![]() |
|||||
2009-7-4 |
![]() ![]() |
||||
![]() |
——訪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和花旗集團中國區人力資源部總監于錦先生
于錦先生現任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和花旗集團中國區人力資源部總監,負責領導,管理和開發花旗集團在華各業務機構的人力資源工作。
于錦先生于一九九三年加入花旗銀行上海分行擔任見習管理生,一九九四年起進入上海分行人力資源部,一九九七年起擔任花旗銀行中國區人力資源部主管,二零零五年起擔任花旗集團中國區人力資源部總監,參與花旗集團長期業務發展目標的制訂,并設計制訂相應的人力資源發展戰略,包括組織機構發展,用人及員工職業發展計劃,考核管理制度,薪酬福利,培訓管理,社區與學校交流項目及員工溝通計劃等。根據本地的勞動法規,制訂出花旗集團的各項勞動人事管理制度并負責與人力資源相關的預算編制及執行。2007年,于錦先生被派駐廣東發展銀行擔任人力資源總監。
于錦先生擁有工商管理碩士及英國語言文學學士學位。曾先后就職于浙江省造紙工業學校和浙江省寧波市外事辦公室禮賓處副處長。
第一資源:就在幾天前,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剛剛對外宣布了2008年的財務業績,數字非常漂亮。據說 2008 年營運收入情況增長46%,凈收入也比2007 年增長95%。在目前這樣的經濟環境中,無疑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是否意味著花旗的員工不用擔心被裁員和降薪了?
于錦:這幾年,花旗銀行在中國保持著高速發展。2007年營運收入增長99%,達到人民幣22億元;去年,營運收入增長46%,達到人民幣36億元;我們對2009年的機會也充滿期待。雖然花旗集團在受到全球經濟危機影響,但在中國的業務沒有受到影響。我們沒有裁員和降薪計劃。員工在我們這里工作是相對穩定和安全的。當然,不排除經過績效考核之后的崗位調整和正常淘汰。
第一資源:大多數公司的HR目前在忙著縮減人力資源成本以應對經濟低迷帶來的挑戰,你們的HR在做什么?
于錦:雖然公司的發展勢頭很好,但是基于外部環境彌漫著不確定和信心不足氛圍,我們還是在今年初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重點做了些調整,特別加強了員工溝通和員工關懷。具體我們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及時向全行員工貫徹花旗中國總部的政策。去年總部出臺了一些好的政策,有些是和員工福利密切相關的政策,像企業年金之類的,我們就認真考慮,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傳達到基層,到每個分行、每個支行。怎么和員工去溝通這些政策,怎么讓他們盡快了解這些福利政策給他們帶來的好處,我們是動了腦筋花了心思的;蛟S在過去會覺得這些溝通并不是十分重要,但在今年這種敏感時期這項工作是一定要做的。逆境環境中更需要溝通。
二是請來外部健康專家辦健康知識講座,F在員工們的工作壓力都很大,但不少人對于健康疏于管理,因此我們請來健康專家、營養專家,教大家合理安排膳食和身體鍛煉計劃,以達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三是排解員工精神上的焦慮。我們會告訴員工,如果他們遇到了什么困擾,愿意的話,可以和HR部門溝通,也可以和他的上級主管溝通。此外,近期我們還會推出一個員工援助計劃(EAP)。給員工一個很私密的渠道,去舒緩他們的精神壓力。這個計劃我們也是醞釀了很久,現在推出正是時候。員工在這種環境下更需要輔導和咨詢。
四是多搞一些文體活動。這也是我們試圖在如今這種經濟不景氣的狀況下提高員工士氣的途徑之一。公司有員工俱樂部——Citiclub,經常會搞各種活動。今年我們還要搞運動會,田賽徑賽的項目都有。我們的員工在體育方面還是很強的,我們的籃球隊、網球隊在上海外資銀行界的比賽中都取得過好成績。。
此外,我們還準備搞Family Day(家庭日),邀請員工家屬,像父母啊、子女啊,到行里來看看我們的工作環境。目的是讓他們了解到,他們的親人所在的工作環境是舒適的,工作是穩定和安全的,起一個穩定軍心的作用。
第一資源:你們最近似乎還有一個舉動在業界反響很大,就是走進大學校園。一般企業都是在每年的最后一個季度啟動校園招聘。你們今年怎么會這么早,上半年就開始行動了?
于錦:我們把這個計劃稱為Campus Marketing(校園市場推介活動),和校園招聘是兩回事。這個校園市場推介會是個一年期的計劃,從今年三月份開始。我們設計了五到六個項目,在北大、清華、中山、復旦、交大等五六所高校的管理學院中推行。
第一個項目是請我們的行長,和一些負責具體業務的行領導去學校講銀行的實務。告訴同學們銀行是怎么回事,銀行是怎么做業務的。
第二個項目是請我們的HR同事教同學們怎么模擬面試。簡歷怎么寫,面試時怎么回答問題。
第三個項目是請那些對銀行工作有興趣的同學到我們行里現場參觀,這個項目大概是在五六月份的時候。因為接下來,我們就會安排暑期實習。我們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實習基地,已經掛牌了,對此我們很榮幸,也深感重任在肩。
還有一個項目,就是請在花旗銀行工作的同事,回到他們的母校去和學弟學妹們座談,介紹他們在花旗的工作和成長經歷。我們今年還打算專門做一個針對女同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座談,因為在我們銀行工作的女性員工很多,我們非常關注她們的發展。
第一資源:經過這一系列的Campus Marketing活動后,花旗銀行(中國)在大學生中的品牌形象會更加凸現,尤其是在一些公司凍結了校園招聘計劃之后;ㄆ煦y行(中國)今年下半年的校園招聘會有什么變化嗎?主要是招哪些崗位?
于錦:我們的校園招聘計劃如期進行。我們還是在招人的,盡管有壓力,但是人才儲備不能出現斷層。人才的儲備是銀行可持續發展的決定因素。在花旗,“我們更加重視自己員工的培養”。因此花旗每年都會到各大名牌高校進行招聘工作,被錄用的應屆畢業生基本上都會被列入“見習管理生人才庫”,為未來的發展儲備人才。大概在9月份,我們就會去學校談招聘的事情,10月份正式啟動。我們給學校的承諾是,既然來了,我們肯定是招的。
第一資源:你們主要是招哪些崗位?選才標準是什么?
于錦:校園招聘只招見習管理生(MA)。主要是招經濟類專業的碩士畢業生,還有一些MBA.。其他專業也有,今年我們就招了個學法律的,為了加強后備力量。
除了校園招聘以外,我們也會招聘一些海外回來的學生,像從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回來的。此外,見習管理生的來源,還有一部分是本行的員工,如果他們是本科畢業,有兩年工作經驗的話,我們也會考慮的。
花旗招聘見習管理生有具體的“七大”錄用標準,包括學歷及學位背景、課外活動、在校內外擔當的職位、英語水平、分析能力、決策力、在壓力下的工作方式。在招聘見習管理生上,花旗更加看重的是今后7-10年或者更長時間的長期發展潛力;ㄆ炫橐娏暪芾砩鷦撛飙h境,對其進行培訓,使他們能夠和企業共同快速成長。
應屆畢業生一旦被錄用為“見習管理生”,就會接受嚴格地培訓,直至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經理人。首先,見習管理生會接受7-8周的課堂式的銀行基本知識培訓,使其對花旗銀行的文化,產品等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其次,進入輪崗培訓,在銀行內部的幾個關鍵部門進行輪崗。
第一資源:除了見習管理生,你們還招其它崗位嗎?
于錦:外資銀行普遍采用以崗定人的方式,按照崗位的要求去確定尋找相應的人才。除了校園招聘意外,還有平時日常的招聘,一旦有崗位空缺,我們會及時招聘補缺的。當然也有批量招聘的,但這是有計劃性的。如開設新的分行或者支行的時候。
第一資源:那么像這類招聘,你們會借助外部力量嗎,比如說獵頭和勞務派遣等招聘服務公司?
于錦:目前我們用得最多的內部員工推介方式。前幾個月我還把一些空缺崗位通過內部網絡發給員工。此外,我們會在公司網站上發布招聘信息,也會去招聘類網站,象51job之類的。獵頭用的也有,主要是在職位比較高的人選上。勞務派遣我們用的不多。因為在銀行業,勞務派遣主要是用于直銷團隊,如信用卡、呼叫中心、客戶服務;ㄆ炷壳斑沒有直銷團隊。未來我們肯定會用的。我們已經在醞釀一個新的計劃。
第一資源:目前在一些歐美公司提倡HR專注于公司戰略,做業務伙伴,把一些事務性的工作,像培訓、薪資發放、檔案管理、社保繳納這些工作外包出去。在花旗銀行(中國),情況是怎樣的?
于錦:花旗銀行(中國)的員工人事檔案關系在上海是直接放在上海人才交流中心的。我們的社保繳納是交給上海市勞動咨詢事務所管理。未來有直銷業務的時候,可能會采用外包方式。
至于培訓工作,基本上是內部解決的,像銀行的核心業務培訓、產品培訓、服務培訓,都是由花旗咨詢管理公司來安排的,這家公司是花旗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薪酬發放也是我們自己來做。因為我們自己銀行就可以處理。不過我們倒是用了一家本地的薪酬管理軟件,因為中國的薪酬福利政策比較復雜,各城市的要求也不同。
第一資源:能不能介紹一下花旗銀行(中國)的人力資源組織架構?
于錦:和國內商業銀行不同的是,總行職能部門與下屬各事業部之間的管理采用的是一種矩陣方式,即行政主管領導和上級專業領導兩條線管理。人力資源部主管同時接受所屬行長和上一級人力資源部主管的領導并向他們請示、匯報工作。 總行人力資源部工作分三部分:有兩個HRM(人力資源經理)分別負責公司銀行業務和個人銀行業務。公司銀行業務部采用的是條線管理模式,下面設有若干個人事專員(HR Generalist),按職能分。每一個HRG應對一條業務線和兩三個部門;個人銀行業務部則是側重于本地的管理模式,側重于塊的管理模式。在總行人力資源部還有一個支持部門,由一位薪酬福利主管負責全行的人事政策的制定、研發、實施、跟進,以及工資發放、福利安排等,這個部門獨立于那兩條業務線之外。
在花旗銀行內部,人力資源部門和業務職能部門、上下級及平級之間都是一種合作伙伴關系,強調團隊精神,互相信任和理解,透明度高;ㄆ煦y行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已經從傳統模式,歷經現代模式,發展到了戰略模式,也就是把人力資源管理放在戰略性的位置上。
只有本站會員才能瀏覽全部文章,請您 登錄 或 注冊 |
Contact Us | 聯系我們 |
投稿
廣告
雜志訂閱
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