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0-9-9 |
![]() ![]() |
||||
![]() |
上海市軟件行業協會 (SSIA) 成立于 1986 年 6 月,是國內最早成立的軟件行業協會之一。協會由在本市從事軟件業的軟件企業、軟件機構及相關單位自愿組成的跨部門、跨所有制的非營利的行業性社團法人。其行業業務主管單位是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協會業務主管單位是上海市社會服務局,登記管理機關是上海市社團管理局。
上海市軟件行業協會伴隨著上海軟件產業的發展和軟件企業的壯大而成長,下設若干分會和專業委員會,體現了協會廣泛的代表性和行業的專業性。協會遵循“行業代表、行業服務、行業自律、行業協調”的工作宗旨,積極開展“服務企業、發展產業、規范行業”的各項活動,根據政府主管部門的授權或委托,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承擔行業管理職能。
上海市軟件行業協會成立 20 多年來,形成了服務企業、軟件工程規范和行業自律的工作特色。協會承擔的軟件企業和軟件產品的“雙軟認定”、開展明星軟件企業和優秀軟件產品評選等工作,為本市軟件企業的整體形象宣傳和品牌推薦提供了行業服務;協會創辦刊物《軟件產業與工程》(CN31-2042/TN),已成為廣受軟件企業、應用單位、各地行業協會、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等機構歡迎和好評的專業刊物;協會主辦面向軟件企業的各類培訓活動,堅持“頻度高、價格低、內容全”的原則,自2009 年 5 月啟動以來,獲得了眾多企業的青睞;協會積極開展軟件工程規范和標準的研究,為軟件行業的規范發展提供了行業依據;協會積極開展行業自律的活動,為行業的健康成長提供了行業規范。協會認真反映軟件企業訴求,并組織會員之間的技術信息、管理經驗等交流活動。
上海市軟件行業協會本著“主動服務、熱心服務、有效服務”為原則,發揮上海市軟件行業協會的組織優勢,為推動上海軟件產業的發展作積極貢獻。
第一資源:作為上海最早成立的行業協會之一,軟件協會在業內具備相當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您能否為我們介紹一下協會背景?
楊根興:上海市軟件行業協會成立于 1986 年 6 月,現協會 A 類和 C 類會員單位 1100 多家。協會設有秘書處和五個專業委員會。軟件產業在上海是一個重要行業,2009 年軟件行業產值超過 1200 億,預計今年將達到 1400 億,從業人數已超過 20萬人。
我們協會致力于在行業中為軟件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并為此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為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的先進會進會員單位,也得到廣大上海軟件企業的認同。
第一資源:您能具體為讀者介紹一下行業協會的工作職能嗎?
楊根興:協會有主要的服務職能包括:一是為政府推動上海軟件產業的加速發展提供服務,為軟件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服務。2009 年面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上海的軟件企業面臨市場需求萎縮、訂單量下滑、資金周轉困難的困境,去年 2 月初,在反復聽取骨干企業意見的基礎上,行業協會起草并向市委俞正聲書記提交了《應對金融危機、振興上海軟件產業的若干建議》,分四個部分提出了 19 條建議。俞書記親筆做出批示:“納入高新技術產業化一并考慮”,對上海市的軟件產業的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
此外,2009 年 6 月,協會組織骨干軟件企業對《上海推進軟件信息和信息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化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進行討論并提出了修改建議;9 月,就工信部《加快軟件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組織調研并提出修改建議,充分表達了企業的意見和期望,加強了政府與企業的溝通,發揮了行業協會的橋梁作用。
認真做好雙軟認定與重點企業推薦工作,是行業協會受政府的委托,貫徹落實國務院 18 號文件的一項常年性工作。2009 年新受理認定軟件企業 308 家、產品登記 2567 個,通過軟件企業年審的有 1728 家;成功申報認定為國家規劃內重點軟件企業有27 家,全國排名第三。
同時我們還在評選明星企業、優秀軟件產品和優秀企業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軟件企業的創新形象需要宣傳,軟件產業的創新發展需要榜樣。行業協會從 2004 年開始的明顯企業、優秀軟件產品、優秀企業家評選,是一種服務機制的創新,成為軟件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力。2009 年,經過專家評審和網上公示,協會推薦了已認定軟件企業的上海十強軟件企業,評出了 10 位優秀企業家,評出了經營型明顯企業 32 家、出口型明星企業 13 家、創新型明星企業 28 家、成長型明星企業 12 家,并評出了 56 款優秀軟件產品。通過評選和表彰,促進了軟件創新能力和企業實力的不斷增強。向政府、社會、企業展示了上海軟件企業的風采,為企業爭取更多、更大的市場提供了幫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行業協會評出的2009 優秀企業家——鄧華(龍旗控股),被評為第八屆“上海 IT 青年十大新銳”。
第一資源:我們有了解到協會在會員單位提供服務上提供了大量幫助和支持,得到積極評價,您能介紹下這方面工作嗎?
楊根興:人才是 21 世紀最為寶貴的資源。開展培訓是行業協會幫助企業“練內功”最直接的有效手段。2009 年,協會共組織培訓服務 10 次,2010 年已組織開展了 12 次各類培訓,內容涉及軟件質量管理與測試、軟件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六西格瑪導入、項目管理、產品線開發中的可變性管理、溝通技巧、中日軟件質量合作研討、兩化融合與工業軟件、軟件文檔標準化與編制,受到了軟件企業的廣泛歡迎,接受培訓達 1500 人次。并且,為幫助企業節省在人才培訓方面的成本,22 次培訓中只有 3 次收取了每人 200 元以下的費用。
第一資源:您如何評價上海以及中國軟件行業的發展水平?
楊根興:2009 年上海軟件產業營業收入占上海信息服務業的比重達到 57.2%。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09 年中國軟件業收入前 100 家企業名單”中,上海有 8 家企業入選,貝爾阿爾卡特排名全國第五,此外,寶信軟件連續三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創新軟件企業”。上海的軟件產值占GDP 的 5.2%,成為上海的支柱性產業。在軟件出口方面,上海是長三角乃至全國的經濟貿易中心,在終端市場、信息化環境、教育基礎、國際化程度方面等多方面具備優勢。2009 年上海軟件出口合同網上登記金額達 12.3 億美元,較 2008 年增幅達 24%。從中國軟件行業發展現狀來說,個人認為企業在應用軟件開發上發展還是相當不錯的,擁有大批有競爭力的人才。但相對在系統、平臺等基礎軟件的開發還缺少技術的積累,這是由歷史現狀造成的,國外技術開發早,大批企業已經習慣使用國外的基礎軟件和平臺,國內企業自主研發的基礎軟件產品,在實現市場化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探討;A軟件的開發關系到國家安全和信息化發展未來話語權,也是國家重點支持領域,國內的企業正在乘勢而上、抓住機遇,積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只有本站會員才能瀏覽全部文章,請您 登錄 或 注冊 |
Contact Us | 聯系我們 |
投稿
廣告
雜志訂閱
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