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1-8-3 |
![]() ![]() |
||||
![]() |
眾所周知,2005 年以后,中資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進入了高峰期,規模擴大、業務增長、網點擴張、人員擴招……在銀行業大發展的同時,人力資源管理也遭遇了史無前例的壓力。那么組織文化建設對HR 管理有何正向的作用呢?
第一資源:在銀行業大踏步發展的同時,HR 部門遭遇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王宜雯:隨著人員規模的擴大,HR 部門的管理也變得錯綜復雜起來。對外資銀行來說,這兩年說得較多的就是員工離職率的問題。銀行是高風險的行業,因此員工隊伍的穩定性非常重要,而營業網點擴張就會導致員工流動性增大。記得去年銀監會就企業文化建設和員工穩定性的話題,也特別走訪了滬上幾家銀行;我行的領導也一再強調員工流動性的控制,可見從監管機構到銀行高管都非常關注這一問題。
第一資源:那么做好企業文化建設對員工穩定有何幫助?
王宜雯:我們知道,企業要招聘,吸引人才的第一要素是薪酬,而員工要離職,很大程度上關鍵因素是員工關系,與直接上司相處得是否愉快。因此做好企業文化建設,營造融洽溫馨的企業工作氛圍,直接影響到員工的去留。再比如,今年央行6 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使銀行放貸收緊,也讓同業競爭加劇,員工的壓力增大,這也會影響到隊伍的穩定性。于是,我們會做一些EAP壓力疏導、健康講座等活動,這些都是組織文化建設的一些內容。
第一資源:東亞銀行的企業文化是如何表述的?
王宜雯:一般來說,企業文化要經過提煉、推廣、最后固化的建設過程,用精煉的字句來體現企業文化的核心,給企業打上鮮明的烙印,是企業文化固化的重要標志。比如盛大網絡的企業文化就叫“講道理”,這三個字體現了公司的文化特色。而我們東亞作為一家港資銀行,1920 年就在大陸開設了分行,在2007年成為首批獲準的外資法人銀行,成立了東亞中國總行。這四年間,我們也在摸索、提煉、推廣文化,現在到了最后固化的階段。目前還沒有幾個字或幾句話來高度概括,我想這一兩年應該會有結果。其實,由于歷史的原因和地域的差異,東亞各個分行間的文化不太一樣,有的分行有服務30 多年、或者已經退休的老員工,有的分行父輩在東亞工作,孩子也在東亞工作,儼然像是一家本土銀行,這些都是東亞的特點。
組織文化建設的目的,是宣導企業價值觀、凝聚員工感情、以及激勵員工士氣。這對一家企業的招聘、保留、激勵、團隊合作,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一家公司企業文化的發展,與高層領導是否重視,與人力資源部推動和執行能力,密切聯系。那么東亞的組織文化建設有何特點?
第一資源:請問貴行領導在年度工作報告中會提及組織文化建設的相關工作么?
王宜雯:我感覺自09 年金融風暴過后,領導就越來越關注組織文化建設,甚至董事會的董事們也不止一次提到員工規劃,文化建設。很多外資銀行沒有工會,我們總行領導就提出讓每一家分行必須成立工會,然后大陸地區20 多家分行就可以通過工會組織聯誼活動。比如我們在今年策劃了“東亞達人秀”活動,發現我們的同事們真是多才多藝,甚至還出現了雷人的表演來娛樂大家。類似這樣的活動,促進了員工間的交流、互動,對企業文化建設很有幫助。
第一資源:貴行的組織文化建設的工作職能歸屬哪個部門?
王宜雯:在東亞銀行,組織文化建設是由人力資源部主導,并聯合工會共同執行,另外還會有各個業務條線管理部門的參與和支持。
第一資源:那么貴行的組織文化最鮮明的特點是什么?
王宜雯:東亞的組織文化呈現幾大特點。特點一,契合戰略發展。我們有一本叫《東勁》的內部刊物。其中專門有欄目宣導戰略發展。行長在每年年初會在刊物上主筆,寫下當年的戰略發展目標,新年致辭。這樣讓員工了解并認同企業發展,確立共同奮斗的目標。此外,總行行長和管理層還會在每年飛到全國各個分行做“路演”,與分行長、支行長、部門經理以及下屬員工開座談會,演示PPT,傳達一年的規劃,并與員工充分交流。特點二,主題性。在銀行,合規和風控非常重要。因此這些主題也會被融入組織文化建設當中。比如在我行的茶水間、餐廳的墻壁上都會貼上合規文化的標語,讓員工耳濡目染,牢記于胸。再比如近年來社會倡導“公益環保”,因此我行也開展“公益環保”活動。我們有“東亞螢火蟲計劃”,去汶川、安徽等偏遠山區和鄉村,構建螢火蟲教室,讓當地的孩子們能在其中看書,游戲。我們還準備了公益書包,員工可以出錢捐贈給山區的孩子們,每年更會組織員工去支教2 天,教孩子他們擅長的數學、英語、手工畫、音樂等課程。這些活動既幫助了孩子,也讓身處優越環境的年輕員工有所觸動。
與高科技行業類似,銀行業員工的平均學歷非常高。但與新興行業不同的是,銀行業作為一個傳統行業,其一貫要求作風嚴謹、細致,對衣著、禮儀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在擁有如此鮮明特色的行業執行組織文化,會遭遇怎樣的挑戰?
第一資源:您在做組織文化建設工作時,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王宜雯:我想最大的挑戰是來源于80、90 后員工群體。60、70 后員工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也有一定的人生閱歷,這批人更擅于自我管理。而如今的80、90 后員工,追求快樂和個性化,我們曾面試過一個88 年的畢業生,他直接說他們關注“Work-life Balance”,剛踏入職場居然馬上要求工作生活平衡,他們的想法真的很不一樣。還有很多年輕人家境優越,他們穿的戴的、開的車比老板還牛,因此他們1000 元加薪決不會是他們努力工作的動力。如何激勵他們,對他們傳導企業文化,這是很大的挑戰。
第一資源:那么對這批人做企業文化推廣的時候,有什么解決方法?
王宜雯:我們想了很多方法。比如我們在組織各類活動的時候就會很用心,想我們策劃的這個活動,是否足夠有吸引力?他們是否會喜歡?會不會積極參加?而不是以我們HR 部門為主導,不理會員工的口味。我們也會跟著他們關注網絡,微博,盡量學習80、90 后的語言,知道他們在說什么,知道他們喜歡的方式是怎樣的。比如我們建立了關愛平臺,其中有bbs、員工秀、心理咨詢和測試的案例。員工生日了,你給100 元生日賀儀他們覺得很沒勁,但是如果主管給他一個祝賀的短信,并且他們可以獲得100 個生日積分,可以拿著這個積分去網上兌換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他們就會很開心。還有,部門領導和下屬經常談心,讓他們感受到領導的關愛和表揚,這比起加薪效果更好。比如有一天一個87 年的員工來辦公室讓我簽字,我就和他隨意聊聊,他說來東亞工作感觸最深的就兩個字:和諧。因為他和部門的同事、領導相處得非常愉快,這讓我感到很欣慰。通過聊天,我還知道他業余時間在外面進修課程,還是很有追求的。大家愉快地簡單聊天后,我發現他走出辦公室的神情變得非常燦爛。
只有本站會員才能瀏覽全部文章,請您 登錄 或 注冊 |
Contact Us | 聯系我們 |
投稿
廣告
雜志訂閱
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