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3-4-1 |
![]() ![]() |
||||
![]() |
市場潛力巨大,需求推動創新
第一資源:科銳國際從1996 年創立以來,如今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整體招聘服務商,一系列商業模式的創新讓科銳國際成為行業翹楚。請問科銳國際下一步,將有哪些方面的革新?
郭鑫:科銳國際1996 年成立之初,專注于獵頭業務,之后經過數年的客戶、資本、技能、品牌的原始積累,不斷以“招聘”為核心,擴寬業務領域,成為整體招聘解決方案提供商。除了獵頭業務外,還有招聘流程外包、靈活招聘、崗位外包等衍生服務。目前科銳國際在大中華地區擁有35 個分支機構,超過1000 名專業招聘顧問。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成功為企業推薦的長期雇員及派遣雇員總數超過2 萬人,中高級管理人才及專業技術人才超過1.6 萬名,長期客戶1500余家。近年來,科銳國際還在人才測評、招聘培訓認證、校園招聘、招聘咨詢等方面做出嘗試,這些新領域的開發都是應客戶的需求而推出的。下一階段,我們既要修煉內功,做穩做強現有業務,梳理內部管理流程,同時不斷嘗試創新業務模式,力爭樹立市場標桿,成為中國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
第一資源:“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工資總額倍增計劃,也看好中國經濟的穩定持續增長。在接下來新一輪增長的經濟環境中,人力資本管理給服務商提出了怎樣的新要求?
郭鑫:隨著經濟復蘇的勢頭逐漸加強,中國將出現又一輪的人才大戰,競爭優勢將向那些能夠最有效吸引和保留重要員工的企業傾斜。因此在企業的運營實踐中,員工招聘活動是否成功,將直接關系到企業能否可持續性快速發展,以及能否永續經營。而對關鍵人才的識別與招募,更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因此我們看到在新的經濟環境中,人力資本管理勢必要求我們擁有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其J國際愿與中國本土企業一起,共同尋求新經濟環境下的人力資本管理之道。我們也真誠地希望,中國本土企業能夠借助科銳國際多年來在招聘領域的實戰經驗,形成適合自身發展的人力資本管理之道,以前瞻性的眼光贏得未來本土人才及國際人才競爭的先機。
第一資源:作為服務外包的分支,人力資源外包領域有著極為廣闊的市場需求。目前中國人力資源外包市場的市值約15 億美元,而且以每年約20% 的比例增長。請問這些增長來源于哪里?
郭鑫:過去三十年,中國人力資源市場最大的買單者是外資企業;其次是本土企業,然后才是少量的國有企業,F在的趨勢是,本土企業和國企客戶的比例正在增長。目前,科銳國際的客戶中,70% 外資企業、25% 快速成長的本土企業、5% 國有企業,而在科銳國際成立之初,外企客戶的比例更高。所以,支撐這個大幅增長的動力是本土企業的崛起,還有本土優秀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也讓專業人力資源服務的需求更迫切,而隨著客戶的成長和發展,人力資源服務商的業務增量就非常顯著,并能應客戶的需求走向國際。
第一資源: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走多元發展的路,科銳國際從高端獵聘業務起步,目前產品線延伸到了從招聘培訓、咨詢、人才派遣、人才測評等領域,請您談談科銳國際得以脫穎而出的商業策略是什么?
郭鑫:的確有不少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拓寬了產品線,科銳國際也不例外。每家企業的情況都有其個性,就科銳國際而言,這個擴寬的過程是一個應需求推動的自然的過程?其J國際之所以能夠通過十多年的發展,獲得現在的市場成績,很大程度上源于對市場、客戶需求的敏銳洞察,并不斷豐富和提升自己。但“豐富”和“提升”一定要圍繞一個核心,對科銳國際而言這個核心就是“招聘”,“招聘”是科銳國際的根基,也是需要持續打造的能力,所以我們所有的延伸服務都與“招聘”有關,比如我們為企業提供招聘咨詢服務,將我們的經驗與實踐轉化為標準化的課程助力企業招聘管理水平的提升,派遣業務的重要能力是招聘能力,人才測評也服務于招聘,而近年來科銳國際積極實踐的“RPO(招聘流程外包)”服務則從“咨詢”到“交付”全面考驗著我們的招聘服務能力。所以說我們的策略是圍繞“招聘”的拓展與創新。
RPO:積極實踐,引領創新
第一資源:如今市場上有很多人力資源服務商也都在推RPO 的服務概念,而市場反饋參差不齊,請分享一下您對“RPO”的理解以及科銳國際的實踐。
郭鑫:所謂招聘流程外包就是由人力資源公司管理與把握企業招聘的所有環節,包括職位需求,招聘渠道管理,簡歷篩選,候選人面試等,提供從建立具體職位需求到候選人就職上班的全部招聘環節的一攬子服務。在這種服務模式下,企業不僅可以顯著降低招聘成本、提高招聘產能與價值,更為重要的是,RPO 服務可以使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從繁重的招聘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將工作的重心轉移至參與企業核心業務與戰略事務中。這對于幫助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順利轉型、成為真正的業務伙伴和戰略顧問無疑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RPO 作為在中國發展了僅五六年的新興業務,它的出現給企業帶來了很大便利。它不僅可以明顯降低招聘成本,縮短招聘周期,隨著服務商對企業文化和業務的深入了解,還能提升招聘效率,改善結果,讓招聘的總體成功率和穩定性得到保證。作為朝陽產業,RPO 業務市場目前還比較無序,很多供應商都稱提供RPO 服務,而結果可能達不到客戶預期。原因是RPO 對服務提供者在招聘資源整合、流程管控、集約化運作、信息化管理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效果自然差強人意。
科銳國際在招聘服務領域,無論是從高端獵聘到批量招聘,從方法到渠道都有深厚的積累。為了進一步提升招聘服務能力,實現高滿意度的RPO 服務交付,近年來我們著力投入了招聘管理的信息化系統,管理我們的資源庫、招聘流程、候選人跟蹤等;在蘇州工業園打造了亞洲規模最大的招聘流程外包基地,支持客戶在海內外業務的大批量、快速的專業人才需求;在候選人資源積累方面,我們按行業深度細分,如制造、醫療、金融、消費、化工、能源、高科電訊等行業;我們對客戶實施嚴格的分級管理,設有大客戶服務團隊,通過招聘學院、招聘咨詢協助客戶優化招聘技能及流程,隨時監控服務流程標準,保證服務質量?傊,我們相信持續打造這些招聘服務能力,并且加強招聘人才團隊的培養,是我們兌現客戶承諾的保障。從近幾年RPO 服務的實施情況來看,客戶的滿意度還是令我們很欣慰的,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積累經驗,改進方式,逐步完善。
第一資源:站在客戶角度,請您談談企業招聘管理者應該如何管理RPO 服務商?
郭鑫:首先,有效監管的前提是要清楚認識企業自身的需求,選擇一個“對的”RPO 服務商,并明確外包業務的內容,可能是招聘全流程外包,也可根據企業的情況進行部分流程的外包。再者,招聘管理者需要與服務商一起進行深入地項目分析,設定可測量的評估標準,與服務機構簽訂包括成本、效果、成功率等方面的服務品質考核KPI;為了實時掌控招聘項目的進程,須請服務機構提供項目管理的信息化服務;雙方設定一個階段性服務反饋機制也必不可少,進行階段性小結,及時調整和改進不足之處。最后,我認為要做好招聘流程外包工作,招聘負責人還需要有一個漸進的心態,因為RPO 是一項涉及企業內外部資源及業務流程整合的項目,效果不僅有賴于服務商的資源與能力,也需要用戶內部流程及相關人員的配合,所以會是一個相互磨合、逐步深入的過程。以上既是我們對企業招聘管理者的建議,也是科銳國際RPO 服務的一些規范和標準。
靈活用工:供需兩旺,只欠“東風”
第一資源:聽聞科銳國際的靈活用工業務也在近年高速增長,能否介紹一下科銳國際的第三方雇員招聘業務(即靈活用工)?
郭鑫:除了傳統的長期雇員招聘和具有創新性的RPO( 招聘流程外包) 之外,科銳國際另一個新興服務就是“第三方雇員招聘”,這是一項為企業提供靈活、風險可控的用工策略的招聘服務。與科銳國際其他幾項主要業務一樣,第三方雇員招聘也是在客戶需求下推動的。有一些公司找到我們,希望科銳國際幫助他們尋找一些短期的以及第三方派遣員工,他們希望科銳國際不僅僅把人招到,還能代簽合同、發工資、管福利……因為企業常常遇到沒有人員編制或者臨時性用工的情況,由此“第三方雇員招聘業務”應運而生,這項服務也是基于科銳國際招聘優勢的拓展,目前發展情況非常好,我們服務的崗位從辦公室支持崗位,如行政、人事、財務、法務、采購到零售業的促銷員等等,業務量增長迅猛,涉及的崗位也不斷豐富。
第一資源:靈活用工是一個新興概念,請問針對該業務的市場需求情況如何?供應商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郭鑫:其實在發達國家,靈活用工的市場一直非常繁榮,重要原因就是人工成本高,企業無力為一些階段性用工需求而招聘全職員工。隨著中國一二線城市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靈活用工的需求也就比較顯著。而從供給方看,市場上也的確有一些特定人群向往更靈活的工作方式。比如年輕的IT 精英,在有工作任務時工作數月就可能獲得不菲收入,一個項目完成后可以給自己放假,做一些滿足個人愛好的事;還有一些家庭主婦,她們既想有較多的時間照顧家庭,又不想脫離社會,“靈活用工”的工作方式再合適不過?梢娙缃袷袌錾厢槍`活用工可謂供需兩旺,而這樣的短期雇傭機會的“供”與“求”需要一個“市場”來實現高效率的匹配及配套服務,這就是我們扮演的角色。
后記:在2011 年加入科銳國際之前,郭總曾擔任美世大中華區總裁、高級合伙人,兼任美世母公司MMC 中國區董事長。從外企的金字塔頂端空降到到民企,不缺經驗,而需要勇氣和夢想。當記者問及“科銳國際”與“郭總”彼此間給予到對方的價值時,郭總表示:“外企職業經理人加盟民企是歷史的必然,因為無論是在外企擔任中國區或是亞太區負責人,中國職業經理人掌管的只有外企全球業務的一部分,而加盟民企,成為掌舵人,可以全盤經營,將外企多年的優勢,如大客戶管理、分配機制優化、人才培養、文化塑造等經驗植入民企。這里既是職業經理人大展拳腳的舞臺,也同時能汲取養料,最關鍵的是,本土人才和本土企業具有強烈的使命感,抱著一個全球化發展的夢想,我在其中非常受鼓舞,能夠感受到一種力爭為本土人力資源服務打造一片新天地的強大力量。所以相比我能帶來的,我覺得我得到的更多。”
只有本站會員才能瀏覽全部文章,請您 登錄 或 注冊 |
Contact Us | 聯系我們 |
投稿
廣告
雜志訂閱
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