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4-3-18 |
![]() ![]() |
||||
![]() |
市場充滿挑戰,變革勢在必行
2010 年,天津外代啟動了封閉式的風暴討論,構想人力資源變革框架。天津外代成立于 1953 年1 月,是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外輪代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由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在天津塘沽地區域是知名度很高的國有企業。“作為國有企業,特別是天津外代這樣歷史長,員工體制多樣化,機制不夠靈活的國企,大多員工聽到改革難免有所排斥。”王長勇表示,變革的成功,關鍵之一也是關鍵之首就是公司“一把手”的支持和魄力。“下決心實施變革,無論大會小會都表達明確的支持態度,這對人力資源部工作的推進至關重要。”
此次人力資源管理變革,凝聚的不僅是管理者的智慧,還有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天津外代將西方的管理理念結合中國國企的實際需求,以中西合璧式的方式,形成天津外代獨有的 3PTS 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王長勇是這樣理解天津外代人力資源管理變革和革命的區別 , 革命是通過暴力和強制手段將財富或權利從一部分人手里剝奪,然后轉移給另一部分人 ;而天津外代人力資源管理變革是在承認原體制下形成的成員既定利益的前提下,通過薪酬和績效體現員工貢獻差異,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實現企業戰略目標。
回顧三年來的變革推進,王長勇感慨萬千:實施的過程非常艱苦,為使人才測評更加科學合理,將公司不同性質的職位細分為 12 個序列,將有能力的員工選拔到更重要的崗位,給予更大的舞臺發揮才干,將能力達不到崗位要求的員工調配到適宜的崗位或離崗休養,這對于員工多年手捧“金飯碗”的國企來說,難度可想而知?梢哉f,這是一次徹底的變革,考驗的是管理者的開放心態、公平公正、以及需要顧全大局的胸懷。
引入 3PTS,盤點變革四大亮點
天津外代的變革是針對人力資源管理現狀和國有企業的特點,引進當前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推出了以人為本、以激勵為核心、以戰略為導向的“3PTS”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天津外代“3PTS”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有效地整合了人力資源管理中的職位管理、薪酬管理、績效管理和人才管理四大核心領域的管理方案。職位管理,即建立全新的職位體系。國有企業的通病,是以工作年限定崗定薪,在老員工論資排輩之下,年輕人感覺沒盼頭。職位管理改革的方向是讓新、老員工共同發揮積極性主動性。薪酬管理,是在新職級體系上建立薪酬體系。最后通過績效管理激發人才管理,促進人才發展,特別是年輕員工的發展,完善激勵機制。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變革,如果沒有和戰略對接,它的變革就沒有方向性。我們的體系源于對企業戰略發展和人才發展的需要,包括戰略發展、人才引進、人才發展、激勵機制。
天津外代人力資源管理變革有四大亮點。
第一大亮點是勞務員工積分準入制。在 2011 年以前,天津外代本部是“在冊員工”和“勞務員工”兩種“身份”的員工“混編”共同進行日常業務操作,兩種用人體制注定了兩種“身份”員工的薪酬福利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兩種“身份”員工共存,在一定時期緩解了企業人力資源的需求,但其多方面的差距形成了“不和諧”旋律。勞務員工薪酬福利沿用原有的“臨時工”待遇,故此與在冊員工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隨著勞務員工不斷成長,并在具有一定獨立工作能力之后,勞務員工就開始抱怨其待遇的不平等,頭頂著一層永遠也打不破的玻璃天花板,缺乏歸屬感,沒有成長通道。
天津外代“3PTS”人力資源管理變革實現了勞務員工夢寐以求的成長通道,積分準入制以“首創精神”突破體制壁壘,踐行“敢為人先”的變革理念。
“積分準入制”即勞務員工通過文化程度、英語等級、專業技術職稱、工作年限和績效考核等五個方面進行個人積分累計,當各分項積分和個人總積分均達到規定標準時,可申請實施勞務員工選聘程序,參加集團公司綜合考核,成績合格者可被天津外代擇優招錄。
天津外代已實施“積分準入制”三年,已成功選聘勞務員工十九名。選聘成功的員工煥發了新的光彩,為勞務員工樹立了標桿;尚在努力的勞務員工,為自身確立了成長方向;公司在冊老員工也看到了身邊的可喜變化。通過實施勞務員工選聘,員工精神面貌顯著改善,企業也因此展現了新的風采,帶來了新的生氣。
第二大亮點是創新的績效管理系統。值得推薦的是我們運用了行為與結果推動的績效管理,以達到更佳的激勵效果。天津外代圍繞公司使命、愿景、滾動發展戰略建立了以人為本、以激勵為核心、以戰略為導向的三維加權績效管理體系 ( 以下簡稱 3K 績效管理系統 ),即 KPI(關鍵績效指標)、KCI(關鍵行為指標)、KPA( 關鍵過程領域 ) 管理體系。
KPI 指標的制定基于平衡計分卡四個維度并依據公司整體效益展開,層層分解,層層關聯、層層支持;重點工作(KPA)則依據項目特點和具體情況,逐級分解,落實到每個相關崗位。KCI是評估員工績效周期內的行為指標。
該體系建立以來,通過績效管理行為、方法、測量過程、輔導、分析、改進最終完成了績效目標。3K 績效管理系統中,組織、管理人員和員工全部參與進來,管理人員和員工通過溝通和績效輔導的模式,將天津外代滾動發展戰略,部門的職責、績效完成方式、以及員工績效目標的基本內容結合 STAR 服務標準以量化的形式確定下來,在持續不斷溝通的前提下,管理人員幫助員工清除工作中的障礙,提供必要的支持、指導和幫助,與員工一起共同完成績效目標。從而實現公司的愿景和滾動戰略目標,使公司績效結果得以支撐公司滾動戰略,同時有效地激勵了員工,從各層次推動公司的戰略實現,確保公司可持續發展。
第三大亮點是全新的競聘機制。此次變革,全員競聘中的人才測評工作的繁復程度堪稱史無前例,它也是整個變革工作的重要開端。2011 年年底,天津外代全員競聘工作正式啟動,為此天津外代開設了十個考場,317 名員工參加了轟轟烈烈的全員競聘考評。
崗位競聘的原則是:以人為本,公正公平公開,以激勵為導向。此次崗位競聘摒棄原有國企競聘模式,杜絕人為因素干擾,在兼顧企業現狀的前提下,引進國際先進人才測評方法,使競聘具有科學合理的可靠依據。
首先制定崗位能力要求,然后進行任職資格的首輪篩選,比如教育程度、資質證書、相關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技能等都作為任職資格條件。測評包括知識技能測評和能力測評等內容,知識技能測評按照 12 個序列測試員工專業知識和管理知識;能力測評采用國際先進的測評方式,如商務模擬和 SBI 進行科學測評,最后兩方面測評進過加權得出人崗匹配結果。
參聘人員的人崗匹配結果作為崗位聘任的重要依據,突出職位價值和個人能力。此次天津外代通過全員參與、嚴格透明的全員競聘,讓所有人信服。
第四大亮點是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天津外代與北京宏景世紀軟件有限公司合作,通過引進先進 HR 信息化管理,推升了人力資源管理服務水平和員工參與管理的意識。人力資源部在通用 e-HR 系統中融入天津外代“3PTS”管理理念和人力資源業務流程,不但使基礎人事管理更加規范、動態可控,同時將各類人事基礎信息完全盤活和應用起來,通過 e-HR 系統數據對企業當前各種人力資源狀況的把握、分析和管控,摸索出了許多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同時這些新模式新方法使天津外代 e-HR 系統更有針對性、更有成效。
天津外代 HR 信息化建設歷經三期工程,逐步完善。近來,在王長勇總監的帶領下,人力資源部開始關注企業人力資源大數據價值的挖掘,目標將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推上一個新的臺階。王長勇認為,大數據的威力不僅依靠數據實現,還要依靠先進的 IT 技術,更要有運用數據的創新思維,他相信“數據 +IT 技術 + 創新思維”的結合是開啟人才數據價值的秘鑰。攻堅備戰:學習型團隊的制勝之道天津外代 3PTS 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實施三年以來,公司業績跨越式增長,戰略目標提前實現,企業利潤三年翻番。2012 年天津外代總收入增幅19.93%;實現利潤增幅 30%;船代市場占有率為28.84%。2012 年,天津外代代理艘次同比增長8.60%。
此外,員工滿意度也逐年提升,2012 年達到91%,較前一年提高 3.99%。王長勇總監欣喜地說,以前勞務員工看到他都低著頭,繞道走,現在個個工作有干勁,還主動打招呼,臉上洋溢著發自內心的愉悅笑容。勞務員工表情的微妙變化體現出了他們對新機制的信心和肯定。
此外,這次驚動業內的變革也受到了行業、集團公司和同行的肯定。“天津外代 3PTS 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榮獲 2012 年度物流行業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三等獎,全國交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工作創新獎一等獎。
“能成功改革,還要歸功于學習型團隊精神。我們長期在學習型組織中學習成長,積極學習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就我個人而言,因為喜歡嘗試新事物,曾在公司內從事多個職位,到人力資源部任職后,帶領團隊參加專業培訓和行業論壇,也為公司 3PTS 人力資源管理變革的實現奠定了堅實基礎。”王長勇表示,如今一些兄弟單位看到天津外代的變化,也開始學習和積極推行天津外代模式,企業間相互交流實施經驗,給業內人力資源工作增添了不少活力。
當然,有理論知識還不夠,更重要是依靠一支有毅力、敢于攻難關、不畏苦累的高執行力團隊。王長勇感慨地說,三年變革,整個團隊從困難中艱難走來,冷暖自知。“人力資源管理體制的顛覆,大量的咨詢工作和員工思想工作,高強度的體力付出和連續長時間的工作,團隊成員都付出了太多太多。還好,終于挺過去了,看到今天我們企業發生的變化,我和我的團隊還是很有成就感和滿足感的,也非常感激高層領導的信任和支持,感謝公司全體員工對此項變革的理解和參與。未來,我們將不斷優化和完善“3PTS”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不斷提升人力資源管理科學性和合理性。”“痛并快樂著”是王長勇和團隊成員對過去三年工作狀態的總結。在新年伊始,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知天命年齡的他,眼中依然閃爍著創業般的激情。
只有本站會員才能瀏覽全部文章,請您 登錄 或 注冊 |
Contact Us | 聯系我們 |
投稿
廣告
雜志訂閱
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