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4-9-23 |
![]() ![]() |
||||
![]() |
每天活出更新的自己
領導者需要每天有新的學習內容,每天更新自己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要不斷進步,首先要有全面的自我認知。
自我認知
目前市場上有很多自我認知的測評工具,比如 D ISC ,Insights, M BTI, H BD I,360 度等等。這些工具的確有助于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風格,行動取向,和勝任能力,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自己的發展計劃。
然而,這些工具僅僅對那些從心里愿意提高自己的人才有效果。
作為領導者,要不斷進步,首先要持開放的態度,愿意接受別人的反饋,愿意分析各種工具分析出來的結果,并適當做出調整。
另外,可以通過 360 等測試看到別人是如何評價自己與工作相關的核心勝任能力的,并針對自己能力方面的差距制定切實有效的發展計劃。
自我認知的根本是謙卑和開放的心態。只有意識到自己不是完美的時候,才會認真對待這些工具測出的結果。否則的話,一切的努力都會流于形式。
除了這些工具,領導者要更好地認識自我,首先需要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三個核心價值觀是什么?(友誼,金錢,地位,健康,家庭,愛情,名聲,自由等)
· 我現在是怎樣一個人?
· 我最擅長的是什么?
· 我目前最需要提高的是什么?
· 我想成為怎樣一個人?
· 我想別人怎樣看我?(我的風格,能力,為人等)
· 我想過怎樣的人生 ?
主動尋求反饋
領導力大師本尼斯認為:“認識自己意味著把你是誰和想要成為誰跟世界認為你是誰和想要你成為誰分開。” 要把這兩者區分開來,領導者需要主動去向和自己密切相處的人尋求反饋。為了確保尋求的反饋是真實的,可執行的,詢問別人時要遵循 SBI原則 :
· 情形(Situation)明確說明當時發生的情形
· 行為(Behavior)你自己當時做了什么
· 影響(Impact)你的行為對別人所產生的影響
比如,你剛剛在一個重要的會議上發了言,并回答了各種不同的問題,想知道效果如何。你就可以在會后馬上和幾個同事主動尋求他們對你的反饋:
· 今天的我的發言哪些方面達到了你 / 你們的期望值?
· 哪些方面該提到但沒被提及?
· 我的發言內容哪些方面是對受眾有幫助的?哪些方面需要改善?
· 我的肢體語言是否恰當地表現了發言的內容?
· 當我那樣回答你的問題時,你有什么感受?
· 我的觀點對你們有什么影響?
· 你/你們希望下一次我的發言中看到最大的不同是哪些方面?
尋求反饋的原則同樣適用于工作以外的情形。在和朋友交往,和家人的相處,甚至孩子的教育中都可以用到。
自我反省
養成每天反省自己的習慣?鬃诱f“吾日三省吾身。”
只有在自我反省的過程中才能看到自己做的欠妥的地方,出錯的原因是什么,從而做出相應的改變, 并在今后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要養成反省的習慣,在做每件事或決定前,要事先把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 /期望清晰地列出來。在柯維的“高效人才的七個習慣 The seven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中,有一個是“從結尾開始想”(Begin w ith the end in m ind)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比如,你今天要召開一個很重要的部門會議。在會議前,就列出你想達到的目標:
· 如果這次會議圓滿成功,會有哪些結論和行動計劃出來?
· 作為主持人,我需要做些什么才能確保實現這些目標?
· 最需要突出的重點有哪些?
· 誰應該講哪個話題?
· 會有誰中間可能出偏?如果出偏了,我該做些什么?
· 哪個 / 些話題比較敏感,容易引起成員間的沖突?
· 該用什么方式去討論這些話題?
· 如果討論中產生沖突,我該怎樣引導團隊回到解決問題的狀態?
只有這些都列好了,會議結束后你才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我反思:· 今天的會議是否達到了我的預期?· 哪些方面沒有達到 / 完全達到?· 是什么導致了這些差距?· 我當時是如何應對同事的挑戰的?· 更好的方式可以是怎樣的?· 團隊成員哪些完全投入?哪些還有些游離?· 我做些什么不同的東西才能讓那些游離的成員全身心投入?· 下一次會議我會做出最大改變的事是什么?
同樣,在每天工作開始的時候,都給當天制定一個目標:
· 今天我想如何度過?(我的心情,我的面部表情,我對待別人的態度,我和別人交流使用什么樣的語言等)· 我需要做的最緊急而重要的事有哪些?· 我計劃幫助哪些人?· 我需要從哪些人得到幫助?
到了晚上,看看自己的列表,自問:
· 今天我過得如何?· 我今天是否完成了最緊急而重要的事?· 需要推到明天做的事情是哪些?· 這些推延會對我的目標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有哪件 / 些事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會做得更好?· 我為計劃幫助的那個 / 些人做了些什么?
經驗豐富的領導者時刻提醒自己,知識更新的速度在當今互連網高度發達的時代比以前快了很多。所以,一定要具備憂患意識 ,每天學習新的知識 ,更新自己的世界觀。
華為的總裁任正非有句名言:“華為隨時可能倒下。”在他看來,華為沒有成功,只有成長。他認為:“活下去是華為的最高目標。”
華為的這種態度同樣適合領導者的自我發展和成長。如果哪天我們覺得自己已經很厲害,已經夠上“大師”“專家”了,我們的成長也就停止了。
領導者要不斷成長,有很多途徑。其中比較有效的是“反向教練”(Reverse C oaching)。反向教練指領導者有目標地從下屬或其他經驗不如自己的人中選擇自己的教練,向他們學習最新的技術趨勢, 新生代關注的焦點,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領導風格,有針對性、更有效地激勵自己的員工。
還要做一個有心人,F在多數企業都在推行70 - 20 - 10 的學習原則,因為成人學習的主要途徑不是課堂培訓,而是在工作中和與人互動中學習。每天養成記筆記的習慣 .把所有從各種渠道學到的東西及時記錄下來,同時把自己認為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好的東西記錄下來,同時也把對未來可以做得更好的啟示一起記錄下來。這樣,下次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就可以回去翻閱當時的感悟,避免同樣/類似的做法和后果。
找機會做內部講師
讓我們在某個領域快速進步的最快途徑就是做這個方面的講師。如果你發現自己常常在某個方面遇到挑戰,(比如人際關系,影響力,給予建設性反饋等),就可以注意多搜集這方面的信息和資料,和在這些方面做的好的人士多接觸,總結積累正面和負面的做法和行為表現,直到自己有把握可以去和別人分享。然后去爭取一個做內部講師的機會,多去和同事分享你的發現,你的積累,你的觀察和建議。這樣一段時間之后,你會驚喜地發現自己在這一方面可喜的跨步。然后再去尋找下一個自己需要提高的領域,做另一領域的講師。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領導者自我更新也是一個終生的旅程。你的開放,謙卑,自省,學習和分享,會使你的人生旅程充滿芬芳,充滿感恩。加油!
只有本站會員才能瀏覽全部文章,請您 登錄 或 注冊 |
Contact Us | 聯系我們 |
投稿
廣告
雜志訂閱
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