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5-12-30 |
![]() ![]() |
||||
![]() |
一家公司從創立到融資千萬需要多久?余清泉先生可謂草根創業的記錄刷新者。2014 年啟動51 社保,2014 年8 月獲得九合創投、梅花創投數百萬天使輪投資,2015 年年初再次獲得A 輪400 萬美金融資,由寬帶資本領投、永宣資本與九合創投跟投,公司估值2000 萬美金。目前51 社保擁有包括行業知名專家、團購背景互聯網運營專家等在內的團隊,強執行力高增長,一年內直營分公司飛速拓展到全國48 個城市,覆蓋所有省會城市和一二線城市,成為國內第四家能提供全國直營服務的社保服務商。
火箭般速度的背后,折射出怎樣的創業理念? 51社保,中國互聯網社保服務領跑者,以社保為切入的一站式人力資源服務SAAS 平臺。專注為企業提供用工管理、社保管理、商保管理、工資管理、福利管理等一站式人力資源服務,致力于成為中國創業企業的標配、最可信賴的人力資源價值伙伴。本期《第一資源》帶你走近中國最大的社保專業網站----51 社保,專訪51 社保創始
人、CEO、被譽為最接地氣的社保專家-- 余清泉先生! 兜谝毁Y源》 :2014 年,正是克強總理號令國民草根創業的風口。那一年您啟動51 社保上線,是巧合,還是水到渠成?
余清泉先生:我的創業,最早要追溯到2011 年。當時創業原因基于兩點,一是2010 年底社保法頒布實施;二是社保知識培訓學習的需求日益龐大。我整理出版了全國第一本系統梳理各省會社保政策的專業書籍;同時,我們申請了國內第一個專門針對社保從業者的“社保管理師”職業培訓,開始對社保從業者開展專業培訓,短短幾年累積在北京培訓的HR 達8000 人之多。這過程中深深感受到社保市場的傳統與落后,缺乏創新。2014 年,在想通了互聯網社保服務頂層設計之后,就著手開發51社;ヂ摼W服務平臺,目標是改變模式,簡化系統,提高效率。所以,創業的過程也并非一蹴而就,確實是水到渠成。幸運的是,2014 年探索互聯網社保模式時正好趕上了全國的創業大潮,天時地利人和皆備。
《第一資源》 :作為國內社保專家,您在社保領域有著極其深入的研究與創新。作為一個小眾的市場,您怎么機緣接觸這一行業?
余清泉先生:社保是全國性業務,全國政策實務差異很大、管理運營難度大,具有極強的行業壁壘和運營門檻。2000 年,我從重慶考到北京上學,以縣里第一名成績提前入取到中國政治青年學院。當年學習的專業是勞動力與社會保障,那是學校設立的新專業,我也成了第一屆學生。其實讀書時還挺迷茫的,也不知道今后就業會如何。畢業后第一份工作進入央企中國建材研究院擔任HR,負責薪酬福利員工關系。那一份工作就是從跑社保開始的。由于央企人員結構復雜,社保辦理同樣復雜,這給我在社保領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土壤。
6 年后,我轉投一家上市企業,接觸到了快速的IT行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該公司的社保特點是,各地分公司廣布,當地社保處理方式各不同,我便有了機會親自出差到各地解決當地員工的社保問題。
工作之余,基于大眾對社保的疑問眾多,需求廣泛,我就在2007 年底開設了51 社保論壇(即51 社保前身),論壇影響力日漸壯大,成為國內最大的社保第三方專業論壇。我在開始創業之后,系統性地梳理全國社保政策實務,并進行社保從業者職業標準化研究。目前51 社保擁有包括行業知名專家、團購背景互聯網運營專家等在內的團隊,大家一起為開創社保服務領域新天地而共同奮斗。
《第一資源》 :傳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服務模式落后、服務效率低下、嚴重依賴于人工,無法標準化和規;,尤其是面對中小企業,會出現嚴重的“規模負效應”。51 社保網致力于中小企業及創業公司的社保服務,能談談為什么會以中小企業作為公司服務對象的切入點?這樣中小型規模的公司在人力資源服務方面又有哪些獨特的需求?
余清泉先生:其實社保代理是一個有多年歷史的傳統服務。一直以來,社保服務存在于大批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龐大的業務鏈中,但是其中卻不乏問題。比如大多大型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并不關注中小企業;而小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雖然服務于中小企業,但他們的客服缺乏技術改進和專業分工,普遍覺得工作累,壓力大,出錯率高。要知道,大多傳統社保代辦服務只靠QQ、電話、E-mail 這些工具進行,一張EXCEL 表傳來傳去,溝通極不順暢,服務完全靠手工操作,直接導致效率低下。
中國有4000 多萬中小企業,這塊長尾市場的需求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滿足,正是基于對這塊市場的優化提升,才有了51 社保。我們服務設立的初衷是:社保辦理標準化,讓社保變得簡單、透明和高效。51 社保創新探索互聯網社保服務模式,用技術來提升服務效率,用互聯網思維來改善用戶體驗;目前已擁有三項專利技術,實現了社保服務的標準化和規;,服務效率比傳統提升5 ~ 10 倍。而且全程服務100% 在線化,辦理進程節點及客服反饋通過互聯網平臺與客戶交互,讓社保服務變得簡單、透明、可靠。
《第一資源》 :正是在社保領域的深耕細作,引來了多家實力資本競相投資,51 社保未來發展目標是什么?
余清泉先生: 隨著共享經濟時代來臨,多元用工、靈活用工成為大趨勢;而在全國創新創業浪潮下,用戶需求也在劇烈變化。但大部分傳統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仍只能提供勞務派遣等陳舊產品。51 社保擁有多年的行業積累和產品專家團隊,能敏銳把握需求,專業研發,快速創新,推出最適合目標用戶的產品。51 社保是專注于互聯網社保服務,并開發了免費的輕量級E-HR 平臺(101HR.com),利用SAAS 平臺提供用工、社保、商保、工資和福利管理等一站式服務,成為中小企業的共享服務中心。
我們服務了很多中小企業,51 社保正在逐步成為創業標配。融資也一直很順利,繼去年8 月完成天使融資后,在今年年初又成功完成了400 萬美金的A 輪融資。融資也是為了提供更好、更接地氣的服務。我們不同于行業內普遍通行的“互為代理、層層轉包”做法,51 社保致力于提供“最靠譜兒”的直營服務,現在正在進行全國布局,2015 年內直營分公司飛速拓展到全國48 個城市,覆蓋所有省會城市和一二線城市,成為國內第四家能提供全國直營服務的社保服務商。在此基礎上,51 社保將進一步優化用戶體驗,帶動行業整體服務水平提升。
《第一資源》 :相對于傳統人力資源服務業,社保服務的工作模式有何不同?
余清泉先生:任何商業模式的一大特點,是擁有“規模效應”的紅利,即規模越大成本越低,例如典型的制造業;但傳統人力資源服務業正好相反。原因是服務過于依賴于人工,勞動密集型,非標準化業務又導致無法規;瘮U展,落后的人工客服溝通方式還是主流,而單個客服的溝通能力有限,面對中小企業時更是客戶越多,服務成本直線上升。社?头械綁毫Υ蠊ぷ骼,工作成就感低,職業生涯發展有瓶頸,同時企業培訓社?头蚓薮蟮娜藛T流動而得不償失,形成了惡性循環。
51 社保正在用互聯網技術去提升效率,優化服務。我們首創了SSCOP 新型服務模式,自主研發了互聯網社保服務平臺,獲得三項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授權,在技術提升效率上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社保服務的標準化和規;。2015 年8 月,51 社保發布了《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2015》,在國內首次明確提出了“互聯網社保服務模式”定義。
未來,我們會一直為做一家專業的一站式互聯網人力資源服務SaaS 平臺而努力! 51 社保的夢想是,讓未來的中國企業,都能像用水電一樣使用上簡單、便捷、優質的社保服務,創業有保障,人們更美好!
只有本站會員才能瀏覽全部文章,請您 登錄 或 注冊 |
Contact Us | 聯系我們 |
投稿
廣告
雜志訂閱
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