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5-12-30 |
![]() ![]() |
||||
![]() |
一、勞動報酬與福利規定
1、最低工資
從2015 年4 月1 日起,上海市月最低工資標準從1820 元調整到2020 元,增加200 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從17 元調整到18 元。2014 年上海市職工平均工資為65417 元,比上年增長8.2%,2014 年上海市月平均工資為5451 元。其中,月最低工資標準不含勞動者個人依法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應由用人單位另行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加班費,中班、夜班、高溫、低溫、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等也不作為月最低工資標準的組成部分。
從2014 年4 月1 日起,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由每小時不低于8.97 元、每月不低于1560 元,調整到每小時不低于9.89 元、每月不低于1720 元。其中,勞動者在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 勞動者應得的加班、加點工資, 勞動者個人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不作為月最低工資標準的組成部分。北京市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由16.9 元/ 小時提高到18.7 元/ 小時;非全日制從業人員法定節假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由40.8元/ 小時提高到45 元/ 小時;以上標準包括用人單位及勞動者本人應繳納的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費。
從2015 年5 月1 日起,廣州市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1895 元/ 月,非全日制職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18.3 元/ 小時。
最低工資每年都會調整,最低工資的調整會影響到加班工資、假期工資(婚假、喪假、探親假)、病假工資、試用期工資、被派遣勞動者無工作期間的工資、停工停產期間的工資、停工留薪期工資等計算。同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是計算當年度職工社會保險繳費標準的重要參考依據,同時各用人單位可繼續關注當年度社保調整的幅度。其中,需要提醒的是,上海市綜保取消后的外省市非城鎮戶籍員工的5 年過渡期截止2015 年3 月31 日已到期,鎮保取消后的三年過渡期也于去年3月底到期,企業在執行時需要注意相關標準的調整。
2、高溫津貼
2015 年7 月2 日,國家安監總局、國家衛計委、人社部、全國總工會等四部門發布《關于做好防暑降溫工作的通知》!锻ㄖ窂娬{,各地區要對存在高溫作業的用人單位和容易導致高溫中暑的高危人群進行全面排查。用人單位要采取加大經費投入、改善作業條件、合理安排和調整作業時間、組織職業健康檢查、發放高溫補貼等措施,加強高溫作業勞動保護工作。
每年的6 月始,高溫費總是個熱鬧的話題。高溫費是不是該發?如何發?各方對2011 年起上海市開始執行的《關于調整本市企業高溫季節性津貼標準的通知》的規定,仍存在不同的說法。嚴格根據該規定的內容看,6 月至9 月企業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露天工作的或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 不含33℃ ),勞動者應當享有高溫費。故此,反之,如果沒有高溫天氣的,企業可不予發放。2015 年7月14 日,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官網發布《市人社局提醒應按規定發放高溫季節津貼》的解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再次強調:在6 月至9 月期間,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露天工作,以及在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工作場所工作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季節津貼,標準為每月200 元。
3、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工資薪金和職工福利費等支出稅前扣除問題的公告
2015 年5 月8 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企業工資薪金和職工福利費等支出稅前扣除問題的公告》,包括對企業福利性補貼支出稅前扣除問題、企業年度匯算清繳結束前支付匯繳年度工資薪金稅前扣除問題、以及企業接受外部勞務派遣用工支出稅前扣除問題。稅務總局此次放寬企業工資薪金和職工福利費扣除口徑,對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活力具有證明積極的作用。
4、國務院表示今年將出臺個稅改革方案
2015 年5 月8 日,國務院批轉了《關于2015 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該意見第十五條研究提出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這預示著之后的個人所得稅計稅方式與現在主要以薪資為主的方式有較大差異,值得在今年內持續關注;該意見的三十五條中澤宇大眾的生活更加接近也更加具體,涉及企業職工年金和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等內容的制定和修改。
5、廣東惡意欠薪罪數額標準出臺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出臺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數額的具體標準。該標準在廣東地區分一類地區和二類,將按不同標準執行,深圳屬一類地區。此標準于今年3 月3 日起執行。
按照《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數額標準的通知》,廣東分兩類地區執行不同標準:一類地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等6 個市。這類地區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數額較大的標準是:拒不支付一名勞動者三個月以上的勞動報酬且數額累計在2 萬元以上;或者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且數額累計在10 萬元以上。二類地區包括汕頭、韶關、河源、梅州、惠州、汕尾、江門、江陽、湛江、茂名、肇慶、清遠、潮州、揭陽、云浮等15 個市。這類地區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數額較大的標準是:拒不支付一名勞動者三個月以上的勞動報酬且數額累計在1 萬元以上;或者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且數額累計在6 萬元以上。此外,鐵路運輸兩級法院審理的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按照犯罪地的數額標準定罪量刑。
二、社會保險與保障
1、社會保險繳費基數與費率調整
2015 年始,天津、重慶、福建、江西等地紛紛上浮社保繳費基數標準,與2014 年相比,用人單位和職工需要繳納的社保費用均有所上漲。繳費比例,企業為29.8%,個人為11%左右,合計超過個人工資的40%。
隨著社保繳費基數的變化,2015 年社會保險費率亦有所變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調整失業保險費率有關問題的通知》,從2015 年3月1 日起,失業保險費率暫由現行條例規定的3% 降至2%;10 月1 日起,工傷保險平均費率由1% 降至0.75%,并根據行業風險程度細化基準費率檔次,根據工傷發生率對單位(企業)適當上浮或下浮費率;將生育保險費率從不超過1% 降到不超過0.5%;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基金超過合理結存量的地區應調低費率。
2、社?ǹ缡‘惖厥褂门c社保制度城鄉一體化
人社部正在制定社?ǹ缡‘惖厥褂梅桨福翰考壙缡‘惖鼐歪t結算平臺正在進行規劃設計,社會保障卡的跨省異地應用和服務方案也在同步制定,屆時將實現對跨省持卡就醫即時結算的全面支撐。目前全國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建立地市級社保( 醫保) 系統,普遍實現了與定點醫療機構、藥店的聯網,實現了統籌地區范圍內醫療費用即時結算。全國27 個省份建立了省內異地就醫結算系統,或利用省級大集中系統形成對省內異地就醫結算的支持能力。廣州、上海、海南、重慶等地區正同步積極探索跨省異地就醫結算。醫療保險異地結算問題一直是企業和職工關心的問題,社保繳費地和醫保就診地的難以統一一直是全國性企業的痛苦,而且隨著外地勞動力及其家人的不斷增加,參保地和就醫地政策不統一的問題會越發凸顯。實現異地結算,不僅讓企業花錢落到實處,又能減輕職工就醫成本,我們期待異地使用方案能夠盡早出臺。
3、廣東省代理機構代辦社會保險或違法
廣東省社保局局長闕廣長率隊做客廣東“民聲熱線”節目時指出, 代理機構辦掛靠買社保屬違法行為, 市人社部門表示對此行為絕不姑息。
隨后在2015 年10 月發布的《廣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關于勞動爭議案件座談會的意見綜述》中提到,用工單位代勞務派遣單位為被派遣勞動者辦理參保手續,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工單位應以其本單位的名義為被派遣勞動者辦理參保手續,不可轉委托其他單位以該單位的名義為被派遣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按照該意見,不要說勞務派遣員工,普通員工更不可委托第三方繳交社會保險。
按照《社會保險法》的相關規定, 應當由具有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為其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但目前只有廣州市出臺明確規定,其他地方尚未出臺地方性管理細則,但不難想象,這將是一種全國性的趨勢。
4、《廣東省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條例( 征求意見稿)》出臺
《廣東省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條例( 征求意見稿)》2015 年7 月8 日起開始征求意見,本次征求意見稿的熱點為用人單位協助辦理假社保證明, 最高將面臨10 萬元罰款; 用人單位應當每年向本單位職工公開本單位全年參加社會保險的職工姓名、社會保險險種及費率、繳費時段等情況, 接受職工監督;用人單位和職工應當依法按時全員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未按時全員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任何人均可舉報、投訴, 由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 即地稅部門) 負責受理并依法查處。
雖然該《條例》目前僅在征求意見稿階段, 但不難看出政府對于規范社保的決心。同時, 本征求意見稿提及的幾點現象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比如“辦假社保證明”問題, 除了該征求意見稿提及的高額罰款外, 還會給企業帶來其他風險, 比如實務中, 員工據此主張勞動關系,或員工主張前十二個月工資參照“高標準的“證明”執行等。社保非小事, 企業需關注。
5、農民工可按建設項目參加工傷保險
為切實維護建筑施工企業從業人員工傷保險權益,上海市已經啟動建設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工作, 將利用三年左右時間, 逐步實現建筑施工企業職工參加工傷保險全覆蓋。
根據規定,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的建筑施工企業及其從業人員均應根據《工傷保險條例》、《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的規定參加本市工傷保險。其中, 對不能按用人單位參保、建筑項目使用的建筑施工企業從業人員特別是農民工,按建設項目參加本市工傷保險。在建設項目施工期內發生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的, 其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按《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及其相關規定執行。職工被認定為工傷的,原則上按照《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的規定享受相關工傷保險待遇。對于建設項目施工期滿后工傷職工的待遇享受問題,參照本市有關規定執行。規定中還提到,該項工傷保險費用單獨列支、不參加競標, 明確了施工總承包企業為工傷保費支付人,并且規定了不提交《參保證明》就不予核發施工許可證,層層相扣。
此項新政無疑是解決建筑行業工傷保險問題的一大創舉。更重要的是, 希望此舉能夠打破工傷保險與勞動關系的死結, 讓保險回歸保險的本義。
6、養老保險雙軌制并軌
2015 年1 月14 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決定從2014年10 月1 日起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這標志存在了近20 年的養老金“雙軌制”的終結,近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和企業職工一樣繳納養老金。
2015 年7 月15 日,上海市政府印發《本市貫徹<國務院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 實施辦法》的通知,明確: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單位繳納比例為20%,個人比例為8%,機關事業單位還應建立職業年金,單位繳納比例為8%,個人比例為4%;個人繳費基數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確定。
此次《決定》的出臺標志著養老金“雙軌制”的破冰,所涉及的近4000 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和企業職工一樣繳納養老金;這意味著,并軌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職工的養老繳費和發放基本一致。體制內人員的養老保險將轉變為單位和個人繳費、財政承擔養老保險基金的兜底責任的多渠道籌資,形成單位、個人、政府共擔的新機制。另一方面,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金待遇水平直接與繳費相關,采取“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稕Q定》的出臺將會使得整個勞動力市場更加完整,企業職工與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有了相對統一的市場價值衡量標準,人才的流動也將更有利于有效率和有效益的企業。
7、養老保險頂層設計開擬, 青睞名義賬戶制
目前養老保險頂層設計工作已從基礎研究轉入方案擬定階段, 而個人賬戶的結構定型將成為方案的核心問題之 一。按照目前研究方向, 個人賬戶將向名義賬戶制轉換。 如若方向最終確定, 養老保險投資的收益或虧損將不再與 個人待遇相關。“名義賬戶”的制度本質上屬于現收現付制, 即每一代退休人群由在職繳費人群( 下一代) 提供養老金, 體現的是一種代際之間的供養關系, 也就是說, 養老金入市收益或虧損與個人已經沒有直接聯系。
從“名義賬戶”的名義上看,終于回到社會基礎養老全覆蓋的思路上, 這將對于中國的內需和個人消費行為的改變產生巨大變化,但該方案最終是否能夠落實以及有效實施關鍵還是看國家在新方案中出多少份額, 這才是降低企業和個人負擔的根本。
8、公積金異地貸款政策頒布
2015 年9 月15 日,住建部發布《關于住房公積金異地個人住房貸款有關操作問題的通知》,明確了公積金異地貸款的職責分工及辦理流程,并要求各城市公積金管理部門抓緊出臺相關細則。這是繼2014 年10 月住建部、財政部、央行三部委聯合出臺政策( 建金[2014]148號),要求公積金繳存異地互認,并推進異地貸款業務后,公積金異地貸款的又一利好消息。
該政策雖說本意為方便異地工作、本地購房的職工,但該政策具體怎樣落實卻是一大難題。申請公積金異地貸款手續繁復,對于大城市而言本地公積金購房尚供不應求,對于小城市而言購房市場已經趨于飽和導致需求不足,這些都使得公積金異地貸款更像是水中望月,讓人看在眼里、饞在心里。因此,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盡快抓住異地貸款不能實施的難點、對癥下藥,繼而出臺相應的細則讓新政得以實施。
2015 年是宏觀經濟疾走轉型的一年,裁員之勢波及制造、傳統IT、銀行金融、醫藥、快消各行業。在現如今經濟發展不景氣的大環境里,很多企業或為縮減開支,或出于經營轉型等方面都會考慮到減員,但是如何順利減員而不造成群體性事件或者社會負面影響的企業并非多數。因此藍白在此要提醒企業,企業人員調整,需要符合相應的法定條件以及法定程序,并且操作穩妥而得當。藍白建議企業做好詳盡而完善的預案,并與富有經驗的外部顧問共同實施,以降低人員調整所帶來的風險和影響。同時,企業人員調整也是促進企業提升工作效率、完善公司管理、改進經營方式等的最佳時機,不為減員而減員,要為增效而減員,因此在減員中同時進行制度與管理的變革是最佳的契機。
藍白多年來始終將人員調整與管理改善作為業務的重心,并積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和實踐。期待與您共同分享。
只有本站會員才能瀏覽全部文章,請您 登錄 或 注冊 |
Contact Us | 聯系我們 |
投稿
廣告
雜志訂閱
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