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12-8 |
![]() ![]() |
||||
![]() |
20世紀70年代,當日本在市場上大放異彩時,全世界都想了解日本的企業管理技巧。諸如全面質量管理、持續改善等理念涌現,都是為了了解日本人怎么變得如此成功的,F在輪到中國了,正如上面的問題所暗示,商業領袖在此所使用的獨具特色的管理方法中,哪些是非中國人必須更好地理解的?換句話說,如果中國員工倡導“中國方式”,這將有助于他們:(1)協助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生意往來,(2)幫助外國企業在中國以及其他任何可能經營的地方取得更大的成功嗎?我有一些建議可適用于中國企業領導力框架。也就是說,以下幾點或能部分/全部代表“中國企業領導風格”的基本要點。
從整體上考慮,而不是以線性方式思考——需要了解整體,而不僅僅是其部分的總和。更關注和諧的結果,少關注兩重性。西方人看事物的A面和B面,中國人傾向于考慮A和B兩者同時存在。遵循道教“以無為而有為”的理念,通常被稱為“無為而治”,這會成為中國領導風格的一部分嗎?中國企業領導風格是否更傾向于“隱藏實力”,而不是公開顯示領導者的行為和信仰?我們通常把這稱為“韜光養晦”。下面我將詳細闡述這些觀點。
整體思維
以這種方式思考的人需要了解整體,而不僅僅是其部分的總和。有人認為,在中國,由于字符而非語音字母的使用,一個詞通常有多種含義。因此,人們經常會為了更好地理解主題的含義而來回地討論。這將引導其從整體思考,而不是像西方人一樣線性思考。西方人培養出了一種非常線性的科學思維,他們在處理問題時,往往會將其分解成各個部分,并用演繹推理來考慮這件事。但是中國人由于擅長整體分析,往往會一次性考慮到事物的方方面面,即使一再地審查也不會出問題。這種差異還見于中西醫領域。西醫試圖診斷疾病然后進行治療,中醫則會首先去了解病人的全部,然后試圖弄清這個人的身體為何會出現問題。
無為而治
中國道教思想,即一個領導者通過無為而達到大治,這對亞洲而言是獨一無二的。這意味著以無為而有為。在西方,果斷行動是領導力的代名詞。在中國(及亞洲其他地區),有時候無為是優先采用的做法,即使當別人強烈要求要做有別于現在所做的事情。如果你接受的是西方的管理方式,那么你在領導他人時通常是非常積極的。形成意見并清晰明白地將其表達出來是關鍵的成功因素。然而在中國,那些期待自己領導強大而又低調的員工,可能會消極對待這種行為。在中國,彰顯實力靠的是行動,而非言語。
韜光養晦
中國的企業領導風格更傾向于“隱藏實力”,而不是公開顯示領導者的行為和信仰?雖然這種領導風格在跨國企業和私營企業中并不常見,但在國有企業中仍然很普遍。而且,由于這種觀念深植于中國古代歷史,所以它可能仍然是中國領導者思想的一部分。歷史上,皇室家族領導者之間總會在政治上產生爭執,因此,領導者學會了隱忍,使對手無法獲得優勢并取而代之。而今,我們可以從一些領導者身上看到這一點,他們既不太確定自己又不信任周圍的其他領導者,他們可能是老板,同事或下屬。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在競爭環境中隱藏可用于對付他人的手段,領導者可能會對自己的實力有所保留。在此,我想補充一點,孕育這種思想環境的企業,其未來很難健康發展。在一個運作良好的組織中,從不鼓勵領導者采取這種競爭行為。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領導者中還有很多其他的特質。以上所介紹的這些例子涵蓋了愛國主義,悟學思想和中庸之道的運用,知道何時直接何時迂回,以客戶為導向的根本宗旨,并從長遠看待問題。與其他國家相比,研究中國領導風格學問的作品仍然不多,但中國企業的成功以及其在可預見的未來里將持續成功的預示,使得這個研究課題非常有價值。
只有本站會員才能瀏覽全部文章,請您 登錄 或 注冊 |
Contact Us | 聯系我們 |
投稿
廣告
雜志訂閱
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