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女媧造人”和“女媧補天”是中華民族關于女性最初的記憶。在天地混沌之中,女性給予人類生命;在天地塌陷之時,又是女性以辛勤艱苦的勞動拯救了世界。這表明女性在人類發展中承載的兩類重要使命:“傳承生命”與“保護家園”。但在長久的歷史進程中,女性被束縛在以“相夫教子”為核心的圈子中,而她們勇敢、勤勞、智慧的形象卻漸漸被遺忘。
十九世紀以來,世界各地爆發了女性解放運動。女性在新的時代重新走出家門、邁入職場,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今天,各個領域都涌現出無數的優秀女性,她們在男性主導的領域中開辟出一片天地,熠熠生輝,重現女性魅力。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使得職場工作模式煥發了無限可能性。同時,社會進步使得公眾對女性的傳統觀念也逐漸瓦解。很多在舊觀念中被認為不適合女性的工作正在消減,新型職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女性的就業提供了更多機會。
雖然“男女共擎一片天”已經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在一些國家和職業中甚至已經成為現實,但由于生理條件、社會期待、歷史文化等原因,職場女性仍需承受很多異樣的眼光,她們的理想仍然被束縛、潛能仍然被壓制、實力仍然被低估。
保障女性在職場中的權益,不僅要從性別平等的角度來看,更要從人生發展的角度來分析。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實現自我價值”。實現自我價值是一種終極體驗,它建立在生理、安全、愛和尊重得以實現的基礎上,表現為對人生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如果說,在婦女解放運動初期,女性爭取勞動權利是為了獲得“面包和水”,那么,當代職場女性所追求的就不僅是物質收獲,而更是個人能力和價值的實現,從而豐富人生閱歷,提高生命質量。因此,我們希望通過了解女性在職業發展中的特征、困境和挑戰,號召政府、企業和社會能夠更具針對性的制定實施有效措施,共同助力女性職業成長,充分實現自我,收獲更有價值的人生。
2018年,智聯招聘采用抽樣調查方式,在全國31個省份對不同行業、不同年齡層次就業者進行了問卷調查,經過統計分析形成《2018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報告通過統計方法對女性職場發展狀況進行深入分析,從個人及家庭背景、職業選擇、職業困境、職業理想與規劃等方面對不同女性進行全方位闡述。旨在發現女性職業發展特征及其面臨的挑戰,引起社會、企業對女性職業發展的重視和思考,共同幫助女性順利跨越職業發展障礙,推動女性職業生涯快速發展。
·重要發現
15% vs. 9% : 平均而言,女性投入家庭的時間比男性高15%,而投入工作的時間比男性少9%。在步入婚姻后,女性相較男性而言,工作時間并未改變,但是投入家庭的時間卻在不斷增加。
35.9%的女性將上下班方便作為選擇工作的首要考慮因素,無形中放棄了更大范圍的工作機會選擇。女性對通勤因素的重視既是出于時間成本的考慮,更是方便顧及家庭的權衡。
22%:女性整體收入低于男性22%,更低的薪酬凸顯了性別職業選擇的分化,更是女性進階管理層的不足。
在本報告涉及的范圍內,處在婚育階段,被動失去晉升這一客觀因素仍然是女性區別于男性在晉升路上最大的絆腳石,也是最難以解決的因素,女性生育成本應當社會化。
更慷慨的自我投資,是女性經濟能力進步的象征,更是女性追求價值升值、勇于挑戰、追求事業成功的表達。女性用自己的努力在樹立新的成功女性標準。
·與時間的較量
從女性進入職場,選擇展現傳統性別印象之外的角色起,注定要面臨工作和家庭投入兩全的問題,尤其在女性步入婚姻組建家庭后,問題更加凸顯。這一挑戰并不是此消彼長的平衡戰,而是全力以赴的拼搏賽。我們從女性投入工作時長和投入家庭時長視角,去揭示在這場贏得職場地位和維護家庭角色的過程中,女性所承擔的壓力。
·不變的工作時間和與日俱增的家庭投入
以婚姻作為分水嶺,盡管一定程度上已婚男性和女性每周投入工作的時長較未婚前都有所下降,但二者之間的差距比較穩定,男性略高于女性9%。從每天投入家庭的時間看,雖然隨著步入婚姻,大家投入家庭的時間均在增加,但整體上,女性投入家庭的時長高于男性,且這一差距在已婚的情況下進一步被拉大。
對女性而言,每天投入工作的時間并沒有變化,卻需要拿出更多的時間顧及家庭,這意味著在一天有限的時間內,女性要做和所能做的事情更多,分秒必爭,與時間展開較量。
·要求上下班方便:是對品質生活的追求,亦是方便照顧家庭
在工作選擇中,職場女性的首要考慮因素是“上下班方便”,而職場男性首要考慮的因素是“能獲得成長和發展”。從女性所處的婚姻狀況看,未婚女性在選擇工作的時候考慮有成長和上下班方便的比例基本接近,而已婚女性對上下班方便的訴求更加強烈。上下班方便意味著每天通勤時間可控或用時更短。部分女性表示,上下班方便可以更省時間,讓自己睡眠充足,保證進入辦公室仍然保持精神,是一種追求舒適生活,保持良好工作狀態的體現。對已婚女性而言,如前所述,隨著需要投入家庭的時間增長,其首要考慮該因素則以方便照顧家庭為主。正因為如此,首要考慮上下班方便無形中讓女性在選擇工作機會時的半徑縮小,可能會喪失更多潛在優秀機會。
·收入差:職業選擇傾向還是管理層不足?
2018年1月1日,冰島強制實行男女同工同酬的法律正式生效,成為西方世界第一個通過立法要求男女薪酬平等的國家。這個人口僅有33萬多的北歐島國,無疑將男女平等的歷程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政策利好,但是現實中女性收入情況并不樂觀。
整體來看,女性的月平均收入比男性低22%,而在普通職員階段,這一差異并不明顯。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是什么?我們從所處崗位和所處職位級別分別進行了探索。
·相同的起點并不能改善女性收入低于男性
從女性和男性目前從事的工作崗位看,確實存在明顯的性別職業優勢領域,女性主要從事與客戶和財務有關的業務,其中行政/后勤/文秘、銷售、財務/會計/審計、人力資源是女性“四大崗位”。而男性優勢崗位是技術、生產加工,尤其在“技術崗位”,男性占比最高且二者差距最大。運營、設計、市場/公關、產品等則屬于更加中性的崗位。因此我們選擇“運營”這一崗位,分析從業者的收入。數據顯示,運營類基礎階段,男性和女性的收入并無明顯差異,甚至女性的收入略高于男性,但是兩個人群的整體收入,女性卻比男性低了21%。
·管理層女性仍然缺失嚴重
在起步階段,女性和男性基本可以獲得相同的待遇,卻在整體上收入不均。從職級角度,意味著更多的男性躋身管理崗位,薪水獲得了提升,而更多的女性仍然停留在基礎崗位。調查中,73.8%的職場人認為其所在公司高管中,大部分為男性,75.2%認為所在部門中,經理級別以上的員工大部分是男性。
·誰在阻礙女性晉升
在探究阻礙女性晉升的原因中,我們發現,公司提供的晉升機會有限、個人能力和經驗不足是職場人群普遍存在的阻礙。區別在于,處在婚育階段,被動失去晉升這一客觀因素仍然是女性區別于男性的最大障礙,也是最難以解決的因素。而男性則更多的集中在“論資排輩,不重能力”、“任人唯親”等職場不良現象。
就女性自身而言,即使要面臨因婚育使得職場受損的情況,也要減少這一焦慮,不要過早產生退縮放棄的心理,至少也要等到真正到來的那一天。從社會角度,如何讓女性生育成本社會化,而不是讓女性自身通過遭受職場的區別對待或是被迫離開來完成,相關的政策措施也是亟待探索的。
此外,針對女性在職場中比男性更強烈的職業規劃不清、缺乏職業上的指導和幫助,更易出現職業倦怠、對自己的能力表現出更多的不自信等困惑,需要社會和企業,尤其是企業,給予及時的關注和指導。
·接受現狀,也要奮起直追—成功女性新標準
正視女性在職場上面臨的主觀和客觀困境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女性在職場仍然取得了長足進步。調查顯示,女性對家庭經濟的貢獻已經達到35%,同時女性的收入除了更多的參與到了提高生活品質和家庭長遠發展里,對個人學習進修的投入也多于男性。這一“慷慨”投入,讓女性對未來職業規劃中表現出比男性更積極的職業狀態:不斷提升,獲得個人價值的增值、獨當一面,接受更多工作挑戰、擁有更加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
在評價成功女性的標準中,半數以上女性選擇了“在其所處的領域有一定成就”,而2016年我們在做同樣的調查時,“有自己的處世態度,不隨波逐流”還是首位要素。這表明,女性在逐漸打破傳統觀念中“依賴”、“順從”標簽,從家庭角色中突圍,希望在職場上取得更大成就,樹立事業領域的新形象。反觀男性的選擇,2016年以來,首要的評價標準仍然圍繞在“博愛、獨立”等角度,難以打破固有思維。
·總結與思考
在《男人來自金星、女人來自火星》一書中,將男性、女性比喻為來自不同的星球,以此表達性別之間存在的差異。但是,這種性別差異觀念往往是后天形成的刻板認知,而這種刻板印象是導致職場、家庭、社會等場景中性別歧視與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女性一直致力于在職場中有所建樹,擁有更多的發言權,并竭力平衡事業與家庭。
但是,現實是女性分秒必爭的與時間較量,無論是工作選擇還是家庭投入;職場中行業和崗位被固化、同工不同酬、高層女性缺失;女性更容易出現職業倦怠、對自身能力缺乏信心等等。面對女性所經歷的職場困惑,更需要社會、企業、個人同心協力,幫助女性跨越職場障礙,共同推動女性職業發展。
1. 企業應該充分認識到女性員工對于企業長遠發展、組織多元化建設的重要性,充分肯定女性員工價值,建立科學的人才選拔及晉升制度,保障女性員工平等的晉升權利和機會;
2. 企業制定“活水計劃”,建立崗位輪換制度,啟動員工援助計劃,以此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并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緩解員工的職業倦怠和疲勞;
3. 企業應該成立女性管理層導師項目,推動企業內部女性的職業發展。呼吁“職場導師”能更多的走向社會,走進女性之中,積極發聲,傳遞正能量,發揮榜樣的力量;
4. 企業為職場父母設置專門福利,如為孕期和哺乳期女性,提供靈活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地點,為職場父母設立家庭活動日或看護假,使職場父母能夠更好的兼顧工作與家庭;
5. 鼓勵男女共同承擔家庭責任,更平等地分配家務勞動等內容。同時,推動家政服務行業化、社會化,加強社區服務建設,提供完善的老年人護理、兒童看護等服務,為職場人共同協調好家庭和工作提供便利條件;
6. 職場女性需適應市場變化,掌握新技能,緊跟職場發展步伐,保持個人價值的稀缺性;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走進職場,女性的角色日益多元化,承擔的經濟責任、社會責任也與日俱增。希望在多方的努力下,助力女性活出自己心目中想要的樣子—自信、勇敢、獨立。
·樣本構成
本次調查共收到102415份有效樣本,構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