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4日,“45°仰望——追尋未來之域”2018智聯招聘校招研討會在上海復旦大學舉辦。作為國內領先的職業發展平臺,智聯招聘堅持持續關注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及其發展方向,主動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成為聯結企業、高校和畢業生之間的求職就業平臺和溝通橋梁。本次研討會上,智聯招聘發布了《2018應屆畢業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針對大學生求職心理和行為特點進行了分析,幫助企業進一步洞察及探索校招市場。
高校畢業生首選就業,創業和出國熱潮持續衰退
智聯招聘校園招聘事業部執行總監陳迪在研討會中以“校招市場洞察及探索”為主題進行了分享,分享數據顯示,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意向仍然以就業為主,占比79.89%,同比上升6.39%。此外,6.99%的應屆畢業生選擇慢就業,4.98%選擇國內繼續學習,4.78%選擇創業,2.63%選擇出國繼續學習。和2017年數據相比,選擇創業人群的占比降低1.32%,說明在經濟環境更加復雜多變的大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們對于未來的職業規劃更加趨于謹慎。但另一方面來看,從大四才開始關注求職的學生比例較去年上升了6.0%,有25.7%和36.4%的學生從來沒參加過宣講會和雙選會。即使學生仍以就業為主,但不著急就業、求職 “意愿”降低、參與招聘活動熱情下降的特征,依然會影響到企業招聘效果。
新一線城市的吸引力和吸納能力全面超越一線城市
在2018年應屆生眼中,期望就業地比例最高的是新一線城市[ 新一線城市(15個):成都、杭州、武漢、重慶、南京、天津、蘇州、西安、長沙、沈陽、青島、鄭州、大連、東莞、寧波],占比為40.18%,同比上升了2.68%。二線城市的獲青睞程度有所上升,占比為25.94%,同比上升了4.74%,和一線城市27.36%的吸引力差距進一步縮小。對比2018年應屆畢業生實際簽約數據可以發現,實際簽約地點比例最高的依然是新一線城市,占比為34.47%,而一線城市的實際簽約率為29.29%。從實際數據看,無論是對高校畢業生的吸引力,還是最終就業的實際吸納能力,新一線城市在針對2018年應屆畢業生的“人才爭奪戰”中已經全面超越了一線城市。
一線城市巨大的生活壓力,對高校畢業生的吸引力在逐年減少,與此同時,在新一線城市以及二線城市新興產業飛速發展、眾多人才吸引及人才落戶政策的影響下,對高校畢業生的吸引力逐年上升。
女性求職相對壓力更大,性別差異既是劣勢也是機遇
在勞動力市場上,性別歧視現象一直沒有得到徹底消除,大學生求職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不同性別對于“女大學生就業難”的認知也存在著顯著差異,男性應屆畢業生的調研數據中有10.67%表示認同,而女性應屆畢業生的比例則為30.83%,說明女性應屆畢業生對性別歧視現象的感知高于男性。此外,隨著學歷的升高,對性別歧視現象的感知更加顯著,大專應屆畢業生有2.28%的調研人群對就業歧視現象表示“非常同意”,本科、碩士、博士應屆畢業生的比例則分別為4.06%、8.11%和11.11%。
從不同行業的實際簽約情況來看,女性也有著明顯好于男性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的領域。在文體教育/工藝美術、服務業(醫療/護理/美容/保健/酒店/餐飲/旅游/度假)、文化/傳媒/娛樂/體育以及商業服務(咨詢/財會/法律/廣告/公關/認證/外包)等行業中,女性簽約占比明顯高出男性應屆畢業生,分別為80.36%、68.60%、63.64%以及61.54%,說明女性在文藝美術、服務等領域擁有更強的就業優勢。
2018年畢業生預計達到820萬,再創歷史新高。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也是國家和社會始終關注的重點事項,而政府和社會各界組織也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著力營造促進大學生就業的良好社會氛圍,不斷提高大學生就業率。本次研討會一方面幫助企業了解95后大學生們的就業意愿和就業趨勢,還分享了最新的人才測評工具及手段、建立吸引95后的雇主品牌的方法等,希望能為更好地推動大學生就業、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及企業校園招聘和雇主品牌建設等提供有效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