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登錄],新用戶?[免費注冊]
最新共享 
主頁 > 招聘獵頭
智聯招聘2018年大學生求職指南
2018-5-31  字體  瀏覽量:

應屆畢業生期望薪水同比上升,但現實依舊殘酷

警惕人工智能帶來的就業壓力,大學生提前進行職業規劃


應屆生offer獲取率同比上升,實習經歷是求職成功的重要法寶


女性應屆生求職面臨更大壓力,性別差異需要辯證看待

----《智聯招聘2018年大學生求職指南》
 
        2010年以來,全國每年的高校畢業生人數一直維持在600萬以上,每年的就業需求占據了全國新增就業崗位的一半以上,2018年畢業生預計達到82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為了更好的了解高校畢業生的求職心理和行為特征,智聯招聘持續開展應屆畢業生就業力市場調研活動,幫助社會和企業了解最真實的大學生就業需求,以針對性的提供更好的就業服務和制訂最合適的人才政策。

        在本次智聯招聘開展的“2018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力市場調研”活動中,共計90168名應屆畢業生完成了調研問卷,揭秘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95后大學生們的就業意愿和就業趨勢,希望能為更好的推動大學生就業、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及企業校園招聘和雇主品牌建設等提供參考和依據。
 
        主要發現:
        1、整體就業難度認知依然嚴峻,但求職壓力同比稍有降低
        2、高校畢業生首選就業,創業和出國熱潮持續衰退
        3、新一線城市的吸引力和吸納能力全面超越一線城市
        4、警惕人工智能帶來的就業壓力,大學生提前進行職業規劃
        5、offer獲取率同比上升,實習經歷是應屆畢業生求職成功的重要法寶
        6、女性求職面臨更大壓力,性別差異既是劣勢也是機遇
        7、近四成畢業生就業崗位和在校專業不對口,高校人才供需存在結構性矛盾
        8、期望薪水同比上升,但現實依舊殘酷

 
        一、畢業生求職認知

        1、整體就業難度認知依然嚴峻,但求職壓力同比稍有降低

        根據本次調研數據顯示,2018年應屆畢業生對我國就業形勢的感知仍然相當嚴峻,總體來看,有34.60%的應屆畢業生認為“就業很難,形勢非常嚴峻”,48.20%的應屆畢業生認為就業“有難度,但還可以接受”,認同就業形勢有難度的總體比例為82.80%,同比2017年下降5%。

        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經濟總體向好的趨勢改善了就業預期,同時,受到人工智能、移動終端、云計算大數據等新型產業的帶動,以及加工制造、傳統零售等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影響,勞動力市場的人才需求有所增加,從而導致部分高校畢業生的求職壓力同比有所降低。
 

        從不同性別來看,女性應屆畢業生對就業壓力的感知要高于男性。調研結果顯示,82.76%的男性應屆畢業生認為就業有難度,而女性應屆畢業生的比例則為87.79%。此外,學歷水平也會對就業壓力產生影響,學歷水平越低,就業壓力越大。比如16.67%的博士應屆畢業生認為就業形勢很嚴峻,而大專應屆畢業生的比例為30.93%;雙一流大學生有26%的應屆畢業生認為就業形勢很嚴峻,而?祁愒盒t有30.48%。
 

        2、高校畢業生首選就業,創業和出國熱潮持續衰退

        根據本次調研結果,2018年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意向仍然以就業為主,占比79.89%,同比上升6.39%。此外,6.99%的應屆畢業生選擇慢就業,4.98%選擇國內繼續學習,4.78%選擇創業,2.63%選擇出國繼續學習。

        和2017的數據結果相比,選擇創業人群占比降低1.32%,說明在經濟環境更加趨于復雜多變的大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們對于未來的職業規劃更加趨于謹慎。此外,選擇慢就業的畢業生比例同比降低2.81%,說明隨著大學生們對就業難度認知的降低,求職的心態更加積極主動,選擇慢就業逃避現實的人群比例有所降低。
 

        3、大學生求職最看重個人價值的實現,選擇就業城市首先考慮工資水平

        應屆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最看重的因素有哪些?從2018年調研結果來看,應屆畢業生選擇“實現個人價值”的數量,達到了選擇“掙錢”的近兩倍。具體來看,有41.70%的應屆畢業生認為,找工作時最看重的因素是“工作是我實現個人價值的重要部分”,分別有26.97%和23.19%的應屆畢業生認為是“工作必須符合我的興趣,做人開心最重要”以及“工作只是謀生的手段,賺錢最重要”。
 

        在選擇城市時,調查結果顯示,73.23%的應屆畢業生認為工作城市的“工資水平”最重要,其次是“城市未來發展前景”,得票率為44.77%,表明當代大學生不僅關注當下的發展,也看重未來的成長潛力。此外,有38.95%的應屆畢業生關注離家遠近,37.02%關注城市文化、環境等軟實力,24.45%關注知名企業數量及規模,14.67%關注戶口、居住等人才吸引政策。
 
 
        4、警惕人工智能帶來的就業壓力,大學生提前進行職業規劃

        2017年以來,隨著我國逐漸步入人工智能時代,“機器換人”的話題就一直受到熱議。根據調研結果,即便高校畢業生尚未正式步入社會參加工作,但對人工智能的發展卻保持了高度的關注, 62.52%的應屆畢業生表示“會考慮從事更有創造性,不會被機器取代的工作”。
 
 
        二、畢業生求職行為

        1、高校畢業生簡歷投遞數量小幅上升,求職積極性有所提高

        在參與調研的2018年應屆畢業生當中,44.52%投遞簡歷數量在11-30份之間,占比最高;其次是投遞簡歷數量在10份以下的應屆畢業生,占比為29.13%。此外,有24.54%的應屆畢業生進行了求職“海投”簡歷,投遞了31份以上簡歷,有1.81%的應屆畢業生表示沒有投遞過求職簡歷。
  
        和2017年相比,2018年應屆畢業生投遞簡歷數量有所上升,具體來看,投遞簡歷數量在11-30份之間的應屆畢業生同比提升了3.22%,31份以上的同比提升了0.34%,表示沒有投遞過簡歷的應屆畢業生同比降低了1.19%。由此可見,2018年應屆畢業生的求職主動性明顯提升。
 
 
        2、超九成畢業生已參加面試,名校優勢凸顯

        在參與調研的2018年應屆畢業生中,超九成已經參加了招聘面試,其中有36.12%的應屆畢業生參加了1-3場面試,同比提升了4.22%;參加4-5場面試的比例為27.56%,與去年基本保持持平,僅為9.24%的應屆畢業生表示沒有參加任何一場招聘面試。整體來看,2018年應屆畢業生獲取面試的比例保持了上升趨勢。
 
 
        而從不同類型學校應屆畢業生的面試數量來看,名校背景對于獲取面試數量的加成效果明顯,雙一流高校應屆畢業生獲取6場以上面試的比例為34.68%,高于普通本科的31.22%和23.72%。

        三、求職結果及分析

        從整體上看,2018年應屆畢業生對就業形勢的感知程度相對好轉,認同就業形勢有難度的總體比例為82.8%,同比2017年下降5%。雖然2018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但受到宏觀經濟總體向好、產業及消費升級的帶動下,就業形勢也趨于好轉,加上2018年應屆畢業生的求職主動性有所提升,因此出現了就業難度感知和就業結果同比好轉的現象。

        1、offer獲取率同比上升,四分之一畢業生暫時沒有收獲

        調研數據顯示,在參與調研的2018年應屆畢業生當中,截至2018年3月,有74.39%的應屆畢業生已經獲得offer,總體來看offer獲取率同比提升2.19%。具體來看,有獲得2個offer的應屆畢業生比例最高,為20.92%,其次是1個offer,比例為15.79%,同比均有小幅提升,說明2018年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同比有所好轉。而從不同性別來看,女性應屆畢業生沒有獲得招聘offer的比例為28.79%,高出了男性的23.77%,說明女性求職相對壓力更大。
 

        2、實習經歷是應屆畢業生求職成功的重要法寶

        根據2018年應屆畢業生的“成功獲得offer/錄用通知的主要因素”的調研結果顯示,43.88%的應屆畢業生認為“有相關的實習經歷”是獲得offer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求職目標明確”和“社會實踐經驗豐富”,占比分別為37.68%和34.9%?傮w來看,有相關實習經歷依然是應屆畢業生求職成功的最重要法寶。
 

        針對2018年應屆大學生實習情況的調研顯示,僅有27.23%的應屆畢業生表示沒有參加過任何實習,39.73%的應屆畢業生有過一次實習經歷,33.04%有兩次以上實習經歷。進一步分析實習和就業之間的聯系發現,在有實習經歷的應屆畢業生中,獲得offer的比例高達56.19%,而在沒有實習經歷的應屆畢業生中,獲得offer的比例僅為38.58%。

        3、求職心態迷茫成為2018年應屆畢業生就業最大阻礙

        對沒有拿到offer的2018年應屆畢業生的進一步調研發現,認為自己“太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選擇什么樣的工作”是沒有獲得offer的最關鍵因素,比例高達24.44%;排名第二的是認為自己“對找工作重視不夠,沒有積極找工作”,占比為17.01%;其次是簡歷投遞太少和未滿足用人單位要求,占比分別為14.12%和13.76%。

        和2017年的調研數據相比,求職心態迷茫從第二位因素躍居第一,而“未滿足用人單位要求”則從第一位因素降落至第四,說明2018年應屆畢業生對自身的綜合素質有了一定的自信。
 
 
        4、簽約率同比有所上升,工作內容不符合興趣,給了offer也拒簽

        截至2018年3月,參與本次調研的2018年應屆畢業生當中,28.50%表示已經正式簽約,同比小幅提升1.80%,而明確表示尚未簽約的比例為71.5%。和去年同期相比,應屆畢業生簽約率呈現回暖上升的趨勢。
 
 
        分析2018年應屆畢業生持有offer但是未簽約的原因發現,應屆畢業生主要會因為“職位/工作內容不喜歡”和“薪水/待遇未達到我的期望值”拒絕和企業簽約,占比分別為29.27%和28.93%。和前幾年數據相比,“職位/工作內容不喜歡”的排名實現了三連跳,躍居第一,說明95后應屆畢業生在挑選工作時,對興趣愛好的考量不斷占據更重要的地位。

        此外,“工作地點不滿意”、“ 離畢業還早,還有機會拿到更好的OFFER”、“ 行業/企業前景不好”、“ 工作環境不喜歡”等因素也獲得了較高的認同,說明2018年應屆畢業生已經不會單純的被工作薪水所吸引,而是更多的考慮自己的內心需求,擇業的自主性和需求多樣性不斷提升。
 
 
        5、2018屆毀約率下行趨穩,為了追求更好的未來是毀約主要原因

        在參與調研的2018年應屆畢業生當中,有過毀約經歷的比例為18.56%,自2016年以來,毀約率基本保持持平。
 
 
        通過對有毀約行為的應屆畢業生進一步調研發現,“拿到了更好的OFFER”而選擇毀約的比例仍然最高,占比為45.22%,并且同比上升了3.82%;排名第二的原因是“試用期間發現工作與自己想象的不一樣”,占比為33.12%,由此發現,95后應屆畢業生不再為了生存而工作,而是越來越關注自己內心的需求,更關注就業質量。
 

        四、期望與現實

        1、新一線城市的吸引力和吸納能力全面超越一線城市

        2018年的調研數據顯示,在2018年應屆畢業生眼中,期望就業地比例最高的依然是新一線城市,占比為40.18%,同比上升了2.68%。二線城市的獲青睞程度有所上升,占比為25.94%,同比上升了4.74%。

        對比2018年應屆畢業生實際簽約數據可以發現,實際簽約地點比例最高的依然是新一線城市,占比為34.47%,而一線城市的實際簽約率為29.29%。從實際數據來看,無論是對高校畢業生的吸引力,還是最終就業的實際吸納能力,新一線城市在針對2018年應屆畢業生的“人才搶奪戰”中已經全面超越了一線城市。
 
 
        此外,從歷年數據來看,自2014年以來,期望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就業的應屆畢業生比例處于不斷下降的狀態,在新一線城市持續推出的人才吸引政策,和新興產業迅速崛起的影響下,大學生求職已經不再盲目崇拜一線城市的光環。
 
 
        2、國有企業最受歡迎,實際簽約率民營企業占據半壁江山

        根據對2018年應屆畢業生的期望簽約單位和實際簽約單位的調研數據顯示,應屆畢業生期望簽約單位排名第一的依然是國有企業,占比為31.73%,和2017年相比小幅提升1.53%,說明工作穩定、待遇較高的國有企業依然最受應屆畢業生青睞。排名第二的是三資企業,占比為27.77%,排名第三的是民營企業,占比為20.85%。

        而從實際簽約情況來看,對應屆畢業生吸納能力最強的依然是民營企業,實際簽約比例高達58.62%,和2017年相比小幅下降了2.58%。而三資企業和國有企業的實際簽約率分別為14.35%和17.85%,同比均有小幅下降。與三資企業較為類似的民營企業依舊是吸納就業的絕對主力,也說明了我國民營企業的成長速度超越了三資企業,雖然雇主品牌的知名度還需要進一步打造,但已經具備了和國際企業爭奪最佳雇主的市場實力。
 
 
        3、技術類、銷售類崗位人才需求最大,財務類、行政類崗位競爭最激烈

        在2018年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崗位當中,技術類崗位無論期望簽約占比還是實際就業占比依舊最高。其中,期望就業占比為17.80%,同比上升1.10%,實際就業占比為23.13%,同比上升4.33%,實際簽約人數明顯超過期望簽約人數。

        銷售類崗位同樣出現了實際簽約人數超過期望簽約人數的現象,期望簽約占比僅為5.84%,而實際簽約占比高達17.73%,僅次于技術類崗位位列第二。與此類似的還有生產加工類崗位、研發類崗位和客服類崗位,說明這些崗位的市場需求明顯高出校園求職供給。

        此外,財務/審計/稅務、行政/后勤/文秘類崗位出現了明顯的期望就業人數超出實際就業人數的現象,其中財務類崗位的期望簽約占比為15.13%,實際就業占比為8.17%,而行政后勤類崗位的期望簽約占比為13.78%,實際就業占比為7.48%,均表現出明顯的市場競爭過大的現象。
 

        4、互聯網行業人才吸納趨于飽和,傳統制造業招聘需求增幅明顯

        IT/通信/電子/互聯網行業依然是2018年應屆畢業生期望就業行業和實際就業行業的雙重冠軍。然而和2017年相比,實際就業的應屆畢業生占比為17.49%,同比下降2.81%,并且低于期望就業占比的19.67%。受到國內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影響,互聯網領域獨特的企業文化、雇主品牌繼續保持著對求職者的強大吸引力,但是受限于互聯網企業規模,其對應屆畢業生的吸納能力相對有限。

        對比2018年應屆畢業生期望就業行業和實際就業行業的數據可以發現,IT互聯網行業、文體教育/工藝美術、農林牧漁等行業的供需基本保持吻合,文化/傳媒/娛樂/體育、商業服務(咨詢/財會/法律/廣告/公關/認證/外包)則呈現了比較明顯的供過于求的激烈競爭局面,而房地產/建筑業、汽車/生產/加工/制造等傳統制造行業的實際就業人數卻遠遠超過了期望就業人數。
 

        5、期望薪水同比上升,但現實依舊殘酷

        整體來看,2018年應屆畢業生的期望就業月薪主要集中在4000—4999元以及3000—3999元,占比分別為26.03%和24.83%,而實際簽約月薪主要集中在3000—3999元和2000—2999元,占比分別為27.5%和25.45%。和期望值相比,實際簽約月薪整體下降一檔。

        與2017年的調研數據相比,2018年應屆畢業生的期望月薪相對有所提高,而實際簽約月薪的分布情況基本保持一致。由此可以發現,雖然在生活成本、物價上漲等因素的影響下,高校畢業生的期望薪資水平也隨之上漲,但實際簽約的薪資水平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在當前宏觀經濟相對復雜的大環境下,用人單位對于應屆畢業生的簽約薪資不會發生實質改變,畢業生對薪酬水平的期望需要保持相對理性。
 
 
        6、女性求職相對壓力更大,性別差異既是劣勢也是機遇

        針對2018年應屆畢業生開展的,“在求職過程中您認為是否存在女大學生就業難現象”調查數據顯示,22.86%的應屆畢業生明確表示同意,說明在當前大學生求職過程中,依舊存在著明顯的性別歧視現象。
 
 
        不同性別對于“女大學生就業難”的認知也存在著顯著差異,男性應屆畢業生的調研數據中有10.67%表示認同,而女性應屆畢業生的比例則為30.83%,遠高于男性。此外,隨著學歷的升高,對性別歧視現象的感知更加顯著,大專應屆畢業生有2.28%的調研人群對就業歧視現象表示“非常同意”,本科、碩士、博士應屆畢業生的比例則分別為4.06%、8.11%和11.11%。
 
        從不同行業的實際簽約情況來看,女性也有著明顯好于男性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的領域。在文體教育/工藝美術、服務業(醫療/護理/美容/保健/酒店/餐飲/旅游/度假)、文化/傳媒/娛樂/體育以及商業服務(咨詢/財會/法律/廣告/公關/認證/外包)等行業中,女性簽約占比明顯高出男性應屆畢業生,分別為80.36%、68.60%、63.64%以及61.54%,說明女性在文藝美術、服務等領域擁有更強的就業優勢。
 

        從不同崗位的實際簽約情況來看,女性簽約占比較高的有財務/審計/稅務、行政/后勤/文秘、客服、銷售等崗位。雖然在求職市場上女性仍會遇到性別歧視現象,但在某些具體職位上,女性求職者也會擁有性別差異所帶來的就業機遇。
 

        7、近四成畢業生就業崗位和在校專業不對口

        通過2018年的調研數據發現,應屆畢業生的專業對口率呈現持續下降趨勢,39.2%的已簽約應屆畢業生表示簽約崗位與在校學習專業并不對口,同比去年小幅上漲了0.7%,反映出在大學校園中,專業對就業崗位的影響在持續減少。這個現象一方面反映出我國高校的專業設置和市場用人需求之間依舊存在比較明顯的結構性矛盾,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國內“移動互聯網”、“共享經濟”、“粉絲經濟”、“智能制造”、“新零售”等新興產業和商業模式的影響,對跨領域就業、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持續上升,因此給予了大學生更多的就業機會。
 

        五、樣本構成

        (一)基本情況

        參與本地調研的2018年應屆畢業生的有效樣本數量為90168人,基本情況主要包括應屆畢業生學校地域分布、性別、戶籍所在地情況。

        1、學校地域分布

        本次調研的對象覆蓋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特別行政區。從全國各省地域分布標準來看,華東地區占比最高,為29.4%,其次是華中和華北地區,分別為17.5%和16.8%,此外,東北地區、華南地區和西部地區占比分別為11.3%、11.6%和13.4%。
 

        2、性別分布

        在本次調研的應屆畢業生中,男性占總體樣本量的39.57%,女性占60.43%。
 

        3、戶籍所在地

        在本次調查樣本中,60.8%的應屆畢業生戶籍所在地為三線及以下城市,12.9%來自二線城市,16.5%來自新一線城市,9.8%來自一線城市。
 

        (二)教育情況

        教育情況包括應屆畢業生的院校類型、學歷、專業三個方面的情況。

        1、院校分布

        在本次調查中,雙一流院校應屆畢業生占總樣本的9.07%,普通本科院校應屆畢業生占68.9%,?圃盒獙卯厴I生占22.03%。
 
 
        2、學歷分布

        在調查樣本中,本科占總體的71.21%,大專學歷占23.62%,碩士占4.92%,博士和MBA/EMBA分別占0.14%和0.12%。
 
 
        3、專業分布

        在本次調查中,應屆畢業生專業主要集中在工學和管理學,占比分別為28.45%和23.52%,其次是經濟學,占比為13.79%。

 

第一資源活動&會展
薪酬訓練營
調研報告下載
微信公眾平臺

如何添加“第一資源”微信公眾平臺?

1、二維碼掃描:可在手機上登錄微信選擇“添加朋友”=》掃一掃,將攝像頭對準二維碼圖片約2~3秒、即可識別并加載微信的基本資料,添加好友;

2、按號碼查找:通過輸入“微信公眾賬號/微信號”查找添加好友;
微信公眾賬號:第一資源
微信號:tophr-China

卓越人力資源服務解決方案
SAP中國 ADP
北森 中智咨詢
怡賽 愛康國賓
肯耐珂薩 關愛通
MERCER 科銳國際
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久久老司机精品网站导航|嫖妓丰满肥熟妇在线精品|色九月亚洲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