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均薪酬上升至7832元 金融行業依然領跑
房地產行業競爭最熱,金融行業競爭激烈程度回升
超大型企業薪酬保持領先優勢,小微企業薪酬小幅上升
2018年夏季職場競爭同比上升 全國白領38人競爭一個崗位
——《智聯招聘發布2018年夏季中國雇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
智聯招聘作為招聘行業的領先者,對求職市場保持高度關注,持續追蹤中國勞動力市場白領供求狀況。2018年夏季,智聯招聘持續監測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職場競爭態勢,根據平臺大數據,結合在線企業招聘需求及求職者投遞簡歷情況,分析得出《2018年夏季中國雇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希望這一解讀能夠持續為企業和求職者提供職場競爭和薪酬變化相關的資訊,在未來的招聘和求職活動中提供參考。
·2018年第二季度競爭指數同比上浮,全國平均38人競爭一個崗位
·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平均薪酬為7832元,環比上升2.7%
·超大型企業薪酬保持領先優勢,小微企業薪酬小幅上升
·新一線城市就業市場依然火爆,搶人大戰熱度不減,沈陽、天津競爭熱度上升明顯
·高級管理人才薪酬再破兩萬,以每月20088元的高薪蟬聯榜首
一、整體崗位與投遞供需比
1、全國競爭指數:2018年夏季平均38人競爭一個崗位
智聯招聘通過監測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在線招聘數據發現, 2018年夏季求職期全國人才供需競爭指數(供需競爭指數=收到的簡歷投遞量/發布的職位數量)為38,這意味著在全國范圍內平均每個崗位收到38份簡歷,競爭激烈與旺季比較趨緩,但比去年同期激烈。旺季后的求職市場競爭依然可觀。
2、2018年夏季各城市競爭指數排行:北京競爭指數遙遙領先,廣州持續被新一線城市反超
從不同城市的競爭指數來看,在智聯招聘監測的全國37個主要城市中,2018年夏季求職期北京的競爭指數依然高居第一位,為90.3,與去年同期相近,相對保持在較為穩定的水平。作為一線城市的領頭羊,對人才的吸引力毋庸置疑。上海、沈陽、深圳和天津的競爭指數排名上升。
在整體競爭指數環比下降的情況下,哈爾濱、長春和?诘母偁幹笖淡h比上升;同比上升的幅度也遠遠高于其他城市;具體來看,主要是職位的下滑幅度多于求職人數減少幅度,導致求職競爭激烈。
整體來看,各城市的求職競爭指數普遍較旺季回落,多個城市出現排名變化。新一線城市對人才的需求仍然強烈,人才優惠政策對求職者的吸引力不減,人才持續在全國核心城市分流。
從2018年夏季各城市發布的職位數量來看,天津、沈陽的人才需求量的排名提升,進入前十的榜單。其余城市與上一季度相比稍有變化,需求結構基本維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態。
從本季度各城市在線簡歷投遞數量來看,競爭指數排名前十的城市和人才需求量最多的城市有七個匹配,意味著更好的城市發展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入。但從競爭情況來看,城市之間對人才的吸引力度依然存在不平衡的現象。廣州需求排名第五位,競爭激烈程度排名第十二位;鄭州的人才需求量排名第八位,但是競爭指數排名第二十二位;而杭州的人才需求量排名第九,在競爭指數方面排名第二十四位,側面說明部分人才需求量大的城市,并沒有隨之吸引同等量級的求職者,城市吸引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從供給和需求排行榜來看,城市排名較為契合,其中天津、沈陽兩個城市連續兩個季度沒有登上需求端前十榜單,卻出現在供給端求職者投遞簡歷前十的榜單中,這從側面反映了這兩座城市需求端呈現疲態,未能釋放出足夠的機會以滿足求職者的就業需求。
3、2018年夏季不同規模企業競爭指數排行榜:大型企業競爭仍然最激烈
從不同規模企業的競爭指數來看,各規模企業的競爭指數均有不小的上升,規模在1000-9999人的大型企業競爭指數最高,為51.7,較上一個季度競爭指數有所下降,規模在10000人以上的超大型企業競爭指數位列第二,為46.9。規模在100人以下的小微型企業以及100-499人的中型企業的競爭指數較低,競爭指數略有波動。與去年同期相比,1000人以上大型企業的競爭指數同比上漲較多,500人以下企業的競爭指數同比下降,說明大型企業越來越受到求職者的青睞。當下備受矚目的阿里、騰訊逐漸成長為“巨無霸”公司,員工福利、收入水平等在市場上都非常具有競爭力,側面反映出大公司規模效益明顯,在市場中更具競爭力,發展前景更加明朗,對人才更具吸引力。
二、行業供需情況
1、2018年夏季全國需求最旺盛的十個行業
根據智聯招聘平臺大數據,2018年夏季對人才的需求量最多的依然是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其次是房地產/建筑/建材/工程行業,教育/培訓/院校、計算機軟件行業排在需求最多的行業中第三、四位。排名第五位的是基金/證券/期貨/投資行業。
與上一季度相比,對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前五個行業沒有發生變化。受到金融環境的影響,基金/證券/期貨/投資行業的人才需求相比去年同期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貿易/進出口行業和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房地產行業憑借其在經濟領域中的地位,及行業自身的強流動性特征,依然保持龐大的人才需求體量。
2、2018年夏季全國競爭最激烈的十個行業:房地產/建筑/建材/工程保持第一
從不同行業的競爭指數來看,2018年夏季房地產/建筑/建材/工程行業仍排名第一位,絕對值相對上一季度有所下降,為61.5,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競爭指數為51.0,位列第二,排名較上一季度略有上升,網絡游戲行業以50.8的競爭指數排名第三位,排名較2018年春季沒有變化。與上一季度相比,各個行業的競爭指數略有下降,位列前十的名單沒有變化,僅有排名小幅變動,基金/證券/期貨/投資行業的就業競爭激烈程度排名又有上升,從上一季度的第九位升為第五位。航空/航天研究與制造業排名下滑較明顯。
與去年同期相比,房地產行業的競爭指數漲幅最大,其次是基金/證券/期貨/投資行業、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2018年上半年最吸引公眾視線的就是各新一線城市的“搶人大戰”了,各地政府在出臺落戶政策的同時,也相應配套了住房補貼、折扣購房等政策,側面反應出房地產依然是老百姓最看重的剛需。各地密集出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也導致房地產行業不斷吸引從業者加入推動就業競爭指數升高。經過多年的培養,金融業和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需求同比都出現了下降的趨勢,由于人才儲備較為充足,因此競爭比較激烈。
通信/電信運營、增值服務的競爭指數同比下滑幅度較大。網絡游戲行業的競爭指數相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3、2018年夏季全國競爭指數最低的十個行業
競爭指數排名最低的行業相對上一季度發生變化不大。競爭激烈程度隨整體趨勢有所下降,智聯招聘在線數據顯示,保險行業的競爭指數仍然最低,為18.2,較上一季度略有下降。其次為中介服務,競爭指數為20.0,印刷/包裝/造紙行業的競爭指數排名倒數第三位,為21.0。長期以來,保險行業、中介服務行業和印刷/包裝/造紙行業對人才的吸引力一直較低,求職者們對保險行業、中介服務行業存在認知上的誤解,在做職業選擇時動力不大,但這兩個行業的競爭指數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越來越務實的求職者也逐漸加入到這兩大行業中。而印刷/包裝/造紙行業因機械替代人工,整體需求較少,求職人數也比較少,因此競爭指數較低。
4、2018年夏季全國求職者投遞簡歷最多的十個行業
從智聯招聘在線數據來看,求職者投遞簡歷數量最多的為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其次是房地產/建筑/建材/工程行業,計算機和教育/培訓/院校行業的求職人數分別排名第三和第四,教育/培訓/院校行業排名有所上升,基金/證券/期貨/投資排名從第四位降至第五位。
相比春季的跳槽高峰期,夏季的求職者跳槽行動力也有所下降,且與去年同期相比,投遞數量也均有所減少。
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發展已基本穩定,前景明朗,整體薪資水平較高,對求職者的吸引力較大。計算機和教育/培訓/院校行業發展有后起之勢,人才需求大,吸引大量求職者。房地產行業資金密集,經濟體量龐大,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對求職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證券/期貨/投資行業一直以來以高薪酬、高回報著稱,吸引力繼續保持。
三、職業供需情況
1、2018年夏季全國需求最旺盛的十個職業
2018年夏季的招聘市場中,對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十個職業名單與上一季度基本保持一致,互聯網產品/運營管理進入前十。銷售業務、行政/后勤/文秘、軟件/互聯網開發/系統集成等職位對人才的需求量依然最大,財務/審計/稅務的需求量有所上升,客服/售前/售后技術支持的需求量有所下降。教育/培訓行業受到知識付費、早教/兒童教育等利好因素的影響,行業蓬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量保持在較高的水平。
2、2018年夏季全國競爭最激烈的十個職業
智聯招聘在線數據顯示,交通運輸服務的競爭指數排名第一,為110.3,激烈程度上升。IT質量管理/測試/配置管理職業的競爭指數為87.2,排名不變,位列第二;高級管理的競爭指數為81.1,排在第三位。
交通運輸服務的競爭指數環比和同比同時上漲。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網上購物的全面普及,交通運輸服務業體量較大,從業人員較多,加上其就業門檻相對較低,吸引大量求職者,導致競爭指數上漲較高。
此外,高級管理職位的競爭指數也逆勢上揚,同比環比數據均顯示有一定漲幅。更多企業在走向精細化運營的背景下,需要更多管理人員;此外,所謂“三軍易得,一將難求”,高級管理人才作為“將領”,成為各企業的爭奪對象,加之該職業薪酬水平可觀,是大多數求職者的心之所求。
競爭指數同樣逆勢上漲的房地產開發/經紀/中介,競爭激烈程度也高于去年同期較大水平。
“人工智能”這一概念越來越為大家所熟知,伴隨而來的是新興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對高科技人才的需求。
3、2018年夏季全國競爭指數最低的十個職業
智聯招聘2018年第一季度的在線數據顯示,競爭指數排名最低的三類職業是保健/美容/美發/健身、社區/居民/家政服務和農/林/牧/漁業,競爭指數分別為14.4、15.5和16.5。保健/美容/美發/健身、社區/居民/家政服務的職業門檻較低,相應的起步薪資水平也不高,且就業質量一般,很難達到求職者的心理預期,一般不是就業首選,競爭指數較低。
除了教育/培訓和服裝/紡織/皮革設計/生產的競爭指數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他行業的競爭指數同比均有小幅度上升。
4、2018年夏季全國求職者投遞簡歷最多的十個職業
2018年第一季度求職者人數最多的十大職業排名前三的名單沒有變化,它們分別是軟件/互聯網開發/系統集成、財務/審計/稅務和行政/后勤/文秘,人力資源與土木/建筑/裝修/市政工程再次互換位置,位列第四。市場進入前十,排名第十位。整體來看,招聘市場上求職者的職業分布沒有發生較大變化,人才供應較為穩定,只是求職者的活躍度回歸日常狀態。
與行業競爭指數相似,職業的求職競爭指數代表各個職位的供需狀況;ヂ摼W行業不斷出現新的熱點,而軟件/互聯網開發/系統集成、IT管理測試這類搭建基礎的開發崗位的職位需求穩定。財務/審計/稅務、人力資源、行政/后勤/文秘一貫職位供給穩定,求職者眾多。
四、薪酬
1、2018年夏季各城市平均薪酬排行榜:全國平均招聘薪酬7832元,珠三角、長三角工資水平繼續保持優勢
智聯招聘2018年夏季在線數據顯示,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為7832元,本季度平均薪酬環比上升2.7%,同比漲幅為6.2%。
從在線職位的薪酬分布情況來看,薪酬區間結構保持不變?傮w來看,薪酬在4000-6000元之間的職位數量仍然是最多的,占職位總量的32.1%,其次是薪酬在8000元以上的高薪職位,占職位總量的29.9%。薪酬在6000-8000元之間的職位數量占21.8%。相比上一季度,2000-4000元之間薪酬的職位占比下降,6000-8000及8000元以上薪酬的職位占比上升,導致整體的平均薪酬水平上升。
從各個城市平均薪酬水平來看,各大城市的薪酬水平均有小幅上升。北京的平均薪酬水平依然保持第一名,排名前五位的名單及名次均沒有變化,傳統一線的風采猶存。與上一季度相比,烏魯木齊薪酬水平上升,從上一季度的第十二名升至第九名,佛山薪酬水平上升,但排名有所下降。
2、2018年夏季十大高薪行業/職業
智聯招聘2018年夏季求職期在線數據顯示,招聘薪酬水平排名前十的行業中,基金/證券/期貨/投資行業以10590元的平均月薪繼續位列第一,絕對值相對上一季度有所上升。中介服務的薪酬水平及排名較上一季度有所上升,以9748元的平均月薪排名第二位,跨領域經營的平均薪酬絕對值和排名均有所上升,以9501元排名第三。雖然股票市場表現不佳,但根基深厚,薪資水平仍然比較高。
從不同職業的薪酬水平來看,2018年夏季求職期薪酬水平排名前十的職業中,高級管理繼續蟬聯十大高薪職業榜首,以20088元的高薪繼續領跑其他職業。管理人才作為各行業搶奪的重磅角色,長期處于相對較高的薪酬水平,信托/擔保/拍賣/典當的薪酬水平上升,以12404元的薪酬排名第四位。
3、上市公司和合資企業薪酬最高;企業規模越大,薪酬水平越高
智聯招聘2018年夏季在線數據顯示,不同性質的企業平均招聘薪酬均有所上升,薪酬的相對排位略有變化。上市公司的薪酬水平較上一季度有所上升,仍排名第一位,薪酬為8450元,其次是合資企業,平均薪酬為8422元,再次為國企,平均薪酬為8324元,排名沒有變化。外商獨資企業的薪酬水平略有上升,為8311元,位列第四。事業單位和民營企業的薪酬水平排名沒有變化,事業單位以7733元排名第五,民營企業以7608元排名最末。合資和民營企業的薪酬水平環比漲幅最大,而國企和事業單位的平均薪資較去年同期漲幅較大。
整體來看,企業的規模效應依然凸顯,企業規模越大,薪資水平越高,在市場競爭中占有更多資源,優勢顯著,對人才的吸引力也很大;而微小型企業發展前景不明朗,在人才、管理方面較為落后。小微企業須保持創造、創新的動力,注重實現集聚效益,突破人才困境,謀求更好的發展。
相比上一季度,小微企業的薪資漲幅水平較大,整體同比漲幅基本持平,沒有明顯差異。整體薪資的上漲沒有受到企業規模的影響。
從數據結果來看,2018年第二季度的職場競爭指數有所下降;總體的薪酬水平有所上升,各城市的薪酬水平也均有上升。第二季度作為傳統的跳槽淡季,呈現出較為平緩的市場競爭形勢,企業應注重日常雇主品牌的管理運營,持續吸引候選人。對于求職者來說,不管市場行情如何,提升專業知識技能、累積行業經驗都是職場人需要做的功課,時刻保持自己的優勢競爭力,才是確保個人價值實現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