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登錄],新用戶?[免費注冊]
最新共享 
主頁 > 招聘獵頭
2018 年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
2018-8-21  字體  瀏覽量:

        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迎來了第四十個年頭。四十年前,“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推動了中國留學事業的快速發展。海歸,作為留學人員回國發展群體的代名詞,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海歸群體活躍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各個領域,除了擔任跨國公司在中國的高管,也在本土國有和民營企業任職,幫助中國企業“引進來、走出去”。律師、會計師、咨詢師等高端服務業也聚集了很多海歸,在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更有一批具有專業背景和國際溝通能力的海歸人才進入國際組織任職,推動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進程。與此同時,創業海歸們帶來大量高精尖技術和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引入風險投資、國際資本及各種新的融資方式,帶來多樣化的產業選擇,推動了國內在新經濟、新技術、包括互聯網、IT、通訊、生物醫療、傳媒、文化教育等諸領域的發展,促成了更多的國際合作。“發揮作用”正在成為新時代海歸群體的重要特點。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影響力的逐步提升,留學生回國發展正在成為主流,高層次人才回流趨勢愈發明顯。教育部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留學人員回國人數達到48.09萬人,其中獲得碩博研究生學歷及博士后出站人員22.74萬;1978年至2017年底有共計313.20萬名留學生在完成學業后選擇回國發展,占已完成學業留學生人數的83.73%。他們中的很多人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各個領域做出突出貢獻,成為新時代我國國際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進一步促進留學人員更多、更好地回國發展,智聯招聘與全球化智庫(CCG)再度聯手,就中國海歸就業創業情況開展了新一輪的調查研究,并與2018年8月正式發布《2018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本次研究重點反映了以“90后”為主的新生代海歸群體在留學前后的發展變化,對海歸就業和創業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對海歸選擇留學與回國的原因、對留學安全的認知、對落地城市的選擇,以及對“人才大戰”等社會問題的看法進行了調查。本次研究首次對海歸群體留學前后的城市遷移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
        由于時間倉促,加之研究團隊水平有限,本次研究難免出現紕漏,希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本在此,我們對所有參與本次調查的海歸朋友和關心“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的海內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注:2018年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問卷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本次問卷共收到回復5196份,包括海歸群體和非海歸群體。經過“是否具有留學經歷”問題的篩選,有效問卷為2190份。問卷平均填寫用時為11分鐘。報告正文中提到的海歸群體如無特殊說明,均指代參與本次調研的海歸群體,后文不再贅述。
 
 
基本特征
樣本特征:海歸群體中女性樣本占比略高于男性;出生年代多集中于85-95年區間;未婚群體占比超過四分之三。
        調查數據顯示,海歸群體中男女占比大致相當。其中,女性樣本占比略高于男性,男女占比分別為47%與53%。
 
圖 1 海歸群體男女比例情況
從年齡分布特征看,海歸群體多集中于90-95年(不含95年)年齡區間,占比高達55%,其次是85-90年(不含90年),占比為28%。其余年齡段受訪樣本占比均不高于10%。結合各年齡段男女比例來看,“90后”及“95后”樣本群體中女性占比略高于男性,是總樣本中女性占比略高于男性的主要原因,也反映出新生代女性海歸的比例不斷增加。其余年齡段,男性占比均略高于女性。
 
圖 2 海歸群體出生年代分布情況
從婚戀狀況看,未婚受訪樣本占比超過四分之三。其中,“單身”樣本群體占比最高,達到47%,“未婚,已有男/女朋友”占比為29%,僅有23%的受訪樣本為已婚,此外有1%的受訪樣本為離異狀態。這一婚戀狀況分布主要受到海歸群體的出生年代影響,尤其是作為海歸群體主要組成的“90后”群體,其實際年齡約在23-28歲之間。
 
圖 3 海歸群體的婚戀情況
出國留學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參與全球化程度的逐步加深,越來越多的家庭可以承擔或者更希望送子女出國留學,而中國留學生對于出國留學也賦予了更多的意義。調查數據顯示,“體驗他國文化、生活,豐富個人閱歷”是海歸群體選擇出國留學的主要原因,占比達到76%。其中,女性相對于男性來說,更青睞于該選項為其出國留學所帶來的附加意義。此外,“磨煉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和“國外教育水平相對較高”也是重要原因,分別占比52%和51%。另有33%的人選擇“海歸回國發展更有競爭力”;因“國內優質教育資源競爭激烈”、“計劃未來在國外發展”和“其他”原因選擇出國留學的比例相對較低。
 
圖 4 為什么選擇留學
(一)留學情況:海歸群體超七成是在2010年以后首次出國留學;超半數人留學前處于本科階段;男性更多地選擇赴美國留學,女性則更青睞于英國;超過四成以經濟學和商學作為主修學科;碩士及學士學位為海歸群體留學中主要攻讀的學位;近一半的海歸群體認為留學收益達到預期。
從首次出國留學年份分布看,海歸群體出國留學時間主要集中于2010年以后,合計占比達到72%。其中,2012、2013、2014三年占比最高,分別達到11%、10%及13%。
 
圖 5 首次出國留學的年份
從首次出國前所處教育階段分布來看,海歸群體中本科學歷出國留學的占比最高,達到51.54%,其次是高中和碩士研究生階段,占比分別為29.79%和12.12%。博士研究生、初中和小學及以下階段占比較小,分別為0.67%、1.54%和1.14%。與2017年調查結果相比,2018年高中階段出國留學的比例提高了9個百分點,本科和研究生階段則分別降低了4個和7個百分點,留學低齡化趨勢明顯。
 
圖 6 首次出國留學前所處的教育階段
從最近一次留學國家/地區分布占比情況看,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是海歸群體留學的主要國家,占比分別為19%、18%、10%、10%以及8%。此外,加拿大與法國占比接近,分別為5%和4%。從留學國家男女比例來看,作為主要留學目的國的英國和美國存在較大差異。其中,女性海歸更青睞于英國,占比高達22%,其次是美國的15%;而男性海歸這一比例恰恰相反,21%的男性最近一次留學國家為美國,而15%的男性群體選擇赴英國留學。
 
圖 7 最近一次留學的國家/地區
在最近一次留學中的主修科目中,經濟學與商學類占比最高,達到43%。其次,分別是藝術與人文科學(14%)、工程學(10%)、計算機科學(5%)、管理學(5%)、社會科學與公共衛生學(4%)、及語言學(3%)。在主修科目的數據中,除經濟學與商學類男女比例接近之外,其他主修科目因文理區分在男女比例的分布上差異明顯,文科類專業(如藝術與人文科學、語言學等)女性占比高于男性,而在理工科類專業上則男性比例較高。
 
圖 8 最近一次留學的主修學科
在海外獲得最高學位/學歷中,海歸群體獲得碩士學位的占比最高,達到56%,其次是學士學位,占比38%。此外,博士學位、?坪推渌急染2%左右。在獲得學位/學歷層次的男女占比分布上,學士與博士學位男性比例較高,碩士學位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相比2017年調查結果,獲得學士學位的海歸比例上升了7個百分點,獲得碩士學位的比例則下降了6個百分點,出國讀取本科的留學生越來越多。
 
圖 9 在海外所獲得的最高學位/學歷
對于“留學后的收獲是否實現了預期”這一問題,海歸群體中接近一半的人持肯定態度。調查發現,分別有34%和11%的受訪者選擇“收獲高于預期”和“收獲遠高于預期”,留學收獲達到預期的比例為45%;另有28%和8%的受訪者認為“收獲低于預期”和“收獲遠低于預期”,留學收獲未達到預期的比例達35%;還有20%的受訪者對留學收獲是否達到預期則表示“不清楚”。
 
圖 10 對留學收益的評價
(二)個人發展:海歸群體中多數人在海外具有一定的實習或工作經驗;在海外具有創業經驗的人相對較少。
從海外實習經驗情況看,海歸群體中具有海外實習經驗的達到六成,剩余40%的人沒有海外實習經驗。其中,有“1-3個月”實習經驗及“一年以上”實習經驗,占比大體相當,分別為20%和19%。此外“4-6個月”占比13%,“7-12個月”占比8%。在實習經驗的男女比例分布上,女性海歸更多擁有短期實習經驗(3個月及以下),而男性則更多擁有較長期的實習經驗(4個月及以上)。
 
圖 11 海外實習情況
在海外工作經驗分布情況方面,海歸群體中近七成具有一定的海外工作經驗,沒有海外工作經驗的占三成。其中,具有“1-3年以下”海外工作經驗的占比23%,與2017年的調查結果相比提高了5個百分點;“半年-1年”占比17%,“半年以下”14%。擁有三年以上較長海外工作經驗者占比較少,“3-6年”占比11%,較2017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6年以上”占比5%,也提高了近2個百分點。綜合來看,具有1年以上,特別是3年以上海外工作經驗的海歸比例提升明顯?梢钥吹,越來越多的海歸具有海外工作經驗,海歸質量不斷提升。
 
圖 12 海外工作情況
在海外創業經驗分布情況來看,海歸群體中大多數人沒有海外創業經驗,比例達84%;“有過創業經驗,但沒有獲得顯著成效或出現經濟等方面的損失”比例為12%;有“創業經驗,且創業獲得顯著成效”的比例為4%。男性數據略高于女性。
 
圖 13 海外創業情況
(三)留學安全:海歸群體對于留學安全的關注程度有所上升,“提高法律意識,了解和遵守當地法律”是保護個人人身財產安全的重要途經。
近年來,留學生在國外遭到不法侵害的事件時有發生,留學安全問題備受留學生、家長,乃至整個社會的關注。調查數據顯示,海歸群體中認為留學安全問題“較為常見,要提高防范意識”的比例達到44%,2017年該數據僅為27%。認為“只是個別案例被媒體放大,不值得大驚小怪”的比例也2017年的66%下降到2018年的40%。留學生的安全意識有明顯提升。此外,另有13%的受訪者認為“留學所在國不存在安全問題”,4%表示對于是否存在留學安全問題“不清楚”。
 
圖 14 對留學安全問題的看法
關于如何防范留學安全問題帶來的隱患,海歸群體中80%的人認為留學生應“提高法律意識,了解和遵守當地法律”,53%的人希望“中國大使館與各個學校中國學生會建立直接聯系,打通留學生尋求幫助的官方渠道”,49%的人建議“留學國中國大使館建立中國留學生信息庫”。此外,也有海歸建議“中國學生會按當地情況制作安全情況手冊,并在orientation發放”(29%)、“政府制定留學安全手冊”(16%)、留學生“及時尋求心理輔導”(13%)。
 
圖 15 提高留學生留學安全意識的途徑
回國發展
“方便與家人、朋友團聚”繼續成為海歸群體選擇回國發展的首要原因,有67%的海歸選擇了這一選項;其次,“國內經濟發展形勢好”以40%的比例位居第二。在逆全球化勢力加劇和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動蕩的背景下,因“國外的經濟、政治或社會環境不利于留學生發展,如工作和移民政策”選擇回國的海歸占比達到27%。此外,“對中國文化和美食的眷戀”(23%)、“所學專業在國內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14%)、“在國內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13%)、“具有為國奉獻的意愿”(12%)、“國內人才政策具有吸引力”(12%)和國內擁有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9%),也在留學生選擇回國發展中起到一定的影響。從性別差異來看,研究發現,選擇“方便與家人、朋友團聚”的女性海歸(75%)多于男性海歸(58%),而與女性海歸(35%)相比,則有更多男性海歸(47%)因“國內經濟發展形勢較好”回國。
 
圖 16 為什么選擇回國發展
(一)城市選擇:多數海歸回國后未發生相對于生源地的現居住地遷移現象;對于發生遷移的海歸群體來說,北京、上海和廣東是其選擇區域發展的重點目標,東北地區和中西部地區海歸人才面臨流失的挑戰;“經濟發展快”是海歸群體選擇遷移城市的重要參考。
最近一年,城市間的“人才大戰”從一線城市擴散到二、三線城市,人才資源越來越受到關注。我們對海歸群體的生源地和現居住地進行了調查。數據顯示,海歸群體生源地占比超過5%的省市有北京、廣東、山東、遼寧、江蘇、河北,分別占海歸群體的9%、9%、8%、7%、6%和5%?梢钥吹,海歸群體的生源地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區域,從社會發展、經濟發展和人口規模上來看,這些省市較中西部地區仍具有一定優勢。然而,從海歸群體的現居住地來看,省市之間的人才聚集能力區別顯著,即有些省市在該過程中成為人才磁鐵,吸引和集聚海歸,另一些省市則在人才競爭中面臨海歸人才流失的挑戰。
從海歸群體的現居住地來看,北京、上海、廣東是省市間海歸人才競爭中的受益者,海歸群體遷入數量分別占海歸群體總量的12%、8%和6%,即在假設生源地為北京、上海和廣東的海歸群體在回國后均未發生遷移[ 未發生遷移指生源地與現居住地在省界區間未發生變化,包括同省內的城市間的遷移和同省同城市未遷移兩種情況。]的基礎上,有額外12%、8%和6%的其他生源地海歸群體遷移到這三個省市;從增幅上來看則更加明顯,北京、上海和廣東海歸群體凈增幅分別為141%、278%和72%,即在假設生源地為北京的海歸群體未發生遷移的基礎上,有超過該群體1.4倍的其他生源地海歸群體選擇在北京發展,而這一現象在上海則接近3倍。
海歸群體流失方面[ 本處研究對樣本數量進行了控制,即省市生源樣本不少于3%或60人。],黑龍江、山西、河南、河北和湖南流失比例較大,分別為81%、60%、58%、49%和46%,東北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在“人才大戰”中將面臨更更加嚴峻的挑戰。
 
圖 17 海歸群體生源地與現居住地對比
把未發生遷移的數據與發生遷移的數據進行比對發現,61%的海歸群體在回國后并未發生遷移,而是更多地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其他遷移的海歸人群中,有13%的海歸遷往北京,8%的海歸群體遷往上海,7%的海歸群體遷往廣東,與上圖中假設北京、上海、廣東無遷出情況的比例相比,北京、廣東生源的海歸群體遷出比例實際僅為1%,上海生源的海歸群體遷出比例更小。
 
圖 18 海歸群體的整體遷移情況
從非北京生源海歸群體遷入北京的省市分布來看,河北、山東、山西、遼寧、河南、天津、吉林、陜西等省市是主要的輸送省份。其中,河北、山東、山西占非北京生源海歸群體遷入北京總量比例的前三位,分別為17%、11%、9%?梢钥吹,北京作為國家的首都,對北方人才、乃至中西部人才具有明顯的吸引力。
 
圖 19 非北京生源地海歸群體遷入北京的情況
從非上海生源海歸群體遷入上海的省市分布來看,河南、江蘇、安徽、浙江、遼寧和黑龍江等省市是主要的輸送省份。其中,河南、江蘇、安徽占非上海生源海歸群體遷入上?偭勘壤那叭,分別為12%、9%、7%?梢钥吹,上海除對周邊省份海歸人才具有顯著吸引力之外,更是生源地為河南的海歸群體的主要選擇。
 
圖 20 非上海生源地海歸群體遷入上海的情況
從非廣東生源海歸群體遷入廣東的省市分布來看,湖南、廣西、湖北、福建、江蘇、江西等省市是主要的輸送省份。其中,湖南、廣西和湖北占非廣東生源海歸群體遷入廣東總量比例的前三位,分別為17%、11%、11%。
 
圖 21 非廣東生源地海歸群體遷入廣東的情況
對產生遷移的海歸群體進行城市選擇的具體分析來看,“經濟發展快”、“國際化程度高”、“具有多元文化,包容性強”、“產業基礎好”為海歸群體最為關注的城市要素,關注度分別為56%、38%、34%和18%。從性別差異看,除對“經濟發展快”的關注程度接近以外,女性海歸群體更關注“國際化程度高”、“具有多元文化,包容性強”,分別比男性高出8個百分點和12個百分點,而男性海歸群體則更關注“產業基礎好”,比女性高出12個百分點。
 
圖 22 發生遷移的海歸群體對遷入城市選擇的關注點
人才,特別是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愈發重要。近年來,國內各主要城市相繼出臺一系列引才措施,為人才提供資金、戶口、住房、社保等一系列政策優惠,掀起了“人才大戰”。調查顯示,海歸群體65%的人認為人才大戰“說明人才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受到重視”,對人才大戰持積極的肯定態度。從人才政策目標群體的角度,52%的人認為“人才吸引政策需要加大對海歸的支持力度”,這一方面說明專門吸引海歸人才的政策依然有待完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策宣傳不到位的問題。關于人才政策的影響,35%的人認為“人才政策會影響我就業/創業的城市選擇”,可見政策對海歸的吸引力依然很強;另有31%的人認為“人才政策頒布時間還較短,暫時看不出來更多的效果”。
 
圖 23 海歸群體對于城市間“人才大戰”的看法
(二)發展評價:海歸群體在國內發展的優劣勢明顯,“語言及跨文化溝通能力強”是最大的優勢,“不了解國內的就業形勢和企業需求”是最主要的劣勢;97%的海歸能夠實現社會融入;“4-6年”海歸可收回留學成本。
海歸群體在國內就業方面存在的優勢主要包括“語言及跨文化溝通能力強”、“具有國際視野”和“生活適應能力強,更加獨立”,選擇比例分別為73%、59%和37%;此外,也有受訪者認為海歸的就業優勢還包括“批判性思考能力強”(25%)、“更了解海外市場,容易在海外市場建立品牌或分銷渠道”(16%)、“更具創新能力”(16%)等。與2017年相比,海歸對具有國際視野的優勢評判有明顯下降,選擇比例從86%下降到59%。當前,中國參與全球化發展不斷深入,國際化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加之國內高校國際化教育理念的快速發展,使國際視野的獲取范圍進一步擴大,但海歸群體更加直接接觸到國際領域的優勢仍然明顯。
 
圖 24 海歸群體在國內發展的優勢
在海歸群體在國內就業的劣勢方面,調查結果顯示“不了解國內的就業形勢和企業需求”是主要原因,有59%的海歸選擇了該選項;與此同時,“缺乏完善的職業規劃”(32%)、“回國時間晚,錯過校招季”(29%)、“不適應國內人情社會,難以獲得發展機會”(27%)、“崗位海投效率低”(22%)和“不熟悉國內市場環境,難以找到準確的創業定位”(21%)等因素也導致海歸在就業市場處于劣勢。隨著海歸群體的日益壯大,為充分發揮其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在創新創業和國際化發展方面,建議政府聯合企業及相關部門通過開展海外政策宣講、舉辦海歸專場招聘會、開設海歸招聘通道等方式,以減少海歸的就業劣勢。
 
圖 25 海歸群體在國內發展的劣勢
回國后的融入情況顯示,97%的受訪者能夠在回國發展中實現社會融入,其中能夠“順利實現融入”和“有困難,但能漸漸融入”的比例均占48%。約3%的受訪者始終無法融入,與2017年的調查結果相比,始終無法融入的海歸比例降低了2個百分點。
 
圖 26 海歸群體回國后的社會融入程度
留學成本回收方面,35%的海歸認為4-6年可以收回留學的經濟成本,29%的海歸認為1-3年可收回成本,認為需要7-10年或10年以上收回成本的海歸均有16%,而認為1年以下能收回成本的僅占5%。
 
圖 27 收回留學成本的時間(預期或實際)
海歸就業
海歸群體職業發展情況數據顯示,72%的海歸處于就業狀態,16%的海歸正在求職,5%的海歸正在創業。其中,創業比例男性高于女性2個百分點。
 
圖 28 海歸群體在國內的職業發展情況
(一)海歸求職:向招聘網站/招聘軟件等渠道投遞簡歷是海歸在國內求職的首要渠道,95%的海歸可以在歸國以后的半年內找到工作。
從獲得國內工作的求職渠道來看,排在首位的是通過“招聘網站/APP投遞簡歷”,49%的海歸選擇該途徑求職;其次是“直接向意向單位投遞簡歷”和“家人或者親戚朋友推薦”,選擇比例分別為22%和19%。其中,男性與女性在這三種主流的求職渠道中存在一定差異,男性“直接向意向單位投遞簡歷”的比例高于女性,而選擇“招聘網站/APP投遞簡歷”和“家人或者親戚朋友推薦”的渠道,女性比例則高于男性。
 
圖 29 求職渠道
在求職周期方面,男性與女性海歸的差異并不明顯。42%的海歸能夠在歸國一個月以內找到工作;40%的海歸能夠在1-3個月找到工作;需要4-6個月的占比為13%;需要6個月及以上的占比僅為5%。與2017年的調查數據相比,1個月以內找到工作的海歸比例提升了10個百分點,同時,需要6個月及以上求職時間的比例下降了6個百分點,說明海歸在國內就業市場的競爭力有一定提升。
 
圖 30 求職周期
(二)就業情況:金融業超過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再次成為海歸就業中最主要的行業領域;私營/民營企業是吸納海歸就業的最大載體;企業規模集中在500人以下;經營管理類/貿易銷售類和計算機與互聯網類崗位是男性海歸的主要選擇,而女性海歸更多的傾向于行政與人力資源管理類/公關與市場營銷類和貿易銷售類崗位;就業于普通崗位的海歸占比近六成;近七成海歸稅前月收入高于6000元。
在就業行業方面,金融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制造業、教育、批發和零售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排名靠前,所占比例分別為14%、13%、12%、11%、8%和7%?梢钥吹,在排名靠前的行業中,因性別不同,海歸對于行業的選擇也存在一定差異。對于女性海歸來說,教育(15%)和文化/體育和娛樂業(10%)占比明顯高于男性;對于男性海歸來說,金融業(17%)和制造業(15%)占比則明顯高于女性。與2017年相比,金融業就業比例超過信息技術服務業升至第一位,制造業的比例也有所上升,從2017年的第5位升至2018年的第3位。
 
圖 31 就職行業
海歸就業單位的類型呈現多樣化,但從數據來看,海歸群體就業單位類型主要集中在私營/民營企業,占比為53%;外商/港澳臺資企業占比17%;國有企業和合資企業占比分別為15%和8%。海歸群體就職于機關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團體和國際組織的比例相對較小。當前,我國在國際組織中的人才發展情況與歐美國家相比較為緩慢,中國未來更好地參與全球化發展,需要海歸群體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社會組織/團體、國際組織等形式的機構中,發揮好海歸的國際化作用。
 
圖 32 就職企業屬性
海歸就業單位的員工規模以100-499人的企業為主,所占比例為28%。就業單位員工規模在21-99人的比例為23%。此外,1000-9999人企業占比16%,500-999人、10000人以上和20人以下企業占比分別為13%、11%和9%。
 
圖 33 就職企業規模
海歸就業的工作崗位中,貿易/銷售/業務類以13%的占比排名首位;其次分別為,經營管理類(12%)、行政/人力資源管理類(9%)、公關/市場營銷類(9%)、金融/經濟類(7%)、文化/教育/體育/藝術類(6%)等。從性別來看,男性與女性在工作崗位方面也有一定差異。男性海歸更多地從事于貿易/銷售/業務類、經營管理類和計算機/互聯網類等崗位,女性海歸則更多地從事于行政/人力資源管理類、公關/市場營銷類和文化/教育/體育/藝術類等崗位。
 
圖 34 就職崗位
在職級分布中,海歸群體中58%的人為一般員工,基層管理者占比23%,中層管理者占比15%。高管層相對較少,僅為3%。
 
圖 35 所處職級
在海歸的稅前月收入分布情況中,近七成海歸稅前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但從單項對比來看,6000元及以下群體占比最高,為33%。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海歸群體中,6001-8000元群體占比25%,8001-10000元群體占比15%,10001-15000元群體占比15%,15000元以上群體占比12%。從性別來看,稅前月收入在8000元及以下的女性占比高于男性,稅前月收入在8001-10000元的女性占比低于男性,稅前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占比則沒有顯著差別。相比2017年,海歸稅前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比例下降了12個百分點(2017年為48%),同時,6001-8000元、8001-10000元區間均增加了2個百分點,10001-20000元區間增幅高達7個百分點,海歸薪資待遇有所提升。
 
圖 36 稅前月收入
(三)職業發展:逾七成海歸認為其工作崗位與海外所學專業匹配度不高;80%的海歸認為其收入水平低于預期;超過半數海歸有更換工作的經歷,主要原因是企業發展前景不明和薪資水平問題。
進一步調查發現,海歸群體普遍認為當前工作崗位與所學專業匹配程度不高。認為非常匹配的僅占5%,認為匹配程度較好的占比23%,認為匹配程度一般、匹配程度較差和完全不匹配的比例分別為34%、18%、20%。海歸就業崗位與其所學專業的匹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海歸群體對于個人發展的預期。
 
圖 37 就職崗位與所學專業匹配程度
工作收入與個人期望相比,認為收入高于甚至遠高于預期的海歸不足1%;僅有19%的海歸認為工作收入基本符合預期;認為收入水平低于預期和遠低于預期的海歸占比分別為49%和31%。綜合來看,雖然海歸群體的整體收入水平較2017年有所提升,但80%的海歸認為收入水平低于預期的情況,較2017年69%的比例來看,海歸群體收入與預期矛盾進一步加劇。
 
圖 38 收入是否達到預期
超過半數的海歸群體有更換工作的經歷。其中,更換1次、2次和3次及以上的比例分別為25%、17%和12%。沒有更換工作的海歸占比為46%。對比2017年的數據而言,海歸群體中沒有更換工作經歷的比例下降了7個百分點,同時,更換1次、2次的比例分別增加了4個和2個百分點,海歸第一、二份工作的穩定性稍有下降。
 
圖 39 是否有更換工作的經歷
深入分析工作變動的原因,結果如下:企業發展前景不明是最主要的原因,占比達到25%;22%的海歸由于薪酬水平跳槽;“有了更好的機會”、“職位晉升受限”、“對目前的工作不感興趣”也各自占據10%以上的海歸比例。相比2017年的調研結果,因薪酬水平產生工作變動的比例上升了9個百分點,顯示出海歸回國后的薪資水平與期待存在較大差距,提升其薪資待遇成為企事業單位提升海歸人才就業滿意度的重要方向。
 
圖 40 更換工作的主要原因
(四)政策需求:海歸群體對于吸引留學生回國發展的政策了解程度不高;“提高人才薪酬福利待遇”和“完善海歸人才就業機制”是海歸群體最關注的政策方向。
對當前吸引海歸政策了解程度的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海歸(63%)表示“聽說過,但不知詳細內容”,“經常關注,知道內容”的海歸僅占20%,另有17%的海歸對這類政策“不清楚”。由此可見,政府及相關部門對海歸吸引政策、相關配套優惠的宣傳力度仍有待加強,需要開拓更多宣傳渠道、提升政策在留學生群體中的了解程度,進而吸引更多留學生回國發展。
 
圖 41 海歸群體對于吸引留學生回國發展政策的了解程度
關于政府應重點完善哪些激勵保障政策來吸引留學人員回國發展,“提高人才薪酬福利待遇”成為海歸最關注的方向,比例高達65%。結合前面海歸對于收入與預期的看法,薪酬的確成為影響人才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問題。此外,“完善海歸人才就業機制”(57%)、“解決戶籍住房問題”(37%)、“提供海歸創新創業輔導”(27%)、“搭建青年海歸交流平臺”(18%)、“提供職業規劃建議”(14%)和“進一步宣傳國家對海歸的優惠政策”(12%)等也成為海歸希望完善的方面。
 
圖 42 對于吸引海歸回國發展的政策建議
海歸創業
(一)創業情況:近半數海歸的創業時間集中在2017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教育是海歸創業行業的前三選擇;創業的主要資金來源于個人存款;超過半數企業尚未實現盈利。
48%海歸的創業時間集中在2017年,2016年創業海歸占比為18%,2015年為9%,2015年以前創業的比例為25%。
 
圖 43 企業創立時間
海歸創業行業選擇排名前三位的行業分別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7%)、批發和零售業(15%)、教育(11%)。前兩名以男性創業者居多,而在教育行業,女性創業者遠高于男性,為14%;出現女性創業者比例高于男性的創業行業還有“住宿和餐飲業”等。
 
圖 44 企業所屬行業
進一步分析海歸創業者選擇該行業創業的原因,30%的海歸是因為“留學專業與創業行業緊密相關”,其次24%的海歸選擇了“主要合伙人的創業理念”,再次為“該行業是創業熱門行業”,占比為17%。因“家庭背景”而選擇該行業創業的比例為11%,因“相關技術專利、國家或地方發展規劃相匹配”“個人愛好”因素選擇相關行業創業的比例均為6%。其中,女性海歸創業者相對男性來說,關注留學專業與創業行業相關性、創業熱門行業和家庭背景的比例更高。
 
圖 45 選擇該行業創業的原因
海歸創業的主要資金來源為“個人存款”和“朋友親戚借款或贈款”,占比分別為72%和31%,來源于國內、國外企業入股的比例均為10%,國內風險投資來源占比7%,銀行貸款比例為6%,國外風險投資占比為4%。相比2017年創業資金來源于銀行貸款占比為18%,2018年數據下降了12個百分點。女性創業者對于個人存款和朋友親戚借款或贈款的依賴度較高,男性創業者則在吸引投資方面有更多的表現。
 
圖 46 創業的主要資金來源
海歸創業企業在當下尚未開始盈利的比例為54%,且女性比例明顯高于男性。1-3年開始盈利的企業比例為40%,且男性比例高于女性。4-6年開始盈利占比6%,10年以上才開始盈利的比例為1%。
 
圖 47 企業的盈利情況
(二)創業挑戰:運行成本高是創業過程中遇到最主要困難;市場開拓、創業空間支持和金融服務等專業方面的支持是海歸創業過程中最需要的;當前創業服務所發揮出來的作用仍然有限。
海歸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難仍然是運行成本高,占比56%,我國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其次,對國內市場不夠了解的比例達到38%,因融資困難的比例為37%,相關創業服務不到位、政府相關政策配套不齊、技術成果轉化比較困難、國內研發水平尚不支持、企業國際化發展比較困難分別占比為27%、21%、13%、8%、6%、1%。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海歸創業者對于企業運行成本高的反應較男性海歸創業者更為明顯。
 
圖 48 創業過程中的主要困難
海歸創業者對于創業階段所需的支持進行了排序,首先需要市場開拓(41%)、創業支持空間(35%)、金融服務(34%)專業方面的支持,其次是人力資源服務(20%)、專利保護(15%)、技術研發(14%)、法律支持(11%)、咨詢管理服務(8%)、稅收優惠(8%)、技術轉移(7%)以及其它配套政策(3%)方面的支持。男性海歸創業者關心創業空間支持和金融支持,女性海歸創業者對市場開拓、創業輔導和技術研發的需要比例高于男性。
 
圖 49 創業過程中所需的支持
不同性別的海歸創業者對創業服務為其創業提供幫助的評價有顯著差異。其中,認為幫助非常大的男性比例為23%,而女性僅為4%;認為幫助較大的男性比例為26%,女性為18%,認為一般的男性比例為21%,而女性比例達到43%;認為幫助很小的男性占比為5%,女性占比11%;認為沒有幫助的男性比例為14%,女性比例為7%;認為不清楚的男性比例為12%,女性比例為18%。在創業服務的供應方面,應當對女性海歸創業者予以更多的關注。
 
圖 50 創業服務對于創業者的作用
第一資源活動&會展
薪酬訓練營
調研報告下載
微信公眾平臺

如何添加“第一資源”微信公眾平臺?

1、二維碼掃描:可在手機上登錄微信選擇“添加朋友”=》掃一掃,將攝像頭對準二維碼圖片約2~3秒、即可識別并加載微信的基本資料,添加好友;

2、按號碼查找:通過輸入“微信公眾賬號/微信號”查找添加好友;
微信公眾賬號:第一資源
微信號:tophr-China

卓越人力資源服務解決方案
SAP中國 ADP
北森 中智咨詢
怡賽 愛康國賓
肯耐珂薩 關愛通
MERCER 科銳國際
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久久老司机精品网站导航|嫖妓丰满肥熟妇在线精品|色九月亚洲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