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區塊鏈的概念及應用
區塊鏈是一種新型的去中心化協議,它主要利用分布式存儲、點對點傳輸(P2P網絡)、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計算機技術,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用于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它能安全地存儲數據,信息不可偽造和篡改,可自動執行智能合約,無需中心化機構進行審核。而所謂共識機制,就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算法。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去中介性)、安全性、透明性、匿名性和可拓展性等特征,用區塊鏈所串接的分布式賬本能讓雙方有效率地記錄交易,且可永久被查驗、可追溯,能大大降低社會交往中的信用成本。
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其發展前景與未來的應用場景都很豐富,對互聯網和其他實體產業的技術進步,或將帶來重大推動作用。
目前,區塊鏈技術應用最廣的是金融領域。比特幣、以太坊、EOS、萊特幣等加密貨幣,可用于去中心化支付和現金交易。一些銀行也正利用區塊鏈技術;開發點對點的金融支付系統,加速推動后臺系統功能以及清算、結算能力。
區塊鏈的溯源特征、不可篡改和時間戳能力,為追蹤溯源、防偽、供應鏈場景提供了有力的工具。首先,它可以在食品安全方面有所應用,追蹤食品原料的來源和去向。而頗為頭痛的版權問題,未來也有望通過區塊鏈技術的成熟和應用來加以解決。
此外,未來在征信、大數據、數字證書、供應鏈金融、身份驗證和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區塊鏈技術都可加以充分應用。
二、區塊鏈在商業環境中的應用
隨著區塊鏈領域的快速發展,國內眾多企業也越來越重視區塊鏈,開始涉及并大力布局相關方面的業務。拓展力度較大,應用較為成熟的以 BAT陣營為主。
騰訊區塊鏈布局:供應鏈金融和游戲
騰訊在區塊鏈上的布局更多集中在金融領域,在技術和產業聯盟的推動上也做了動作。今年4月23日,騰訊推出了第一款區塊鏈游戲,騰訊區塊鏈總經理蔡弋戈在接受知曉程序等媒體采訪時表示,騰訊所要做的是將區塊鏈與娛樂化產品結合,增強增加真實可玩性,一直以來游戲都是騰訊的核心能力,區塊鏈游戲是對這一能力的延伸。2018年5月,騰訊聯合中國聯通發布合作產品-TUSI SIM卡,該產品面向物聯網行業推行新的身份鑒權標準。同時,騰訊TUSI物聯網聯合實驗室發布了身份區塊鏈產品,為同一用戶不同場景的身份提供交叉認證服務。7月30日,騰訊申請了區塊鏈相關商標共 23個,根據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官網信息顯示,騰訊已于近期申請infcoin、波幣、Qbanking、LinkBanking 、波動星球、波動星等區塊鏈相關商標,共計23個。
阿里巴巴:布局區塊鏈物聯網
互聯網行業龍頭阿里巴巴在區塊鏈方面的布局自然也不會落后。據全天候科技,依托以螞蟻金服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業和“互聯網+”的發展基因 ,阿里在區塊鏈方面的嘗試一直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且多偏于應用方面,為自己的現有業務賦能。2017年3月,阿里巴巴與普華永道簽署了一項新的跨境食品溯源的互信框架合作,雙方宣布將應用“區塊鏈”等新技術共同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應鏈,搭建更為安全的食品市場。而作為電商巨頭,阿里旗下的菜鳥與天貓國際也啟用了區塊鏈技術,跟蹤、上傳、查證跨境進口商品的物流全鏈路信息,這些信息涵蓋了生產、運輸、通關、報檢、第三方檢驗等商品進口全流程,將給每個跨境進口商品打上獨一無二的“身份證”,供消費者查詢驗證。螞蟻金服也宣布渣打銀行成為核心伙伴銀行,支持其嶄新推出、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跨境匯款服務。香港AlipayHK及菲律賓持牌電子錢包GCash將率先分別在香港和菲律賓推出該服務。目前,阿里已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正品追溯、醫療、支付、公益等多個領域。按照雷鋒網的總結,阿里巴巴的區塊鏈布局主要集中在三大場景: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
百度:推出圖騰"搶"版權
百度目前已經上線了區塊鏈平臺“百度 Trust”,計劃應用于數字貨幣、數字票據、支付清算、銀行征信管理、權益證明和證券交易等領域。百度基于“BaaS”與佰仟租賃、華能信托等在內的合作方聯合發行區塊鏈技術支持的ABS項目,發行了“中國首單應用區塊鏈技術的交易所ABS" 。2018年2月,百度推出區塊鏈游戲項目“萊茨狗”,將養寵物與百度錢包綁定。據稱其僅在內部測試階段,是區塊鏈技術應用領域的一次嘗試。近日,百度上線了自己的區塊鏈原創圖片服務平臺“圖騰”,在百度推出的這款全新的區塊鏈產品之中,運用了區塊鏈技術建立起了一個版權登記網絡,配合可信任的時間戳以及鏈戳,為每一張原創圖片生成一個獨一無二的版權DNA,真正實現了對這些原創圖片作品的版權追溯。
三、區塊鏈領域人才整體供需情況
區塊鏈人才需求增長迅猛
區塊鏈似乎早已是一種被世界認可的技術,也是未來不可抵擋的趨勢。但當前實際落地的項目寥寥無幾,2017年以來,隨著區塊鏈技術從概念到物聯網、金融、供應鏈等實際應用場景的落地,加入區塊鏈領域的企業呈現爆發式增長,人才需求也出現了大幅增長。根據智聯招聘全站大數據,以2017年第三季度的人才需求量為基數,2018第二季度的區塊鏈人才需求量較2017年三季度爆蹭636.83%,從分季度數據看,區塊鏈人才的需求有逐步擴張的趨勢,但波動也較大,隨概念的熱度呈現起伏態勢。
需求的擴張背后是產業的發展,據互聯網金融領域垂直數據機構“量子數聚”、“零壹數據”的研究結果來看,2017年也是區塊鏈企業注冊數量爆發式增長的元年,從2016年的247家猛增至2017年的3793家;截止2018年的5月30日,區塊鏈注冊企業達到4547家。
區塊鏈人才供應量充足,但擁有技能的人十分稀少
在概念的持續火熱和需求的激增中,不少人都看向了風口,并躍躍欲試,從智聯招聘的大數據看,過去一年向區塊鏈相關崗位投遞簡歷的人數遠高于行業整體需求,是需求的3.6倍,從數量上看供給十分充足,人們對這個新興領域的向往可見一斑,但具備區塊鏈相關技能和工作經驗的求職者,也就是存量人才僅占需求量的7% 。
這樣的局面也導致區塊鏈領域在人才熱度上呈現出“虛假繁榮”的景象,表面上看求職者蜂擁而至,但對用人企業來說,真正能滿足要求的仍然不多,因此這一產業想要在技術應用上快速發展,滿足技能需求的人才市場是需要克服的第一重障礙。
四、區塊鏈領域供需薪酬結構
區塊鏈職位高薪難匹配 存量人才薪酬更高
需求的高速增長,加上滿足條件的人才稀缺,企業想到的第一個手段就是通過高薪攬才。從薪酬分布區間來看,區塊鏈招聘職位分布最多的區間為10000-15000元/月,占比23%;以及15000-25000元/月,占比29.2%。
智聯招聘2018年第二季度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為7832元/月,而區塊鏈招聘職位中,8000元以上的高薪職位卻占據了主流?梢钥闯,該領域的工資水平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招聘薪酬,為了吸引供應有限的相關人才,企業不惜高薪搶人。
從投遞供給人群看,他們當前薪酬主要集中在10001-15000元/月的區間,占比20.5%;6001-8000元/月的區間占比19.1%,整體薪酬區間偏低,他們向往更高的薪酬,但從整體技能上來看,追求高薪確實存在挑戰,這也導致雖然市場上有數倍于需求的人才供應量,但企業依然難招到合適的人才。
區塊鏈存量人才收入更高,當前招聘薪酬難撼動
區塊鏈企業高薪難求人才的另一個原因在于,存量人才不僅職級高,而且薪酬也比招聘薪酬水平更高。
他們的實際薪酬廣泛存在于10001-15000 元/月及15000-25000元/月這兩個區間內,分別占比21 %和22%;在25000元以上的薪酬區間中,存量人才的占比遠高于這一區間的需求占比,這意昧著,這些已經掌握了技能和經驗的區塊鏈人才較難因市場上的薪酬水平而撼動。
五、未來趨勢
金融行業"跌落神壇" 區塊鏈或成扭轉頹勢的技術強心針
金融是區塊鏈人才來源最多的行業之一,此前也一直是職場中最熱門行業。隨著二級市場的不景氣,加上P2P領域發展規范性差,政府在金融行業加大了監管力度,也導致這一行業在產業變軌的特殊時期顯得低迷。
根據智聯招聘大數據,金融行業的整體招聘需求今年二季度同比減少30%。在各級城市的招聘需求均呈現下降趨勢,尤其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金融業的招聘需求同比降幅最大,今年二季度同比降幅分別達39%和22%。
宏觀經濟“去杠桿”和中性貨幣政策,使得此前高杠桿的金融行業呈現收縮態勢。加上資管新規、整治P2P和網貸等具體措施的實施,使得金融業的招聘和求職數量同步減少。
而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對行業規范帶來新的期許。據零壹數據的《關鍵時刻:P2P網貸危機調研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行業內共有364家平臺出現問題,其中6月問題平臺數量多達98家,為近14個月以來的最大值。在區塊鏈技術下,信息的對稱性使得資金的來源去向透明化,實現了信息與資金的有效隔離,加速劣質平臺的市場出清,保證合規經營平臺向信息中介的轉型空間。
但目前行業的亂象,正是因為區塊鏈技術在實際落地上有所缺失,成為空談的概念,在未來的行業發展中,我們應該進一步推進技術的實際應用落地,利用區塊鏈技術,將監管部門、托管機構作為一個參與節點,可以充分利用交易信息的透明完整性,實現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監管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