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65089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8%,二季度增長6.7%,三季度增長6.5%。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穩中有緩。
結合以往年份數據經驗來看,經過二季度大學生畢業季之后,第三季度的求職申請人數一般會出現回落,本年度數據也體現出這一特點。
從環比來看,2018年第三季度求職申請人數環比下降了24.37%,招聘需求人數環比下降了20.79%。招聘需求下降幅度小于求職申請人數下降幅度,使得三季度的CIER指數小幅上升至1.97,高于前兩季度的數值(1.91和1.88)。從同比來看,由于招聘需求人數同比下降了27%,求職申請人數同比下降了9.86%,因此,本季度CIER指數明顯低于去年同期水平2.43。
從行業來看,本季度CIER指數最高和最低行業之間的差別倍數為15倍,較今年第二季度的12倍略有擴大。就業景氣最好的仍為中介服務行業,CIER指數為7.97,而互聯網行業熱度再降,CIER指數為4.20,僅排名第四,比上季度進一步下移。就業景氣較差的為航空/航天研究與制造、能源/礦產/采掘/冶煉、印刷/包裝/造紙和石油/石化/化工等行業。
從職業來看,本季度就業市場景氣指數較高的職業仍為技工/操作工、銷售業務、社區/居民/家政服務等,與上季度相比,技工/操作工的CIER指數上升至24.85。
從區域來看,本季度CIER指數仍呈現東部、中部、西部以及東北地區依次遞減的趨勢,分別為1.72、1.5、1.25和0.87,各地區的CIER指數環比有所回升。東北各城市的CIER指數環比略有回升,但景氣度仍低于1,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從城市等級來看,本季度CIER指數仍呈現一線、新一線、二線以及三線城市依次遞增的趨勢,分別為0.93、1.20、1.73和1.78。一線城市的CIER指數小于1,求職競爭較為激烈;新一線和二、三線城市的CIER指數大于1,求職環境相對寬松。
從企業規模來看,本季度仍呈現大型企業和微型企業就業形勢相對較好,中型和小型企業的就業形勢相對較差的狀況。其中,大型企業的CIER指數最高,為2.87,就業形勢相對較好;微型企業的CIER指數為1.23,中型企業的CIER指數為1.19,小型企業CIER指數最低,為0.92。
從企業性質來看,本季度所有公司類型的CIER指數均超過1,最高的外商獨資企業CIER指數達到1.39,而上市公司的CIER指數也高達1.32。從環比情況來看,本季度所有性質的企業CIER指數均有所上升。
基于計量模型的預測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的CIER指數(周期成分)將延續2017年第四季度以來的下降態勢。由于季節因素作用明顯,2018年第四季度CIER指數將大概率出現回升,但鑒于中美貿易摩擦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很可能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一、2018年第三季度就業景氣指數略有回升
圖1 季度申請、需求人數和CIER指數變動趨勢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7%,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4%。今年以來,我們面對的外部挑戰變數明顯增多,國內結構調整陣痛繼續顯現,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穩中有緩。
結合以往年份數據經驗來看,經過二季度大學生畢業季之后,第三季度的求職申請人數一般會出現回落,本年度數據也體現出這一特點。根據智聯招聘平臺大數據,2018年第三季度求職申請人數環比下降了24.37%,招聘需求人數環比下降了20.79%。招聘需求人數下降幅度低于求職申請人數下降幅度,使得三季度的CIER指數小幅上升至1.97,高于前兩季度的數據(1.91和1.88)。
從同比來看,招聘需求人數同比下降了27%,求職申請人數同比下降了9.86%,因此,本季度CIER指數要低于去年同期水平(2.43)。此外,本季度供求變化還呈現較以往不同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供需雙降:
從求職申請人數來看,本季度首次出現同比下降。結合2011年-2017年數據來看,第三季度求職申請人數均呈現同比上升的趨勢,但2018年第三季度求職申請人數首次出現同比下降的情況(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86%)。
從招聘需求人數來看,本季度環比降幅明顯,并且首次出現同比下降。在環比方面,除2015年之外,2011-2017年各年份第三季度的招聘需求人數環比均為上升狀態,但在2018年第三季度招聘需求人數環比出現明顯下降,與上季度相比環比下降了20.79%。在同比方面,結合2011年-2017年數據來看,第三季度招聘需求人數均為同比上升趨勢,但2018年第三季度首次出現招聘需求人數同比下降的情況,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7%。
二、行業極化程度環比擴大,但好于去年同期
(一)就業形勢較好和較差的行業
表1 2018年第三季度就業形勢較好和較差的行業排名
表1中列出CIER指數最高和最低的行業排名。從就業極化程度來看,本季度不同行業之間的就業景氣極化程度與上季度相比有所增加,但明顯低于去年同期數據。具體來看,CIER指數最高和最低行業之間的差別倍數,在2017年第一至第三季度分別為29倍、26倍、和28倍,但在2018年第一至第三季度差別倍數分別為10倍、12倍和15倍。景氣度最高的中介服務行業CIER指數三季度進一步提升1.06,而航空/航天研究與制造行業的就業景氣度微跌0.07,使行業間的就業極化程度略有擴大。
在就業景氣較好的行業中,本季度中介服務業、保險、教育/培訓/院校等行業排名仍靠前,CIER指數與上季度相比均有所增加,中介服務業也繼續保持行業景氣度第一的位置。
從排名變化來看,教育/培訓/院校、酒店/餐飲、外包服務、醫藥/生物工程等行業排名上升。普遍來看,在宏觀經濟承壓時,許多職場白領往往會通過繼續讀書深造、職業培訓等方式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也使得教育培訓行業的就業景氣度從上一季度的第五升至本季度第三。
而互聯網/電子商務、房地產/建筑/建材/工程行業排名下降,并且CIER也出現環比下降。這主要是因為這兩個行業在本季度招聘需求人數大幅下跌。其中,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招聘需求人數環比減少了31.53%,而房地產/建筑/建材/工程行業招聘需求人數環比減少了28.81%;ヂ摼W行業發展遭遇流量瓶頸,競爭白熱化,資本不再熱衷于流向這個領域,企業發展挑戰大。而房地產行業在多輪監管和政策壓力下,開發商、運營商都面臨著巨大的市場挑戰。
此外,銀行業在本季度上升到就業較好的行業中,而基金/證券/期貨/投資行業在本季度跌出就業較好的行業。二級市場低迷和信心缺失是對投資理財領域沖擊較大的。
在就業景氣較差的行業中,航空/航天研究與制造業在本季度就業景氣程度仍最差,CIER指數比上季度減少0.08。能源/礦產/采掘/冶煉、環保、印刷/包裝/造紙、石油/石化/化工等行業的CIER指數仍然偏低小于1,但與上季度相比,本季度這些行業的CIER指數略有上升。同時,物業管理/商業中心、辦公用品及設備行業在本季度CIER指數也有所上升,退出就業景氣較差的行業;而大型設備/機電設備/重工業、旅游/度假行業在本季度新進入就業景氣較差的行業。特別是大型設備/機電設備行業,2018年第一季度以來CIER指數持續下降,第一至三季度CIER指數依次為1.25、0.93、0.91。
珠三角經濟圈教育/培訓/院校行業持續繁榮
本季度就業景氣上升幅度最搶眼的當屬教育/培訓/院校這一行業,在知識焦慮的社會文化中,人們對學習、充電和技能提升的追求越來越強烈。同時,由于新技術、新領域的不斷進步,社會培訓也成為快速培養人才的重要渠道。這一行業的生態日漸繁榮,就業景氣度較高,甚至本季度已經超過了互聯網行業。分經濟區域來看,圖2中數據顯示,三季度教育/培訓/院校行業的招聘需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一帶,職位數有11%的同比上升幅度,在全國整體招聘需求同比下滑的趨勢下,逆勢上升。
圖2 分經濟區域的教育/培訓/院校行業職位數同比變化
貿易/進出口行業招聘需求連續三個季度下滑
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逐漸顯現,貿易/進出口行業作為直面沖擊的垂直領域,受到進一步波及。第三季度,該行業整體招聘需求同比下降53%,相比今年一季度(2%)和二季度(13%)的下滑幅度進一步擴大。從圖3可以看出,貿易行業招聘職位數量下滑較明顯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東部和西部地區,這些地區有許多城市對貿易的依存度較高,如深圳、寧波、重慶等。從城市等級來看,新一線城市該行業招聘需求同比下降71%,降幅最為明顯。其中,貿易依存度較高的新一線城市受到的影響更大,如東莞、寧波和蘇州等。
圖3 不同區域的貿易/進出口職位數同比變化
IT/互聯網行業景氣度進一步下降
去年一直高居就業景氣度榜首的互聯網/電子商務優勢不再,延續了今年一季度以來的下滑趨勢。在三季度CIER景氣度較好行業排名中,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再度下降一位,降至第四位;該行業三季度CIER指數下降為4.20,低于二季度的4.76,也遠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其所屬的IT/互聯網大行業也出現了招聘需求的全線下降。
智聯招聘平臺大數據顯示,IT/互聯網行業的招聘職位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51%,連續第二個季度出現需求的負增長,職位的收縮幅度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圖4中數據顯示,從細分領域看,互聯網/電子商務子行業的招聘需求同比下降達57%,在IT/互聯網大行業中跌幅居前。此前火熱的網絡游戲行業受到網游總量和新上線數量限制的影響,也再度出現招聘職位同比下降,三季度大幅減少48%。此外,計算機硬件、IT服務(系統/數據/維護)也出現招聘需求減少的情況,降幅分別達46%和27%。另外,互聯網的招聘需求的下降在新一線城市最顯著,降幅高達60%。從市場方面來看,互聯網流量的紅利逐步衰減,網絡軟件及游戲的用戶增長遇到瓶頸,也導致互聯網企業間的競爭愈加激烈,行業利潤受到一定程度擠壓。從監管層面來看,《電子商務法》表決通過,加之八部委聯合發布的網絡游戲限制,都讓互聯網行業的經營更加合規,此前部分不規范的行為得到管制。
圖4 IT/互聯網各子行業職位數同比變化
金融業就業景氣度出現分化
本季度金融業的就業景氣度在各子行業中出現分化。其中,銀行業進入CIER就業較好的行業排行榜,排名第九,CIER指數為3.36,這主要是因為銀行業招聘需求同比下降的程度較小。另一方面,基金/證券/期貨/投資子行業在本季度跌出就業景氣度較好的排行榜,上一季度該子行業排名第九位。
今年三季度,金融行業整體招聘職位需求下降46%。由圖5可知,基金/證券/期貨/投資行業的招聘職位數同比下降50%,在金融子行業中降幅最大。而銀行、信托等其它子類的招聘需求三季度同比分別減少17%和38%。
金融行業在各等級城市的招聘需求均呈現下降趨勢。其中,一線城市收縮幅度最大,招聘需求同比減少48%;三線城市降幅最小,招聘需求降幅為37%。資管新規、規范P2P 和網貸行業等具體措施的實施,使得金融業的招聘和求職數量受到相應影響。但由“去杠桿”逐步走向“穩杠桿”的過程,可能令金融行業內部的景氣度出現分化,具體效應仍有待觀察。
圖5 金融業各子行業職位數同比變化
(二)就業形勢較好和較差的職業
表2 2018年第三季度就業形勢較好和較差的職業排名
表2中列出CIER指數最高和最低的職業排名。本季度就業最好的職業仍為技工/操作工。與上一季度相比,技工/操作工的CIER指數明顯回升,從21.64上升至24.85。這是因為,技工/操作工的招聘需求人數減少了10.99%,求職申請人數減少了22.49%,因此,使得就業景氣指數上升。另外,銷售業務、社區/居民/家政服務、教育/培訓、房地產開發/經紀/中介等就業景氣排名也較靠前,特別是教育/培訓職業,本季度的用工需求比上一季度比增加了16.73%,CIER指數從上季度的5.67上升至本季度的7.73。從排名變動來看,商超/酒店/娛樂管理/服務、軟件/互聯網開發/系統集成、翻譯(口譯與筆譯)職業與上季度相比排名下降,并且CIER指數也有所下降。另外,烹飪/料理/食品研發職業進入就業較好的職業中,而交通運輸服務業跌出就業較好的職業。
本季度就業景氣指數較低的職業為信托/擔保/拍賣/典當、公關/媒介、物業管理等。盡管這些職業就業形勢相對較差,但是其CIER指數都大于1,并且除信托/擔保/拍賣/典當職業外,其它的職業本季度CIER指數均有所上升,表明這些職業的就業形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三、東北就業景氣度仍堪憂,長三角、珠三角景氣度回升
(一)東北就業景氣度有所回暖,但就業形勢仍堪憂
按照行政區域劃分對55個樣本城市[ 在55個樣本城市中,東部地區城市為34個,占61.8%;中部地區城市為7個,占12.7%;西部地區城市為9個,占16.4%;東北地區城市為5個,占9.1%。]進行分類,得到不同行政區域2018年第三季度CIER指數。
圖6中為不同行政區域的CIER指數。結果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的CIER指數仍呈現東部、中部、西部以及東北地區依次遞減的趨勢。從環比來看,本季度東、中、西部和東北的招聘需求人數和求職申請人數均在下降,其中招聘需求人數環比減少了21%-24%,而求職申請人數環比減少了32%-38%,因此,使得本季度CIER指數環比上升。
從同比來看,本季度東、中、西部和東北的CIER指數要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在求職申請人數方面,與去年同期相比,東、中、西部地區均在下降,但東北地區求職申請人數在增加;在招聘需求方面,東、中、西部和東北的招聘需求人數都有明顯的下降,并且要大于求職申請人數的降幅,因此造成CIER指數同比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東北地區就業形勢持續不利,CIER雖有上升,但仍小于1,就業形勢與其它地區相比仍然較差。
圖6 不同行政區域CIER指數
圖7為東北地區城市CIER指數變動情況。從整體變動來看,東北地區CIER指數環比均有所上升,但同比仍出現下降,東北地區就業形勢仍不利。除大慶外,其他城市的CIER指數仍小于1。
圖7 東北地區樣本城市CIER指數變動
圖8和圖9為我國最重要的三大城市群——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的CIER指數變動情況。京津冀地區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本季度CIER指數為0.87,與上一季度相比有所上升,但是遠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分城市看,京津冀除秦皇島外,其他城市的CIER指數依然小于1,表明招聘需求人數小于求職申請人數,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緊張。而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就業市場景氣相對較好,本季度CIER指數都為1.86,并且與上季度相比有較大幅度的回升。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的揚州、寧波、嘉興和鎮江,珠三角地區的佛山、中山和惠州等城市,本季度CIER指數均超過2,部分城市甚至超過3,表明需求明顯大于供給。但值得注意的是,珠三角地區的CIER指數回升接近去年同期水平,而長三角地區CIER指數與去年同期的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圖8 2018年第三季度分區域樣本城市CIER指數
圖9 京津冀、長三角及珠三角地區樣本城市CIER指數變動
(二)一線城市就業競爭有所緩解,三線城市就業景氣度同比降幅最大
按照2017年《第一財經》最新發布的“中國城市新分級名單”對55個樣本城市[按照《第一財經周刊》公布的城市等級劃分標準,在55個樣本城市中,在55個樣本城市中,一線城市為4個,占7.3%,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新一線城市為15個,占27.3%,包括成都、大連、東莞、杭州、南京、寧波、青島、沈陽、蘇州、天津、武漢、西安、長沙、鄭州、重慶;二線城市為25個,占45.5%,包括常州、佛山、福州、貴陽、哈爾濱、合肥、惠州、濟南、嘉興、昆明、南昌、南寧、南通、泉州、石家莊、太原、濰坊、溫州、無錫、徐州、煙臺、揚州、長春、中山、珠海;三線城市為11個,占20%,包括包頭、大慶、呼和浩特、淮安、臨沂、洛陽、秦皇島、威海、咸陽、揚州、鎮江。]進行分類,得到不同城市等級2018年第三季度CIER指數。
圖10為不同城市等級的CIER指數。結果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的CIER指數仍呈現一線、新一線、二線以及三線城市依次遞增的趨勢。其中,一線城市的CIER指數仍小于1,表明目前在這些城市中,企業招聘需求人數要少于求職申請人數,求職競爭較激烈,但競爭程度較二季度有所緩解;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的CIER指數大于1,企業招聘需求人數要大于求職申請人數。
從環比來看,本季度各類城市的CIER指數均有所上升,這主要得益于求職申請人數的大幅減少。其中,一線、新一線、二線和三線城市的求職申請人數環比分別下降了38.8%、35.6%、31.6%和33.3%,對應招聘需求人數環比下降了19.3%、21.6%、25.8%和24.1%。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一線城市的CIER指數仍小于1,但明顯高于上一季度以及去年同期水平,說明一線城市就業形勢略有改善。
圖10 不同城市等級CIER指數
表3中列出CIER指數最高和最低的城市排名。在就業形勢較好的城市中,本季度CIER指數較高的城市主要是二線和三線城市,特別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如湛江、嘉興和惠州、中山等城市;而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中,僅有寧波進入就業市場景氣指數較高的城市。這些城市的CIER指數為2-3.5,表明一位求職者對應2-3.5個空缺崗位,并且這些城市CIER指數環比均有明顯的上升。
本季度就業形勢較差的城市中,以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為主,如北京、天津、長沙、大連、成都、西安等,同時長春、哈爾濱、呼和浩特等二線和三線城市,也出現在就業景氣較差的城市中。相比與上一季度,這些城市的CIER指數在本季度雖有上升,但仍小于1,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由于人才聚集、城市規劃疏解非首都功能等多方面原因,北京成為全國競爭激烈程度最高的城市。
表3 2018年第三季度就業形勢較好和較差的城市排名
四.大型企業就業景氣度保持高位,小微企業景氣度略有回暖
圖11列出不同規模的企業CIER指數變化情況。由結果顯示,本季度大型企業和微型企業就業形勢相對較好,而中型和小型企業的就業形勢相對較差。從環比來看,本季度大中型企業CIER指數上升明顯,小微型企業上升幅度略;從同比來看,大中型企業在本季度的就業形勢明顯好于去年同期,而小微型企業的CIER指數要明顯低于去年。
具體來看,大型企業的CIER指數最高,為2.87,就業形勢相對較好,并且在同比和環比方面,CIER指數均有明顯上升;中型企業的CIER指數在本季度也超過1,就業形勢有所好轉;小型企業CIER指數雖環比上升,但仍然最低,為0.92,表明小型企業的招聘需求人數小于求職申請人數,就業形勢較差;微型企業的CIER指數在本季度仍大于1,并且與上一季度相比略有提升,但是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圖11 不同企業規模CIER指數
五、就業景氣度齊升,外商獨資企業景氣度領先
圖12中為不同企業性質的CIER指數。結果顯示,本季度各類性質企業的CIER指數都有明顯的上升,均超過1。其中,外商獨資和上市公司的就業形勢在本季度相對較好,CIER指數分別為1.39和1.32,環比和同比均有上升,這主要得益于本季度求職申請人數的下降幅度,要明顯高于招聘需求人數下降的幅度。
以外商獨資企業為例,與上季度相比,本季度外商獨資企業的求職申請人數下降了40%,但招聘需求人數僅減少了8.66%,甚至需求比2017年第三季度增加了65.80%,因此,使得CIER指數有明顯上升。另外,民營企業、股份制企業、國企和合資企業在本季度的就業形勢相似,CIER指數略大于1。
由于這些企業本季度的招聘需求人數環比下降幅度,要小于求職申請人數的環比下降幅度,使得CIER指數在本季度有所回升,但要顯著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以民營企業為例,從環比來看,招聘需求人數環比減少了21%,而求職申請人數環比減少了34%,使得CIER指數環比增加了0.18;從同比來看,招聘需求人數減少了46%,而求職申請人數減少了22%,使得CIER指數同比下降了0.52。
圖12 不同企業性質CIER指數
六、2018年第四季度就業形勢預測
利用計量模型對CIER指數進行季節分解的結果顯示,由于人口結構變遷所造成的CIER指數的長期上升趨勢逐漸趨緩。剔除主要由于人口結構變遷所造成的CIER指數的長期上升趨勢,以及由于企業招聘和求職者申請的季節性變化等因素,2018年第三季度CIER指數(周期因子)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且已連續四個季度下降。
基于計量模型的預測,圖13中結果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的CIER指數(周期成分)將延續2017年第四季度以來的下降態勢。由于季節因素作用明顯,2018年第四季度CIER指數將大概率出現回升,但鑒于中美貿易摩擦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很可能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圖13 CIER指數的分解和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