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登錄],新用戶?[免費注冊]
最新共享 
主頁 > 新聞
2019年生活服務業新職業人群報告
2019-7-15  字體  瀏覽量:

20193月,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將穩就業作為“六穩”首,指出要目標導向優先,把就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標;要政策支持優先,從宏觀政策層面綜合發力。2019年5月,國務院成立“國務院就業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加強對就業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穩就業工作全面發力。6月10日發布的《2018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自2014年至2018年,我國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占比從40.6%上升至46%,呈持續上升態勢。在服務業中,生活性服務業(以下簡稱為“生活服務業”)又因領域寬、范圍廣,涉及人民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穩定經濟增長與吸納就業上發揮著“穩定器”的作用。

基于回收9784份有效問卷以及智聯招聘、美團點評平臺數據,智聯招聘與美團點評、21世紀經濟研究院聯合撰寫了2019生活服務業新職業人群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通過分析我國生活服務業新職業的發展背景、發展現狀和典型案例,對生活服務業新職業人群進行畫像,全方位反映生活服務業新職業人群的風貌,展現新經濟蓬勃發展背景下生活服務業新職業人群的生活狀態和社會價值,探尋新職業發展穩就業和提高就業質量的作用。

 

一、生活服務業成新職業的搖籃

1.1新職業的定義

本報告中的新職業是指我國生活服務業新興業態中的新就業形態,這些新就業形態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具有相對獨立成熟的職業技能,具體包括酒店收益管理師、整形醫生、轟趴管家、育嬰師、密室劇本設計師、寵物攝影師、非遺菜系傳承人、寵物訓練師、線上餐廳裝修師、民宿房東、頭皮養護師、美甲美睫師、外賣運營規劃師、旅拍策劃師、植發醫生、收納師、侍水/茶/酒師、整屋設計師、產后修復師、電競顧問、寵物醫生、CS教練、STEM創客指導師、整體造型師、調酒師、健身教練等。

這些新職業,有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未收錄的職業,包括外賣騎手、酒店收益管理師、外賣運營規劃師等,有的是已收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之中的職業,但近幾年這些職業的職業內涵、從業方式與以前相比發生了顯著變化,包括健身教練、造型師、育嬰師等。

 

 

1.2 新職業名單范圍不斷擴大,生活服務業成新職業搖籃

2004年發布新職業名單工作開始至2009年,我國累計發布了12批次122個新職業,2010年至2018年未發布新職業。2019年4月發布的13新職業是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后發布的首批新職業。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我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ヂ摼W、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得到廣泛運用,在加快傳統服務業數字化升級改造的同時,還為新興職業的涌現提供了客觀基礎。在此背景下,界定新職業、持續更新職業名單、引導和支持新職業的發展,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

 

 

1.3 新職業自帶時代特點,機會多、技術強、職位細、專業精 

美團為代表的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臺,催生了包括外賣運營規劃師、美業商家培訓師等新的就業崗位和形態。此外,圍繞新的生活服務需求發展也誕生了一批新興職業,在智聯招聘網站上可以看到如電競賽事運營、轟趴館店長、網店美工設計等。這些新就業形態是產業迭代升級、數字化變革升級的產物,蘊含著時代新意,具有以下四大特點:

機會多:生活服務領域覆蓋范圍廣、市場大、消費者和用戶多,為新就業形態的出現提供無限可能;

技術強: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與應用,加快了生活服務業的線上化發展,驅動生活服務領域誕生了一批具有市場營銷、數據分析等復合能力的新興職業;

職位細: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新需求衍生了多元的垂直細分新興職業,精細化的專業服務成為新時代新職業從業者的出彩名片;

專業精:專業化成為新職業從業者的就業新壁壘,匠人精神在新職業從業者中備受推崇。

1.4 新職業見證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之路

我國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個性化服務消費需求催生了服務消費的發展,生活服務領域的新職業正是集中涌現在服務消費大發展的轉型階段。新職業作為服務消費發展的活力之源,大批新職業的出現和發展也見證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之路,主要表現為:

1.4.1服務消費提質擴容提供發展沃土:消費已經連續五年成為拉動GDP增長的第一驅動力。2018年我國服務消費占居民總消費支出的49.5%,占比接近一半,服務消費成為我國消費持續擴張的重要帶動力量。2018年我國消費結構優化升級態勢明顯,消費結構由基本生存型向發展享受型轉變,定制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時尚消費成為新興消費亮點。作為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的生活服務業,服務消費的提質擴容為生活服務領域新職業的涌現提供了沃土。

1.4.2服務經濟增員提質吸納就業:2012-2017年,我國服務業就業人數增加7182萬人,而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就業人數分別減少4829萬人和1417萬人。據人社部測算,2009年到2012年期間,服務業每增長1個百分點,帶動新增就業70萬人;2016年,服務業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創造約120萬個就業崗位,服務業拉動就業能力明顯增強。隨著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活服務業在持續擴大供給數量的同時,也對供給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人才供給方面,復合型、專業化的服務業人才缺口較大,生活服務業成為吸納優質新職業從業者的蓄水池。

1.4.3區域城市發展為新職業助力本次調研數據看,城市生活服務業發展新職業的發展程度呈正相關關系。經濟活力強、營商環境好的城市,新職業發展態勢良好。新職業從業人數、平均薪酬TOP10城市與城市經濟體量排名基本吻合。本次調研數據顯示,新職業人群平均薪酬位列全國TOP10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杭州、南京、蘇州、深圳、廣州、武漢、成都、天津。其中,新職業從業人數TOP10個城市進入2018中國城市GDP TOP20(西安排在21,有八個城市進入營商環境TOP10。

 

 

 

1.4.4平臺生態連接多方互利共贏:多個群體通過平臺生態產生連接,共同成長獲利。美團作為生活服務領域的超級平臺,一方面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消費需求與消費體驗的數字化,大幅增強了消費者與商家的連接。另一方面,平臺通過營銷、消費場景、管理以及供應鏈等四個方面帶動商戶經營管理的數字化。在美團等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臺的助力下,線下分散、體量較小的商家有機會通過經營管理的數字化實現多方協同,不斷提高經營效率與服務質量。

 

二、生活服務業新職業圖鑒: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就業之路

2.1 80后和90后成為新職業從業者主力,占比超過90%

本次調研數據顯示,80后和90后成為新職業從業者主力,占比超過90%。其中,1990年以出生新職業從業者占據半壁江山,1995年以后出生的新職業從業者的占比超過22%,他們大多處于剛畢業或畢業不久的狀態,未來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新職業為處于擇業期的青年提供了更加多的就業選擇。

 

 

生活服務行業不僅是初入職場者的就業選擇,也工作經驗豐富的從業者提供就業機會。根據對不同年齡段新職業從業者的行業選擇偏好TGI分析得出,如洗浴汗蒸、足療按摩、洗滌維修、家政保潔等集中的休閑娛樂、社區生活服務等行業吸納了很多40歲以上從業者。

 

 

2.2新職業成畢業生就業蓄水池,為畢業生提供多樣化選擇

本次調研數據顯示,七成新職業從業者為大專及以下學歷。新職業成為高職院校、大專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蓄水池。生活服務業相對通暢就業機會較穩定的收入來源為那些擁有一技之長、教育程度中等的年輕人提供了學以致用的空間。

 

隨著生活服務業的轉型升級,一批高學歷人才也積極投身新職業。新職業時間自由、收入高、靈活度大等因素,吸引著高學歷人才。本次調研數據顯示,三成新職業從業者為本科及以上學歷,同比2018年這一比例提升了2.11個百分點。高學歷人才愛從事的TOP3新職業是心理咨詢師、整形醫生、STEM創客指導師。STEM創客指導師為例,STEM課程重點是加強學生的科學素養、技術素養、工程素養、數學素養等方面的教育,重視學生解決問題和動手的能力。隨著基礎教育的加強,STEM課程由國外引進,正在成為家長培養孩子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目前,優質的STEM老師高薪難求。

 

2.3生活服務提振就業景氣,24.6%的新職業從業者月收入過萬

2019年一季度《中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顯示,新職業就業崗位較多的行業,如教育培訓、酒店餐飲等,2019年第一季度的就業景氣指數較高,就業形勢較好。新職業發展不斷為城市就業增添活力,提振當地就業景氣。

 

 

本次調研數據顯示,半數新職業從業者月收入高于5000元,達到55%,24.6%的新職業從業者的月收入過萬。其中,5.6%的新職業從業者的月收入達25000元以上,6.1%的新職業從業者的月收入為15000-25000元(含),12.8%的新職業從業者的月收入為10000-15000元(含),30.4%的新職業從業者的月收入為5000-10000元(含)。根調研數據計算的TGI指數,收入在一萬元以上的新職業崗位主要集中在寵物、結婚、休閑娛樂、醫美、親子新興生活服務業領域。這些新職業領域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術壁壘,行業收入也隨著行業門檻的上升而水漲船高。以整形醫生為例,智聯招聘數據顯示,整形醫生人均收入超過35000元,但從業人員需要具備一定的醫學基礎和審美基礎,60%以上的從業人員需具備三年以上從業經驗,近50%的整形醫生需要具備本科及以上學歷。

 

 

 

 

2.4 接近兩成新職業從業者有一份及以上兼職,27.8%的新職業從業者每周工作時間超過60個小時

與每天朝九晚五坐辦公室的上班族相比,新職業從業者的工作時間相對來說更加靈活,這意味著他們可以有一份甚至多份兼職收入。本次調研數據顯示,接近二成的新職業從業者有一份及以上兼職,這也與大多數青年的工作狀態相符。據《新時代新青年:2019青年群體觀察》顯示,斜杠青年成當代青年標配,29%青年有兼職工作,收入來源多元。兼職選擇中,新媒體從業人員占5%,設計人員占4%,司機代駕占3%,微商代購占1.4%,快遞騎手占1.3%!秷蟾妗芳姓{研了兼職集中的民宿房東,數據顯示,民宿房東中兼職群體占六成左右,最愛跨界開民宿的五類人群分別是:設計師、事業單位行政人員、自由職業者、學生、教師。

 

 

高收入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本次調研數據顯示,近40.2%的新職業從業者無法實現每周雙休、只能單休,還有10%的新職業從業者僅能在春節期間休息。超七成新職業從業者每天工作時長超過8小時,其中有18.1%的新職業從業者每天工作10-12小時,9.7%的新職業從業者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按照每周工作6天計算,27.8%的新職業從業者每周工作時間超過60小時,這與互聯網行業程序員的工作時長不相上下。

新職業從業者與普通上班族的工作時間有較大差異,上班族休息的周末、節假日往往是新職業從業者工作的高峰期。

 

 

 

2.5深耕服務業,近四成新職業從業者看好行業未來發展前景

不同于“閃辭族”,新職業從業者身處服務業,長期與客戶接觸,獲得感強,對工作抱有較高忠誠度。本次調研數據顯示,成新職業從業堅守在本崗位從未換過工作,27.1%新職業從業者工作三年以上才換工作;15%的新職業從業者雖變更了職業,但依然深耕服務業。新職業從業者們秉持“匠心演繹匠人”的精神,力求不斷提升服務品質,將服務體驗做到極致。

 

 

是什么吸引新職業者們保持高忠誠度?收入并不是左右他們職業選擇的主要因素,本次調研數據顯示,新職業者選擇當前職業排在前五位的原因是:行業發展快、前景好,純粹喜歡和熱愛,可以和不同人打交道,想嘗試新領域,工作時間靈活。近四成的新職業從業者看好行業發展前景,31.7%的新職業從業者選擇本工作是出于純粹的喜歡和熱愛。 

 

 

、新職業新發展:專業主義受推崇

3.1 新職業從業者推崇專業主義,重視服務反饋

新職業領域對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專業服務”正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本次調研數據顯示,超六成新職業從業者認為,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和手藝是優秀新職業從業者的特征,排在第二位的則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從某種程度上看,新職業從業者也是手藝人,不管是托幼行業的保育員還是養老機構的護理員,都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對職業的熱愛和技術硬核下的專業主義,是優秀新職業從業者的鮮明特征。在新職業從業者最想對客戶說的話中,相信我們是專業的排名居首,“感謝客戶們一直以來的支持”排在第二位,“相互體諒,相互尊重”排在第三位。

 

 

 

近年來,消費者評價已成為互聯網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調研數據顯示,35.5%的新職業從業者非常關注美團、大眾點評上的消費者評價,甚至作為績效考核的參考標準,美團、大眾點評上的消費者評價的好壞直接影響提成的額度;25.5%的新職業從業者會主動回復評價,與消費者互動,維護好客情關系。關注消費者評價有助于新職業從業者掌握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和消費習慣,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升服務質量,有效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3.2 71.2%新職業從業參加過職業培訓,67%的新職業從業者希望政府應該多鼓勵、支持新的就業形態

本次調研數據顯示,超六成入行三年以下的新職業從業者對未來發展感到迷茫。讓入行時間較短的新職業從業者擺脫迷茫并以最快的時間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開展職業培訓是重要的突破口。48.9%的新職業從業者希望增加職業培訓,提升從業者手藝、技術,67%的新職業從業者希望政府應該多鼓勵、多支持新的就業形態。

 

 

本次調研數據顯示,71.2%的新職業從業者都參加過職業培訓。其中,22.9%來自科班出身,34.8%參與過公司組織的職業技能培訓;個人自費參加培訓方面,新職業從業者的投入較少,只有27.9%的從業者自費參與過培訓。對自費參與培訓的人群進一步分析發現,入行年內的新職業從業者,21.9%職業培訓費用在1000以內,占比最高;入行年以上的新職業從業中,54.1%年職業培訓費用5000元以上。

 

 

從新職業從業者的從業時間和職業培訓支出的TGI偏好可以看出,隨著從業時間的增加,新職業從業者在職業培訓上的花費也增多。從業三年以下的新職業從業者偏好培訓支出在1000元及以下,從業三到五年的新職業從業者偏好培訓支出在10000-20000元(含),從業十年以上的新職業從業者偏好培訓支出5000-20000元及以上。

 

 

在某些重技能、快速迭代的新職業領域,個人自費參加培訓成主流。以健身教練為例,自費參加培訓成為“職業標配”。本次調研數據顯示,在健身教練群體中,自費參加培訓的從業者占比達到98%。自費參加培訓的健身教練群體中,36%的健身教練每年投入10000元以上的培訓費,遠高于新職業從業者的平均水平。健身教練在嚴格管理自己身材的同時,也對自我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參與國內的培訓,每四位自費培訓的健身教練中,就有一位參加過國外的職業培訓。

 

 

有投入就有回報。參加優質且針對性強的職業培訓,是提升新職業從業者收入的重要渠道。職業培訓或將成為助力新職業從業者職業通道上升的重要方式。TGI指數顯示,培訓投入與獲得的收入直接相關。若新職業從業者沒有參加過培訓,月薪在2000元以下及2000-5000元(含)之間的分布更多;若參加過公司組織的職業技能培訓,月薪在10000元以上的分布更高;若新職業從業者自費參加其他職業技能培訓,月薪在15000元以上的分布更高,且獲得更高薪酬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大。通過職業培訓提升技能進而提升收入,收入提升后進一步加大對培訓的投入,是新職業從業者提升自我的良性循環路徑。

 

 

時間是新職業從業者治療焦慮的良藥。隨著入行時間增長,技能、收入不斷提高,新職業從業者對未來發展也越有信心。入行三年以內的新職業從業者選擇“對未來發展感到迷茫”的比例是65.7%,入行三年以上的新職業從業者選擇“對未來發展感到迷茫”的比例大幅下降至14.4%,入行十年以上的新職業從業者選擇“對未來發展感到迷茫”的比例只有8%。

 

 

3.3 職場小透明的創業逆襲路,超五成老板曾是普通員工

在生活服務行業,那些當起老板的新職業從業人,不少也曾是職場小透明,本次調研數據顯示,27.8%的老板曾就職于生活服務業,但扮演的多是為別人打工的角色;20.5%的老板曾經是普通的小白領;9%的老板來自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行政人員,F如今,他們勇敢走出“舒適區”,走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水區,接受全新挑戰,從事服務他人的餐飲、轟趴、密室、早教等領域。數據顯示,創業者最愛選擇的服務行業的前三名是:休閑娛樂、寵物、結婚。

創業具有高風險性,但同時也給新職業從業者帶來更高的收入回報。本次調研數據顯示,老板群體的收入較高,月薪過萬者近半,月薪在15000元以上的占25%。生活服務業在大眾認知中的“低學歷”、“低技能”、“低收入”等刻板印象正被刷新。

 

 

高收入、有想法的光環圍繞著新職業老板,也正因此,創業當老板,成為新職業從業者期待的一條職業發展路徑。本次調研數據顯示,27.7%的新職業從業者對未來的規劃是創業開一家自己的小店。在生活服務領域,低成本創業也并非遙遠的夢想。

 

 

生活服務創業者們的團隊往往小而精。本次調研數據顯示,57%的創業團隊構成5人以下,26%的創業團隊在5-10人之間。隨著 “放管服”改革的持續深化,我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的成本有所降低,這些都不斷推動著生活服務業的創新創業。2018年,我國平均每天新增企業1.84萬戶,其中80%是服務業企業,90%以上是民營企業。新增企業對穩就業、促稅收、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能夠發揮積極作用,生活服務創業者們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生活服務業新職業典型行業案例分析

4.1幼有所育篇:月嫂服務新變革,托幼教育缺口大 

二胎政策開放等讓母嬰護理、托幼教育行業的服務人員變得緊俏。2018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1523萬人,二孩占比保持在50%左右。

隨著80后、90后進入育齡階段,這群適齡家長對于品質服務有了更高層次的需求,月嫂的職業也開始向精細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學前教育尤其是0至3歲的嬰幼兒早教成為二孩政策最先受益的行業之一。早教師不同于幼教,不僅教育孩子還教育家長。據了解,早教師中的親子教師在北京缺口約2.3萬,上海的缺口則達到2.6萬,廣州、天津、武漢、沈陽、成都、重慶、西安等大城市對早教師的人才需求每年也不少于8000人。

4.2.新興力量這屆90后正在撐起就業半邊天

2019年,最后一批90后正式步入成年,他們在“喪燃”的生活路上不斷向前奔跑。很多90后選擇新職業來定位自己的事業。本次調研數據顯示,90后人群占比較高的TOP3生活服務行業分別是教育培訓、旅游和家居裝修。

 “調酒挺酷的”,方慧自己也沒料到為了這個理由在調酒師崗位上呆了八年之久,加入現在的酒吧也超過了三年時間,1993年出生的她“不靠健身練出了一手臂肌肉”。

一年時間里,互聯網新晉民工kyle開出了四套民宿,但他的夢想不止于做民宿房東,“30歲以后,可以不坐在辦公室里工作,繼續去讀書,開一棟民宿,一年中一半的時間待在民宿,一半的時間出門旅行、攝影。” 

1994年出生的川妹子王兒服務十多家老字號品牌外賣的數字化升級,她覺得“年輕充滿奮斗的勁”,一天跑三家客戶不在話下,“老字號變年輕,我在變成長”就是最好的收獲。

4.3美麗經濟整形醫生月入3.5萬元,審美成美業關鍵詞

”的事業剛剛起步。美團點評數據顯示,2018下半年以來,醫美行業搜索量保持每月5%以上的穩步增長,進入20193月,搜索量的增長速度保持在兩位數以上,發展態勢良好。其中,以皮膚管理、水光針、玻尿酸為主的輕醫美成為最受大眾歡迎的醫美項目。

 

伴隨著醫美行業的快速發展,整形醫生的收入也水漲船高。智聯招聘數據顯示,整形醫生的平均月收入高達3.5萬元。高收入背后是高準入門檻,近50%的整形醫生需要具備本科及以上學歷,60%的整形醫生需要具備三年以上工作經驗。

對審美的領悟對于美業行業的從業者來說存在一定的共性。

95后的喻男于2016年從英國伯明翰大學時尚管理專業碩士畢業,回國和朋友在北京三里屯開了第一家美甲店,取名“Wabi-Sabi”。“Wabi-Sabi”的中文含義是侘寂,代表日本的一種極致美學。

對于來自蘇州的網紅發型師Leo來說,發型師工作就是上班理發、下班修圖。“發型師沒有審美是件很尷尬的事,但審美這個東西靠學習還不夠,主要靠多看。當你看得多了,審美就自然流露在你的作品里。”

五、新職業新未來:生活服務業新職業發展趨勢與建議

5.1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提高新職業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新職業人才是保證新職業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目前,我國新職業人群受教育水平良莠不齊,職業上升通道不明晰,這制約著新職業人群的可持續發展。生活服務行業亟待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力大軍。同時,要加快職業認證體系,不斷提升從業者的專業技能和服務意識,大力推進工作流程的標準化。

5.2 加強新職業宣傳教育,提高生活服務業的社會認知度。生活服務業朝著細分化、品質化、專業化方向轉型升級。不過,目前社會上對生活服務業新業態、新職業還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通過典型案例的宣傳,提升生活服務業新業態和新職業的社會形象,助推生活服務業新業態健康可持續發展。

5.3靈活就業已是新職業人群的就業趨勢,亟更寬松的就業環境。近年來,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眾包等新經濟業態快速發展,催生了年輕人喜歡的靈活工作模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身兼數職,斜杠青年不斷涌現。建議加強對新就業形態的政策支持,將新興職業如外賣騎手、外賣運營規劃師、酒店收益管理師等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激發社會創新創業活力。

5.4推進生活服務業數字化改造,擴大就業“蓄水池”。繼續堅持包容審慎監管政策,大力發展互聯網+生活服務業,推動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臺發展壯大。順應當前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型新趨勢,發揮平臺數據、科技等方面的優勢,推進生活服務業供給側數字化改造,在營銷、管理、信息、融資等領域全面提升我國生活服務業的數字化水平,為創新創業和新職業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帶動社會就業的進一步擴大。

 

 

 

第一資源活動&會展
薪酬訓練營
調研報告下載
微信公眾平臺

如何添加“第一資源”微信公眾平臺?

1、二維碼掃描:可在手機上登錄微信選擇“添加朋友”=》掃一掃,將攝像頭對準二維碼圖片約2~3秒、即可識別并加載微信的基本資料,添加好友;

2、按號碼查找:通過輸入“微信公眾賬號/微信號”查找添加好友;
微信公眾賬號:第一資源
微信號:tophr-China

卓越人力資源服務解決方案
SAP中國 ADP
北森 中智咨詢
怡賽 愛康國賓
肯耐珂薩 關愛通
MERCER 科銳國際
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久久老司机精品网站导航|嫖妓丰满肥熟妇在线精品|色九月亚洲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