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知識經濟成為經濟發展質量的核心要素,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終身職業的新時代觀念已經在當代社會廣泛傳播,持續技能迭代、自我提升,成為世界范圍內公認的進階之梯。在發展競爭更加激烈的中國,家長們更是從嬰幼兒時期就通過早期教育力圖贏在起跑線上,上學后,除了K12提升課業成績外,更致力于通過興趣班來彌補上一代人未能充分享受的素質教育!督逃2019工作重點》首條即指出應加大投入夯實教育發展基礎,產業發展伴隨政策利好及技術滲透的雙重驅動迎來新曲線。
與此同時,市場需求不斷升級,監管趨嚴,產業在新一輪機會中開始進行洗牌和升級,在傳統的K12、英語培訓等常規課程基礎上也衍生出STEM、興趣拓展、技能培訓等創新課程內容,教育培訓在風口上不斷吸引資本與人才的加入:2018年前三季度,教育行業共計發生了445起融資事件,融資額共計430.66億人民幣。此外,有11家教育機構在香港與美國二級市場實現IPO,A股、港股與美股合計的收購/并購事件達64起。資本的大量涌入成為催化行業發展的基石,而教訓培訓產業在規模擴張迅猛的勢頭下,深耕質量以獲得長遠的發展是當前需要解決的新問題。
為了探索這一產業的健康發展脈絡,智聯招聘基于教育/培訓/院校行業相關的招聘和求職大數據,針對我國教育培訓行業及其細分領域的人才供需情況以及產業人才整體素質及變化趨勢進行了全面剖析,旨在診斷這一野蠻生長的產業中存在的機遇和挑戰,并為相關從業企業的人才隊伍建設及從業者的自身發展提供參考。
核心發現:
教育/培訓/院校行業人才缺口大,2019年二季度CIER指數為4.66
核心人才[ 核心人才是指教師、課程顧問等教育培訓行業核心崗位的人才。]學歷水平高,約六成為本科
核心人才供給質、量均不足,求職者學歷水平呈逐年下降趨勢
行業薪酬缺少競爭力,2019年二季度為7926元/月低于全國平均
教師等核心崗位的薪資水平低于行業平均,2019年二季度為7335元/月
教育行業人才招聘呈現明顯的“重學歷、輕經驗”特點
教育培訓行業下沉趨勢明顯,三線城市招聘企業數量占比提升
K12以剛需屬性穩居人才需求頭陣,招聘企業數量占整體行業四成多
技術滲透疊加需求升級,職業技能培訓領域進入快車道
超三成職業培訓用戶選擇網課學習,在線教育未來可期
成人培訓機構招聘薪酬普遍高于兒童和青少年培訓機構
成人學歷提升領域核心人才學歷水平較低,消費者體驗不佳
一、教育培訓行業迎來發展機遇,人才是一大制約因素
1、教育培訓行業野蠻生長,人才續航乏力
我國較大的貧富差距以及較高的教育投資回報率使得大眾普遍重視教育投入。知識經濟的滲透讓腦力勞動者們普遍產生了學習焦慮,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學習充電來謀求個人職場競爭力的提升。以職業培訓為例,智聯招聘旗下領先的人才評估與發展平臺智聯人才發展中心近期關于職業培訓的調研數據[ 調研時間為2019年8月,調研對象為職場白領,收集問卷8242份。]顯示,72.14%的白領認為職業培訓非常重要,且65.52%認為培訓對升級加薪作用很大。
智聯招聘平臺大數據顯示,在近兩年經濟發展增速放緩、企業用工需求整體收縮的大環境下,教育/培訓/院校行業的招聘規模仍在高速增長。2018年,行業內發布招聘需求的企業數量持續同比正增長,同比增速最高達49.71%,2019年以來增速保持在14%左右。招聘人才數量增速也較高,2018年四季度該行業招聘人數同比增速達到67.47%,2019年二季度同比增速為62.02%。在就業市場承壓的情況下,教育/培訓/院校行業反而因其具備“能力提升屬性”而發展迅猛。
但是需求端的高速增長并沒有吸引相應體量的人才涌入教育/培訓/院校行業,2019年二季度教育/培訓/院校行業的求職申請人數較2017年二季度同比增長了37.83%,低于招聘需求人數的增幅(76.73%)。人才供給的增速跟不上需求增速,導致教育/培訓/院校行業人才在本身供不應求的基礎上缺口持續擴大,其CIER指數[ CIER指數=招聘需求人數/求職申請人數,大于1代表人才供不應求,小于1代表人才供過于求。]由2017年一季度的2.73增至2019年二季度的4.66,在2018年四季度曾周期性升高至8.33。
2019年二季度教育/培訓/院校行業招聘需求前十的職位中,核心崗位教育/培訓職位的(以培訓教師、課程顧問為主)需求人數占比第一,占六成以上;其次是銷售業務(占比13.41%);前十崗位中還包括行政、財務、人力等職能崗位。
2、行業核心人才學歷水平高,約六成為本科
培訓教師、課程顧問等教育/培訓/院校行業核心崗位的從業人員素質直接影響培訓質量和學員體驗,對行業整體水平和長久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本報告關于行業人才招聘門檻和人才供給質量的研究均圍繞其核心崗位展開。
學歷水平是反映人才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教育/培訓/院校行業由于其傳授知識技能的行業特性,對從業人員的知識水平有一定要求。2019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教育/培訓/院校行業核心崗位對人才的學歷要求高于全行業(即所有行業)平均水平,其所有招聘人數中,學歷要求為本科的占比最高,達57.74%,遠高于全行業的這一比例(18.51%)。
同時,向這些核心崗位投遞的求職者學歷水平也高于全行業求職者平均水平,2019年上半年,教育/培訓/院校行業核心崗位求職者中本科學歷占比最高,為52.83%,高于全行業的這一比例(44.47%),碩士及博士學歷的求職者比例也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智聯招聘平臺另一組大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教育/培訓/院校行業核心崗位在職人員中,61.29%為本科學歷,12.16%為碩士學歷,22.70%為大專學歷,在職人員學歷水平比求職者更高。
從核心崗位求職者的專業背景看,排名靠前的以英語、會計學、學前教育、藝術設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與培訓教師對口的專業,以及工商管理、市場營銷等與課程顧問對口的專業為主。但缺乏心理學、教育學等影響教師“軟實力”的專業,尤其是對于早教、K12等面向兒童及青少年的培訓領域,從業教師在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積累對孩子的人格培養至關重要?梢姰斍敖逃/培訓/院校行業核心崗位求職者的專業實力尚處于偏硬技能、欠缺軟實力的階段,未來有待進階。
3、核心崗位求職者學歷水平呈下降趨勢,與需求趨勢反向
從變化趨勢看,隨著市場需求的迭代升級,教育培訓行業的培訓業務也在快速升級,對從業人員素質的要求明顯提高。從2016年上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教育/培訓/院校行業核心崗位招聘人數中,學歷要求本科及以上的比例大幅增加,從37.23%提升至59.37%。但核心崗位求職者的學歷層次在持續降低,本科及以上的比例從2016年上半年的68.13%逐年下降至2019年上半年的59.27%。與需求端對人才學歷要求的快速提升相反,供給端的人才學歷結構在持續下降,兩者呈“X”型發展走勢,逐漸從人才供給質量高于需求質量發展至基本均衡,如果這一趨勢繼續發展,未來可能演變為人才供給質量無法滿足需求的局面。
4、薪酬水平低是影響教育培訓行業人才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教育/培訓/院校行業在市場需求旺盛和資本高度青睞的背景下進入發展快車道,但是正面臨人才困境,不論是在人才的數量還是質量上,供給端均表現出乏力、跟不上需求端發展速度的脫軌現象。造成該行業人才吸引力低迷的關鍵誘因之一就在于薪酬水平。薪酬水平是求職者選擇一個行業/職位時的重要參考因素,也是影響一個行業對人才吸引力的關鍵因素。
近年來,教育/培訓/院校行業的平均招聘薪酬雖然保持了較高增速,但依然低于全行業平均水平,2019年上半年,教育/培訓/院校行業的平均招聘薪酬為7926元/月,全行業平均水平為8452元/月。低收入水平降低了教育/培訓/院校行業對人才的吸引力,也引發了從業人員關于“壓力大、工資低”的抱怨。
另外,薪酬數據進一步顯示,教育/培訓/院校行業中,核心崗位“教育/培訓”職位的薪酬偏低,2019年二季度為7335元/月,低于教育/培訓/院校行業平均水平(7926元/月),銷售業務職位的平均薪酬為8903元/月,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從全行業(即所有行業)看,2019年二季度全行業銷售業務平均薪資為8183元/月,低于當期全行業平均薪資(8452元/月)?梢娕c多數行業相比,教育/培訓/院校行業的的薪酬預算更向銷售傾斜,整體呈現銷售導向的傳統模式。這就導致了教育/培訓/院校行業不僅面臨招人難問題,其核心人才也存在高流失率,許多教師成長起來后會選擇帶著學生資源離開,獨立門戶。
5、“小作坊”模式天然不利于引才留才
除薪酬外,教育/培訓/院校行業天然的“大市場,小作坊”模式也是影響其人才吸引力的重要原因。智聯招聘每季度發布的《中國雇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顯示,大型企業相比小微企業的競爭指數[ 競爭指數=簡歷投遞數/發布職位數,指數值越高,代表競爭越激烈,反之亦然。]更高,更受求職者歡迎。教育/培訓/院校行業由于開辦機構門檻低、需要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等內在特征,有利于也適合形成許多小型機構,因此行業集中度不高,企業規模整體相比全行業平均水平偏小。2019年上半年招聘的企業中,規模在99人以下的小微企業占比近六成,高于全行業(近五成),1000人以上的大型企業占約一成,低于全行業(14.61%)。
小微企業在具備業務靈活易創新、人才發展機會多等優勢的同時,也存在不易監管、經營管理不規范等風險,教育培訓行業近年來關于經營不規范、甚至跑路的問題頻發,這不僅損害消費者權益,也讓員工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求職者在選擇機會時自會掂量權衡。
6、適當調整“重學歷、輕經驗”的招聘偏好有助于緩解當前的人才困境
從教育/培訓/院校行業招聘核心崗位時對工作經驗的要求看,與學歷要求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不同,其工作經驗要求卻低于全行業平均水平,整體呈現“重學歷、輕經驗”的特點。在教育/培訓/院校行業核心崗位的所有招聘需求中,經驗不限條件的占比高達72.32%,比全行業的這一比例(64.48%)高,要求3-5年、5-10年的比例也低于全行業。
從變化趨勢看,“重學歷、輕經驗”的趨勢還在持續強化,與學歷要求持續提高相反的是,工作經驗要求在進一步降低。與2016年上半年相比,2019年上半年經驗不限的比例提高7.26個百分點,要求1-3年和3-5年的比例分別下降4.24和6.13個百分點,整體經驗要求進一步降低。
教育/培訓/院校行業由于對教育工作者天然屬性的要求,對求職者學歷水平要求較高,但當前“重學歷、輕經驗”的招人模式一方面可能樹立過高的學歷門檻、讓求職者望而卻步,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也普遍通過經驗積累實力和口碑,并非單純的學歷高就能做得好,這一招人偏好是否對行業發展有利也有待探討。教育培訓行業尤其是K12領域,學生家長十分看重資深、口碑好的名師,這需要從業經驗的積累,過度輕視從業人員的工作經驗,可能會影響整體人才質量和學員體驗。因此,在當前的人才短缺的情況下,教育培訓機構或許可以適當調整招聘條件,適當中和學歷和經驗的限制程度,以便緩解當前的人才缺口壓力。
7、教育培訓機構下沉趨勢明顯
“下沉”已成為近兩年的熱門話題,相比競爭激烈的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市場顯示出越來越大的開發潛力,教育培訓機構也開始向三四線城市下沉。培訓機構和業務的下沉也帶動低線城市的就業、釋放出更多就業機會。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發布招聘信息的教育培訓企業中,一線城市占22.99%,比例相比2016年上半年降低7.9個百分點,而新一線及以下城市的比例均有上升,尤其是三線城市比例上升幅度最大,提高了2.78個百分點。
二、K12穩坐教培行業人才需求頭陣,低薪資高門檻抑制人才活力
1、剛需K12人才需求占教培行業近半壁江山,職業技能培訓發展勢頭迅猛
教育/培訓/院校行業根據面向用戶、培訓內容等可以分為不同細分領域,包括傳統的K12(中小學課外輔導)、語言培訓,也包括近兩年越來越火爆的STEM(面向青少年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本報告針對教育/培訓/院校行業內的主要細分領域展開研究,包括如下:
企業的招聘行為一定程度能夠反映該行業的發展景氣度,有招聘行為的企業越多,一定程度反映該行業的市場規模越大、發展越繁榮。數據顯示,各細分領域中,K12體量最大,且保持較高增速!吨袊鴥和l展報告(2019)——兒童校外生活狀況》數據顯示,有六成兒童都要上課外班,每名兒童平均每年課外班的花費高達9211元。巨大的、接近“剛需”的市場潛力使得K12行業規模持續增長。2019年上半年,K12領域有招聘行為的企業數量在所有細分領域中最多,占比超四成,同時其增速也較快,較2016年上半年增長85.66%。
除K12外,語言培訓、興趣愛好培訓和早教領域規模也較大,招聘機構占比均在10%以上;職業技能培訓、興趣愛好培訓、STEM等領域在2019年上半年的招聘企業數量較2016年上半年均增長了一倍多,是發展較快的領域。
為適應產業升級和科技進步給勞動者帶來的更高要求,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擇通過參加培訓來提升技能。智聯招聘2019年8月的調研數據顯示,有56.47%的白領參加過職業培訓,還有32.10%的白領一直想參加,由于資金或時間問題沒有實現。在這種強大的市場需求下,職業技能培訓行業也應勢快速成長。STEM有別于傳統學科教育,重在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和科學素養,在兒童教育普遍注重綜合素質培養的今天,STEM也成為了家長們關注的重點。大形勢上,在當前經濟轉型過程中,職業教育、STEM教育等立足于增加高技能人才供給、促進人力資源供給側改革、推動人口紅利轉為技能紅利的重要使命,成為教育培訓行業發展的新曲線。
2、技術滲透疊加需求升級,在線教育未來可期
具體看職業技能培訓細分領域,因近些年經濟中的科技含量不斷提升,且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新技術不斷問世,所需科技類人才明顯增多,僅依賴海外人才的爭奪和高校輸送依然遠遠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社會培訓機構開始介入這一領域,致力于培養實操型人才解決對接企業的燃眉之急。2019上半年,職業技能培訓各細分領域中,IT培訓領域的招聘企業數量占到近6成,較2016年上半年的增速也超過兩倍。
此外,醫考領域招聘機構的數量雖然占比不高,但是較2016年上半年的增速達到321.55%,位列榜單中6個細分領域的第一名。智聯招聘數據顯示,除教育/培訓/院校行業外,醫藥/生物工程行業近兩年也發展迅速,在釋放出巨大人才需求的同時,也吸引大量人才希望進入醫藥領域,因此通過培訓獲取相關專業知識、考取專業資格證書等,醫考培訓機構也應勢發展起來。
在滿足自身教育需求時,日常工作忙碌,個人時間比較碎片化的白領們也找到了新的學習模式,智聯招聘2019年8月關于職業培訓的調研數據顯示,網課學習已經成為當今白領參加職業培訓的最主流方式,35.35%的白領自主報網課學習,在所有方式中占比最高,另有31.31%的白領自主報線下培訓班?梢娐殬I技能培訓領域在線上市場的開發前景廣大,這也與當前的市場發展趨勢一致,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教育行業,騰訊課堂、百度優課、網易云課堂多個面向成人教育在線教育平臺發展迅速。
調研數據顯示,白領在選擇培訓課程時最在意價格,64.62%的人會考慮價格因素,58.23%的白領重視時間靈活度,分別有51.04%和45.45%的人會參考培訓機構的課程內容和師資水平來做決定。價格、時間、課程內容、師資水平是消費者在選擇培訓課程時最主要的參考因素。另外還有課程效果評價、授課方式、培訓機構口碑等。
3、K12人才需求旺缺口大,人才供不應求形勢持續加劇
從各細分領域核心崗位的人才供需情況看,各細分領域CIER指數的排序與其前文招聘企業數排序大體一致,即人才需求較大的細分領域,其人才缺口也較大。K12領域的CIER指數最高,且從2017年二季度至2019年二季度持續大幅上漲,2019年二季度達到7.19,意味著每7.19個工作崗位僅有1人投遞,人才缺口巨大。其他領域的CIER指數三年中雖經歷波動,但總體穩定或呈下降趨勢。其中成人學歷提升、大學生培訓領域人才供需基本均衡,2019年二季度的CIER指數接近1。
4、以未成年人為主要客群的教育企業薪酬總體低于以成人客群為主的企業
K12領域巨大的人才缺口與其薪資水平不無關聯。數據顯示,主要面向兒童和青少年的早教、K12、STEM、興趣愛好培訓等領域核心崗位薪酬水平偏低,2019年二季度平均薪酬分別為7391元/月、7575元/月、7352元/月、6875元/月,均低于教育/培訓/院校行業的平均水平。而主要面向成人的職業技能培訓、留學咨詢培訓、大學生培訓核心崗位的招聘薪酬偏高,分別為8376元/月、8799元/月、8107元/月。
職業技能培訓等領域所針對的具體客戶群為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成年人,消費者與產品服務對象屬于同一個個體,且職業技能培訓對教師的個人水平、學術地位、個人成就都要求較高,因此培訓機構招聘自然更愿意用更高的薪水招兵買馬。
其次,語言培訓領域2019年二季度平均薪酬同比增幅行業內最高,這也一定程度代表了該領域發展水平及自身盈利能力。
5、學科教育注重求職者教育背景,素質教育看重求職者從業經驗
具體看各細分領域對核心崗位人才的學歷和工作經驗要求,發現K12領域的學歷要求最高、經驗要求最低。其學歷要求中,本科占到74.41%,高學歷門檻或許也是其招人困難的一個原因,同時對于名師資源十分重要、家長高度信賴資深教師的K12領域,招聘時放低對從業經驗的要求是否合理還有待探討。與K12一樣重學歷、不重經驗的還有大學生培訓這種偏知識傳授和考試輔導的領域。
STEM、興趣愛好培訓等偏技能實操的領域相對于學歷,更看重求職者的從業經驗。主要基于這些學科本身以傳授技能為主,從業人員的文化知識素養并不在考量的第一順位,而是技能水平和實操經驗為先,因此,興趣愛好培訓領域要求求職者學歷為本科的比例僅為26.62%,在所有細分領域中最低;STEM要求工作經驗在3年以上的比例為7.38%,高于多數細分領域。
留學咨詢培訓領域對求職者的學歷和經驗要求都較高。為了能夠更好地服務客戶,留學機構一般要求求職者自身有海外求學背景,所以其對學歷要求本身偏高,本科生成為該領域最偏好的學歷背景;而因留學咨詢屬教育培訓行業里偏服務性質的領域,所以工作經驗同時成了招聘方看中的優點。
6、成人學歷提升領域核心人才質量偏低,消費者反映培訓效果不理想
從各細分領域核心崗位當前從業人員的學歷分布看,留學咨詢培訓領域核心人才的學歷水平最高,本科及以上占比達到83.30%,其次是大學生培訓與K12,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均接近八成。成人學歷提升領域的學歷水平明顯偏低,本科及以上學歷占47.08%,在所有細分領域中占比最低。這或許也是導致近年來消費者關于成人學歷提升機構服務吐槽較多的一個原因。
具體來看消費者不滿的地方,智聯招聘調研數據顯示,四成成人學歷提升課程消費者認為課程價格過高,這與前文提到的消費者價格敏感性高一致。除價格這一最敏感因素外,39.05%的消費者表示培訓效果不理想、沒有達到預期,分別有19.28%和16.51%的消費者對培訓老師和課程顧問的專業素質提出質疑。課程內容的設置也十分重要,28.21%的消費者認為其接受過的成人學歷提升課程內容不夠貼合實際需求。
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和資本青睞下,我國教育培訓行業保持增長活力,在整體經濟發展放緩的大環境里表現亮眼?焖侔l展的同時也伴隨著管理亂象的頻發,虛假招生、教師資質審核不嚴、違規收費等管理不規范問題不僅損害消費者的權益,也使得人才對行業認可度降低。加之行業整體薪酬水平偏低,多數培訓機構過度重視銷售而忽略教師核心人才等管理不科學的問題,使得教育培訓行業在人才需求高企的情況下面臨招人難困境。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均跟不上行業的發展需求,這將成為制約行業持續良好發展的一大因素。
近兩年政府監管趨嚴正促進教育培訓行業進入精細化管理時代,而優化人才管理模式也對其吸引優質人才至關重要。加大企業對教師等核心崗位的重視程度和資源投入、提高教師崗位的收入水平,招聘人才時適當中和學歷與經驗的門檻設置、吸納更多經驗豐富的從業人員等方式或將有助于解決教育培訓行業當前的招人難問題。
教育培訓行業正在經歷轉型升級和行業洗牌,在線教育的普及、行業巨頭的下沉、政府監管趨嚴等新趨勢正在發生。隨著全民對教育的重視度和投入越來越高,教育培訓行業未來仍將是增長潛力最大的行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