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 | 2022年第一資源品牌合作計劃




如何添加“第一資源”微信公眾平臺?
1、二維碼掃描:可在手機上登錄微信選擇“添加朋友”=》掃一掃,將攝像頭對準二維碼圖片約2~3秒、即可識別并加載微信的基本資料,添加好友;
2、按號碼查找:通過輸入“微信公眾賬號/微信號”查找添加好友;
微信公眾賬號:第一資源
微信號:tophr-China
![]() |
|||||
2019-12-4 |
![]() ![]() |
瀏覽量: | |||
![]() |
粵港澳大灣區地處我國沿海開放前沿,以泛珠三角區域為廣闊發展腹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發布后更多細則的出臺,大灣區在國家政策扶持、經濟與產業發展、就業與人才吸引等方面存在諸多優勢,拉升了人們對其未來發展的期許。
那么大灣區當前的產業發展及人才環境究竟如何,較過去又有何變化?智聯招聘基于平臺上2018年三季度及2019年三季度的企業招聘及人才求職信息,結合公開資料,對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供需、人才流動、人才環境現狀及變化展開分析,描繪大灣區產業和人才發展圖景。
核心發現:
• 大灣區人才吸引力提高,2019年三季度人才凈流入率為1.3%
• 大灣區人才競爭加劇,2019年三季度1個求職者對應0.87個工作機會
• 大灣區招聘薪酬領先全國平均水平,2019年三季度平均招聘薪酬為9344元/月
• 廣深兩城集中了大灣區近8成人才需求,且人才競爭激烈
• 廣州人才需求保持高速增長,集成電路、汽車等制造業表現突出
• 互聯網仍為最熱門行業,房地產招聘需求下降
• 大灣區技工缺口最大,財務、行政人員嚴重飽和
• 民營企業需求最旺,外企吸引力弱于本土企業
• 廣深是大灣區人才流動中心,東莞人才凈流入率明顯提高
• 多數大灣區城市在大灣區內跨市流動時首選廣州
• 大灣區流入人才結構優化,高學歷、資深經驗人才占比提高
• 珠海流入人才學歷層次高,廣州人才優化力度位列大灣區前列
• 大灣區平均招聘薪酬緊追京津冀、高過長三角
• 大灣區整體房價較高,2019年10月深圳二手房成交價達65364元/平方米
• 大灣區教育與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廣州優勢明顯
一、 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情況概覽
1. 大灣區人才吸引力提高,2019年三季度人才凈流入率為1.3%
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以其豐富的產業結構、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吸引了大量人才,尤其是在《規劃綱要》發布之后,人才已經呈現出非常強的凈流入態勢,2019年三季度大灣區人才凈流入率為1.3%,較去年同期的1.24%進一步提高。
2. 大灣區人才競爭加劇,2019年三季度1個求職者對應0.87個工作機會
更多人才的流入進一步加劇了大灣區的求職市場競爭。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粵港澳大灣區總體求職申請人數的同比增速達36.89%,高于總體招聘需求人數的同比增幅(11.5%),因此CIER(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由去年同期的1.06下降為0.87,人才由供不應求狀態轉變為供過于求狀態,求職市場競爭加劇。
3. 大灣區招聘薪酬領先全國平均水平,2019年三季度平均招聘薪酬為9344元/月
高人才吸引力往往與高薪酬水平相伴。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大灣區總體平均招聘薪酬為9344元/月,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698元/月),同時與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6.63%。
二、 粵港澳大灣區人才供需情況
1. 廣深兩城集中了大灣區近8成人才需求,且人才競爭激烈
具體看大灣區內部11個城市的人才供需情況,結合招聘需求人數占比和CIER指數,將11城分為四個象限,如下圖。2019年三季度,11個城市中,廣深兩地的招聘需求遙遙領先,共占大灣區總體招聘需求的78.79%。其中,深圳占42.01%,廣州占36.78%,且廣深是大灣區內唯二CIER指數低于1的城市,兩地在人才需求旺盛的同時人才競爭尤為激烈,白領就業壓力突出。深圳CIER指數為0.64,廣州CIER指數0.99,廣州CIER指數雖低于1,但還在基本供需平衡范圍內。
在大灣區整體人才供過于求的情況下,廣深以外的其他9市均存在人才缺口,CIER指數均大于1。佛山地區存在著大灣區最大的人才缺口,其招聘需求人數占比為大灣區第三(6.2%),CIER指數為1.58,缺口量占到了大灣區總招聘需求人數的2.28%,就業機會較為充足。
2. 廣州人才需求保持高速增長,集成電路、汽車等制造業表現突出
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的招聘需求人數除深圳與肇慶略有收縮外,大多有大幅增長。2019年三季度深圳招聘需求人數同比降低6.49%,肇慶降低0.31%。廣州在高人才需求的同時仍保持高速增長,需求人數同比增長30.13%,廣州也貢獻了最大的絕對人才需求增長量。
具體看廣州各行業招聘需求變化可以發現,2019年三季度廣州招聘人數增長量最大的兩個行業是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和汽車/摩托車,均屬于本身人才需求較高且增幅較大的行業,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的招聘人數占比為9.44%,需求同比增速為81.63%,汽車/摩托車行業需求人數占比為5.77%,同比增速為383.95%。廣州近年來致力打造千億級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和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并已在集成電路設計、封裝和測試等領域漸具規模,汽車產量在國內整體車市下滑的背景下逆勢增長,新能源汽車產業飛速發展,帶來大量的人才需求。
而深圳招聘需求的收縮主要集中在保險、酒店/餐飲、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互聯網/電子商務等行業,這些行業2019年三季度招聘需求人數的同比降幅分別為63.08%、80.73%、33.15%、7.73%。降幅最大的保險和酒店/餐飲均屬于用人需求高且波動較大的行業。
3. 互聯網仍為最熱門行業,房地產招聘需求下降
從整個大灣區的人才供需情況來看,互聯網/電子商務、房地產/建筑/建材/工程是2019年三季度大灣區招聘需求最高的兩大行業,招聘需求人數在所有行業中占比分別為12.77%、11.46%,位居前兩名,對行業人才的需求旺盛;同時前來求職的人才眾多,其CIER指數分別為0.78與0.98,人才供過于求,行業競爭較為激烈。但與去年同期相比,房地產行業的招聘需求人數下降了16.13%,招聘需求同比下降的行業還包括保險、基金/證券/期貨/投資、貿易/進出口、醫藥/生物工程、IT服務(系統/數據/維護)、酒店/餐飲等。而招聘需求同比增長的行業包括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汽車/摩托車、加工制造等制造業,以及專業服務/咨詢、教育/培訓/院校等專業服務領域。
4. 大灣區西部房地產人才需求旺盛,東部電子技術人才需求最大
具體看大灣區內各城市的行業招聘差異,2019年三季度,佛山、江門、肇慶、珠海等大灣區西部的城市招聘需求最高的行業是房地產,惠州、東莞、中山招聘需求最高的行業是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深圳、廣州則為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
5. 大灣區技工缺口最大,財務、行政人員嚴重飽和
職位方面,可以發現銷售業務職位與技工/操作工職位是當前大灣區最熱門的兩個職位,其招聘需求人數占比分別為16.68%與16.65%,且CIER指數均較高,技工/操作工職位CIER指數更是高達10.49,供不應求現象極為明顯。2019年三季度的招聘需求人數較去年同期進一步提高55.25%,恰對應了電子技術半導體、汽車摩托車行業的高增長。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財務/審計/稅務與行政/后勤/文秘職位,其招聘需求人數占比分別為1.69%與2.67%,CIER指數低至0.16與0.26。隨著上一代技術工人的老去,新一代年輕人求職觀念也在轉變,他們更注重工作質量和體驗,有時相比工廠一線操作工,他們更愿意選擇薪酬稍低但是工作強度也較低的行政類崗位,企業或許應該考慮如何提升這類工作崗位的體驗,又或者這也是自動化的一個必然因素。
6. 民營企業需求最旺,外企吸引力弱于本土企業
從各類性質企業的人才供需情況看,2019年三季度民營企業人才需求最高,在所有類型企業中占比達57.74%,遠高于其他類型企業。同時可以發現,外商獨資及合資企業CIER指數大于1,人員供不應求。長期以來,外企工作曾備受推崇,與國內競爭對手相比,薪水和工作體驗都更勝一籌,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創新型企業實力提升、提供更多職業路徑的發展空間,本土優質企業逐漸成了職場人首選,也由此加劇了競爭。
7. 中小企業人才需求高且競爭更為激烈
從各規模企業的人才供需情況看,規模在1000-9999人的企業需求最高,占到了23.19%,而規模在100-499人與20-99人的企業需求也很高,分別占到了20.16%與19.58%。同時發現,規模在100-499人與20-99人的企業也受求職者歡迎,CIER指數分別為0.56和0.63,求職競爭激烈。
三、 大灣區人才流動情況
1. 廣深是大灣區人才流動中心,東莞人才凈流入率明顯提高
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在2019年三季度均處于人員凈流入狀態,其中深圳與廣州兩地接納了大灣區內大多數流入的人才。從區外流入大灣區的人才有42.01%流入深圳,有28.56%流入廣州,二者共計70.57%。在流出人才中,從深圳流出的人才占到了總流出人才的46.43%,從廣州流出的人才占到了流出人才的29.34%,二者共計75.77%。受大量的人才流出影響,廣深兩地人才凈流入率并不高,分別為0.98%與1.18%,在內地9市中列于倒數,而凈流入率最高的城市是珠海,凈流入率為2.75%,表明珠海對大灣區外人才的吸附能力和留存能力較強。
值得一提的是,東莞是2019年三季度凈流入率增長最多的城市,廣州、珠海和深圳的人才凈流入率則均有下降。具體來看,東莞流入人數同比增長了86.66%,且來自山東的流入人才數量猛增1631.59%,占到東莞所有流入人才的30.63%。從行業角度看,流入東莞的人才中,從事教育/培訓/院校、醫療/護理/美容/保健/衛生服務、酒店/餐飲、零售/批發等行業的增幅較大。廣州的凈流入率較去年同期下降是因為其流入人數的同比增幅(0.60%)低于流出人數的同比增幅 (9.18%)。但隨著廣州釋放工作機會的高速增長,將吸引越來越多人才流入。
2. 大灣區與廣東其他地區及湖南人才流動頻繁,面向海外和蘇浙人才凈流失
在2019年三季度大灣區流出人才流向地與流入人才來源地中,占比最多的都為廣東省內的非大灣區城市,分別占到11.56%與9.99%。其他熱門人才流向地包括占流出人數7.72%的江蘇與占比為7.51%的湖南,其他熱門人才來源地包括占流入人數9.03%的北京和占比為7.58%的湖南,大灣區與省內城市及毗鄰廣東的湖南進行了最頻繁的雙向人才交流。值得一提的是,在流出人才中,有6.54%指向國外,而國外流入流出比為0.22,意味著平均每有1名國外人才流入時就有約5名國內人才流出,這一方面顯示大灣區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有大灣區工作經驗的人才更容易在海外找到其他工作機會。另外,大灣區對江蘇和浙江兩省也處于人才凈流出狀態,流入流出比分別為0.92和0.89,大灣區流向這兩地的人才多于這兩地流向大灣區的人才。
3. 多數大灣區城市在大灣區內跨市流動時首選廣州
從2019年三季度粵港澳大灣區內部人才流動情況看,內地9市市內流動率除肇慶外均高于50%,其中廣深兩地人才留在本市的比例最高,分別為76.56%與79.44%,且它們互為人才跨市流動的首選地。其他7個城市的人才跨市流動首選地,佛山、江門、肇慶、中山、珠海人才的首選地為廣州,東莞、惠州人才的首選地為深圳,受地緣和產業積累等影響,廣州仍是大灣區范圍內多數城市人才流出時的首選。
4. 大灣區流入人才多為高學歷年輕男性
通過分析2019年三季度大灣區流入人才的畫像可以發現,流入人才中男性占比較高,為70.65%。
人才年齡主要集中在18-25歲,占到了37.69%,其次為26-30歲,占到了25.08%,以年輕人為主。
人才學歷主要集中在本科,占到了46.99%,而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本科、碩博及以上)累計達88.44%,人才層次很高。
流入人才工作經驗多集中于5-20年,占到了一半,5年工作經驗以上者累計有60.48%。
流入人才中,從事房地產/建筑/建材/工程行業的占比最高,達到了17.38%,流入人才所屬職業占比最高的是土木/建筑/裝修/市政工程,達到10.23%,與行業較為符合。
5. 大灣區流入人才結構優化,高學歷、資深經驗人才占比提高
分析2019年三季度大灣區流入人才的學歷與工作經驗結構較去年同期變化可以發現,學歷本科及以上人才與工作經驗十年以上人才在2019年三季度占比較去年同期均有所提高,增長在1-2個百分點,大灣區流入人才的學歷和經驗結構均有所優化。
6. 珠海流入人才學歷層次高,廣州人才優化力度位列大灣區前列
分城市看2019年三季度各城市流入人才的學歷與工作經驗結構,可以發現流入珠海的高學歷人才最多,本科及以上學歷者達到了62.35%,流入肇慶資深經驗人才占比最高,工作經驗10年以上者占到了57.36%。
分城市看2019年三季度各城市流入人才的學歷與工作經驗結構變化,除東莞與惠州外,其余城市都實現了人才結構優化,尤其對廣州而言,雖然其人才凈流入率有所下降,但流入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和10年以上工作經驗占比均較去年同期提高近3個百分點,綜合人才總量以及優秀人才變化幅度,其人才優化力度位列大灣區前列。
四、 大灣區人才薪酬與生活環境
1. 大灣區平均招聘薪酬緊追京津冀、高過長三角
智聯招聘大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粵港澳大灣區總體平均薪酬為9344元/月,在各大城市群中緊追京津冀的9579元/月,高過長三角、武漢、成渝、長株潭等城市群。
合理的地區工資關系有利于區域經濟的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動和生產要素的轉移。2019年三季度,香港平均薪酬領跑大灣區,為21017元/月,澳門次之為14038元/月,內地9城中深圳與廣州薪酬偏高,分別為10320元/月與9115元/月,其余城市薪酬均在8000-9000元之間。
2. 大灣區整體房價較高,2019年10月深圳二手房成交價達65364元/平方米
房價是居民生活成本的重要組成,也是人才在選擇城市時的重要考慮因素。根據中國房價行情網公開的2019年10月各城市二手房成交價格,大灣區內地城市中深圳房價以超6萬元/平方米位居首位,廣州以近3.4萬元/平方米位居第二,珠海和東莞均在1.5萬元/平方米以上,其他城市房價在1萬元/平方米左右。大灣區整體房價水平較高,同時各城市間房價落差較大,肇慶、江門的房價水平較低。
3. 大灣區教育與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廣州優勢明顯
除房價外,地區的教育資源與醫療資源也是人才流動時參考的重要因素。據2019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顯示,全球TOP1000高校名單中,廣州憑借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州醫科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榜上有名;香港擁有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位列前茅;深圳擁有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澳門擁有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
在醫療資源上,據艾力彼2018屆粵港澳大灣區最佳醫院80強名單顯示,廣州積極開放的態度引入國際高尖端新技術促進醫療技術發展,以24家三甲級醫院冠絕大灣區;其次是有著高水平醫療與國際醫療制度的香港,擁有21家醫院;位列第3的深圳僅有12家。
廣州作為省會,經過多年的發展在資源分布上有顯著優勢,但大灣區總體在教育和醫療資源分布上的均衡度仍有待提高,以促進人才流動。
綜上,粵港澳大灣區在自身基礎及國家政策利好助力下發展形勢良好,產業發展帶動的就業崗位持續增加。同時,大灣區人才凈流入率和流入人才質量均進一步提高,產業發展和人才形成良性互動,將助推大灣區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及世界級城市群。
如何添加“第一資源”微信公眾平臺?
1、二維碼掃描:可在手機上登錄微信選擇“添加朋友”=》掃一掃,將攝像頭對準二維碼圖片約2~3秒、即可識別并加載微信的基本資料,添加好友;
2、按號碼查找:通過輸入“微信公眾賬號/微信號”查找添加好友;
微信公眾賬號:第一資源
微信號:tophr-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