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 | 2022年第一資源品牌合作計劃




如何添加“第一資源”微信公眾平臺?
1、二維碼掃描:可在手機上登錄微信選擇“添加朋友”=》掃一掃,將攝像頭對準二維碼圖片約2~3秒、即可識別并加載微信的基本資料,添加好友;
2、按號碼查找:通過輸入“微信公眾賬號/微信號”查找添加好友;
微信公眾賬號:第一資源
微信號:tophr-China
![]() |
|||||
2021-3-25 |
![]() ![]() |
瀏覽量: | |||
![]() |
2021年3月25日,北京——今天,聯想“新 IT,新人才”發展論壇暨聯想“紫領工程”啟動儀式在聯想集團總部未來中心隆重舉行。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長劉寶民,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戰略官喬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顧問智能制造研究中心總經理張龍,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聯席院長、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華強森 (Jonathan Woetzel),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方小斌,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盧小平等嘉賓參加論壇,就智能制造趨勢、校企合作、智能技術專業建設等諸多職業教育熱點議題進行經驗分享。
與此同時,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教育總裁李祥林,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劉曉林,聯想集團副總裁柏鵬作為聯想集團內推動“紫領工程”的先行者,攜手眾多人才培養生態合作伙伴見證了這一時刻。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戰略官喬健在論壇上致歡迎辭,并對“紫領工程”寄予厚望。她表示:“我們希望通過‘紫領’工程,與大家共建培養‘紫領’人才的生態圈,為新IT時代培養智能制造中堅力量,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戰略官喬健在“新 IT,新人才”發展論壇中致歡迎辭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需高技能人才支撐
“紫領”人才是指符合智能制造要求的,既熟悉實際制造流程又了解相應技術理論,兼具動手操作能力和管理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紫領”人才的培養事關國計民生。
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十四五”時期將繼續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制造業實現智能化變革也就是“新IT”(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離不開人才的支撐。然而,我國當前就業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具體表現為“招工難”和“就業難”并存,高水平技能人才尤其缺乏。為此,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21年3月24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辦好職業教育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堅持改革創新,突出就業導向,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和促進就業質量提升。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對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職業學校、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學業成果融通互認等作了規定。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表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大戰略任務;并提出,要加快建設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人才隊伍,貫通“技術工人-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大國工匠”的成長通道和發展路徑,讓從業人員有出路、有奔頭。此外,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在今年新發布的《中國的技能轉型》報告中提出,全球可能有多達三分之一的職業和技能變更將發生在中國,而且這些變化對中國推動教育和技能發展體系的轉型提出了新要求。
共繪中國智能制造未來藍圖
來自政府、行業、企業和院校的代表從多個維度進行了分享,為“紫領”人才培養精準錨定當下時空環境中的戰略定位。
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長劉寶民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為依托,重點分析了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趨勢。他表示:“十四五期間的職業教育,將進一步突顯類型教育的特色,增強適應性,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同時,他對于如何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指出了三個發展方向:一是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構建“三全育人”格局。二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技術教育的核心辦學理念,沒有它,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技術教育。三是完善職業技術教育的標準體系。沒有標準就沒有質量,標準是質量的保障。
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長劉寶民在“新IT,新人才”發展論壇中致辭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顧問智能制造研究中心總經理張龍重點分析了我國智能制造發展趨勢,通過剖析聯想集團等在智能化轉型領域表現優異的企業案例,分享了賽迪研究院長期對智能制造領域的研究和觀察后總結出的十大發展趨勢。其中,智能制造生態體系正逐步趨于完善,而智能化人才培養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張龍強調:“后疫情時代,中國制造業將更加強調向高附加值領域的轉移,這對制造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從而也對制造業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院長華強森 (Jonathan Woetzel)表示,到2030年,或將有2.2億的中國勞動者需要變更職業,教育及技能發展體系的覆蓋范圍可考慮從當前的在校生群體擴大到全部7.75億勞動者隊伍,這對中國教育和技能發展體系提出新的要求:“政府、行業和民間社會需要為中國的技能轉型共同努力,一起推動這一轉變的發生。”
來自研究機構和院校的嘉賓共同探討為“新IT”時代培養智能制造中堅力量
(自左向右:張龍、華強森、方小斌、盧小平)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方小斌在論壇中分享了院校教育實踐方面的經驗,并強調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盧小平則強調了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的具體意義。
聯想引領打造智能制造人才培養的新生態
作為“新IT”的領軍者,聯想多年深耕職業教育,擁有培養“紫領”人才的全部要素,貫通智能制造領域技術技能人才職業發展路徑,在培養“紫領”人才上責無旁貸。為此,在發展論壇的最后,聯想與現場嘉賓一同正式啟動聯想“紫領工程”。該項目將協同集團內部聯想教育、聯想供應鏈、聯想公益基金會等部門,攜手高校與職業院校,共同打造智能制造人才培養生態圈,向各行各業培養和輸送人才。
聯想“紫領工程”在多方共同見證下正式啟動
在聯想內部,聯想教育、聯想供應鏈和聯想公益基金會協同合作,貫穿職業技能人才成長的各個階段。其中,聯想教育將整合多年來在職教領域的經驗,與各地方政府及院校合作,共育智能制造人才精英。聯想供應鏈是高質量職業技能培訓的提供者和高質量就業的最終承載方。聯想公益基金會則為來自鄉村的中職、高職學生提供資助。
聯想希望通過“紫領工程”,與各方共建智能制造人才培養的生態圈,F階段,每年受益于紫領工程的人數在萬人以上。聯想計劃在未來積極總結、提煉自身培養“紫領”人才的模式和方法論,向各行各業培養和輸送“紫領”人才,協同各方力量帶動中國制造業人才技能水平的整體提升。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紫領工程”希望培養面向新IT時代的“大國工匠”。聯想歡迎更多行業伙伴與教育工作者的參與和建議,通過打造“新IT”人才生態圈,助力我國實現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的全面轉型。
如何添加“第一資源”微信公眾平臺?
1、二維碼掃描:可在手機上登錄微信選擇“添加朋友”=》掃一掃,將攝像頭對準二維碼圖片約2~3秒、即可識別并加載微信的基本資料,添加好友;
2、按號碼查找:通過輸入“微信公眾賬號/微信號”查找添加好友;
微信公眾賬號:第一資源
微信號:tophr-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