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沒有任何險種能夠遮蔽健康險的光芒。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健康險保費規模達到8172.7億元,同比增長15.7%。2021年1月,健康險更是以28.16%的增速一騎絕塵,遠超行業11.16%的增速。
但健康險的發展絕不止步于此。2020年初,國常會通過并發布的《關于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中,描繪了健康險的未來圖景,即力爭到2025年,健康險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梢钥吹,這將是一個近三倍的市場。
政策的催化、客戶的需求、廣闊的空間,無疑都為健康險提供了更大的發展契機。
在頂層設想中,我國商業健康險應當與社會醫保密切結合。不過,健康險作為獨立險種覆蓋率仍然不足,保險支出占衛生費用支出比例較低,尚未成為公共醫療保障體系的有力補充。具體而言,國內社會醫保定位"低水平廣覆蓋",按地市統籌管理,統籌層次低,保障范圍有限,保障水平低,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醫療支出中,社保占比為61.4%,商業保險占比3.6%,個人支出占比高達35%。而WHO研究表明,國家醫療支出中個人支出控制在15-20%,才能避免"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
毫無疑問,定位基本醫療的社保不可能完全解決這一社會問題,作為社保補充的商業健康險,需求和發展空間理應最大。這也被認為是提高商業健康險普及度,發展健康險的重要依據。
在保險極客創始人&CEO任彬看來,約占健康險近六成市場的疾病險(我們常說的長期重疾險)屬于低頻高額,而占健康險近四成的醫療險中包括百萬醫療、大病醫療、補充醫療,補充醫療在醫療險中占比超過七成,是典型的高頻低額類產品。
我們再從一組數據來直觀的了解中國高頻醫療的現狀,如中國2019年醫療數據顯示,我國社保支出6.5萬億,個人支付1.8萬億,其中大概有80億次的門診量,平均14億人,一年一個人平均6次門診,同時住院超2億次,單次住院費用達9000元左右。
任彬認為,中國高頻醫療與個人醫療支付比例高的現狀亟待解決,只有當高頻醫療健康險能夠與社保共同發揮作用時,才能夠消化解決人們日常就醫情況下的需求,而政府相關政策一直持續鼓勵商業健康險積極發揮作用,以補充醫療為主要產品的的團體健康險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作為一家數據驅動的保險科技公司,成立于2014年的保險極客以高頻醫療險切入,從聚焦團險到構建"醫療健康+保險支付"閉環,堅持通過技術創新,為企業客戶與用戶提供智能化員工保障與醫療健康管理服務。
過去6年,保險極客保持每年一項技術創新,加速提升團險行業技術水平及服務線上化、標準化,引領行業技術標準的完善,同時依托底層系統與大數據,持續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體驗。
保險極客打通了與醫療機構之間的底層數據,與京東健康、好大夫、微醫等國內知名的醫療健康管理機構達成戰略合作,構建多層次的大健康產業生態,解決更多用戶的健康管理問題。
保險極客已成為諸多企業團險福利首選。截至目前,保險極客已服務全國7000多家企業、數十萬員工, 其中既有眾多新經濟領域的獨角獸企業,也獲得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的青睞。
保險極客的快速成長反映了市場持續增長的需求和團險行業的巨大前景。當前,在健康險產品多元化共存的時代,圍繞"醫療健康+保險支付",中國極有可能針對性的借鑒發達國家的醫療支付發展路徑,逐漸將個人支付比例降低,團體健康險的優勢也會發揮更大作用,預計有20-50倍的成長空間。
任彬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經濟將進入新發展階段,保險極客希望通過自身在團險領域的技術優勢,深度參與到國家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為我國醫療健康事業和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