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難以改變自己,這種現象司空見慣。其背后的原因,則眾說紛紜。有觀點認為,人們不愿意改變,也許是因為害怕失去手中的權力,也許是害怕離開心理舒適區,也許是人類根深蒂固的懶惰、固執、軟弱使然。不過,來自哈佛大學的兩位心理學家羅伯特·凱根和麗莎•拉斯考•拉海卻指出,人們不愿意改變,其實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例如,一項醫學調查顯示,假如心臟科醫生告訴嚴重的心臟病患者,如果不改變飲食、吸煙等生活習慣,他們將必死無疑——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只有七分之一的人會真正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梢钥隙ǖ氖,其他七分之六的人也想活下來,他們并不缺乏緊迫感,促使其改變的驅動因素也相當有力——但是,他們就是無法改變自己。
如果人們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時,都無法做出自己極度渴望的改變,那么,你怎么能指望員工會響應公司的要求進行變革呢?顯然,我們需要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礙了人們的改變。哈佛大學成人學習與專業發展William and Miriam Meehan教席教授羅伯特·凱根,和他的合作者,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的研究主任麗莎·拉斯考·拉海,在過去幾十年里一直進行相關的研究,提出了被稱為“變革免疫”的理論模型,用于解釋人類和組織無法變革的心理原因;他們同時提出了制作“免疫X光片”的分析方法,用于診斷和治療這種變革免疫現象。
這兩位心理學家還研以致用,成立了一家咨詢公司,用自己的理論為眾多機構和個人提供變革方面的教練服務,客戶遍及金融和技術企業、鐵路、工會、學校、醫院、政府部門,甚至包括美國的中央情報局和麥肯錫咨詢公司。他們也為哈佛大學自己的教育改革獻策獻力,凱根教授本人曾經擔任哈佛醫學院和哈佛教育學院聯合成立的醫學教育改革項目聯席主任,以及哈佛大學教育管理和領導力研究所主任。在他們看來,如果人類能夠克服不愿變革的心理原因,就能極大釋放個人和組織的潛力。
在從事“變革免疫”的研究和實踐中,兩位學者深刻地指出,“心臟病人求生的欲望十分真誠,甚至當他去點燃香煙的時候也是如此。變革未能發生,是因為我們兩者都想要”,“一只腳踩著油門,另一只腳踩著剎車”,這就是我們人類與生俱來的矛盾性。
《商業評論》今年和開疆企業管理咨詢公司聯合舉辦的“破解變革免疫”大師論壇特地邀請了羅伯特·凱根和麗莎·拉斯考·拉海來華講學。兩位學者在首次訪華前夕接受了本刊高級編輯柯恩的專訪,訪談詳細揭示了“變革免疫”的成因以及我們如何通過自己的“免疫X光片”找到阻礙變革的真正原因,并成功地改變自己或組織。
兩位學者指出,變革免疫并不完全是壞事,多數情況下,免疫系統都在巧妙地保護我們。然而,在有些時候,當免疫系統排斥身體內部或者外界移植來的新物質,而身體又需要這些新物質來治療或者維持健康時,這種免疫系統就會置我們于危險處境。在訪談中,他們還介紹了一套繪制免疫X光片的流程,幫助人們發現自己的免疫系統。這套流程會幫助我們誠實地審視自己有哪些和目標背道而馳的行為。接下來,我們要找到這些行為背后隱藏的競爭性承諾,以及承諾背后的假設。我們常常會發現一些隱藏很深的重大假設并不正確,進而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突破變革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