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 | 2022年第一資源品牌合作計劃




如何添加“第一資源”微信公眾平臺?
1、二維碼掃描:可在手機上登錄微信選擇“添加朋友”=》掃一掃,將攝像頭對準二維碼圖片約2~3秒、即可識別并加載微信的基本資料,添加好友;
2、按號碼查找:通過輸入“微信公眾賬號/微信號”查找添加好友;
微信公眾賬號:第一資源
微信號:tophr-China
![]() |
|||||
2012-10-31 |
![]() ![]() |
瀏覽量: | |||
![]() |
盡管進入中國市場時間最早,但日本零售企業在中國市場卻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因其一貫謹小慎微的作風,失去了中國零售的黃金十年,無論是永旺、華堂還是伊勢丹,在華發展都不盡如意。
反被歐美的同行搶盡了風頭。在歐美同行以開店和并購大肆圈地做大規模之時,日本零售企業卻從不選擇并購途徑迅速擴大規模,甚至在新店拓展上也畏手畏腳,固守著僅有的幾家門店,閉關自得。
這使得大部分日本零售企業在中國市場多年沒什么長進。起初還算能入眼的陳列、布局、服務及營銷逐漸落伍,競爭優勢消失殆盡。整個日資零售企業在中國市場更是早被其他外資零售企業遠遠甩在了后頭。
華堂在北京甚至一直在虧損。這個在日本以精細華、生鮮經營及GSM聞名的零售巨頭,在剛進入中國市場時,曾一度是本土零售企業競相學習效仿的對象。但今天呢?同行們已經基本不光顧它了。如果你去過日本,恰好參觀過日本的華堂商場,你就知道為什么了――本是同根生,差距咋就這么大?
惟一還能拿出來炫耀一番的,便是伊藤洋華堂在成都的百貨店,據說在其全球200多家門店中,業績也數一數二?上У氖堑陻堤,進入中國15年,目前在成都還只有5家店。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惟獨中國市場一枝獨秀,幾乎所有外資企業在華都借機加速擴張,而日本零售企業卻在中國選擇了戰略收縮。有分析認為,這是繼黃金十年的縮手縮腳后,日本零售企業在中國失去的又一次絕佳機會。
但2012年卻大不一樣,在大部分同行進行戰略退守之時,日系零售卻要反其道而行之,要大力度加碼中國市場。
根據日經流通新聞的零售業調查顯示,計劃在海外開店的日本企業中,有30家零售企業選擇在中國開店,所占比重最大,企業數量同比增長四成。
以伊藤洋華堂為例,在日本其業績虧損日漸嚴重。但2012年8月,在宣布關閉日本國內一成門店、裁員半數以上的同時,卻在華成立了伊藤洋華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計劃重點深耕中國西南地區市場,同時進軍西北和華中,并以高端百貨為主打業態。
要知道,這家企業還是首次在日本之外建立獨資公司。
無獨有巧,2012年3月,永旺集團在北京設立永旺(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整合在華各地業務,并重點發展京津和華北市場。此前,永旺在中國的店鋪主要集中在廣州和深圳。
而前幾年在中國市場連續關閉濟南、上海華亭等門店的伊勢丹百貨,也宣布將在華開出第6家店。此外,大創百貨、無印良品等都傳出新的在華拓展計劃。7-11、全家、羅森均在加速拓展中國業務,7-11相繼開放上海、北京、成都的加盟,全家甚至表示“將來有可能在中國開設25000家門店”,羅森則計劃10年內將在華門店數增至1萬家。
除大型零售巨頭外,日本的專賣零售在華也要逆市擴張。日本知名珠寶商AsmeEstele、F&A、AQUA、HOLDINGS.INC紛紛宣布拓展計劃。日資快時尚品牌優衣庫則以“未來10年,中國市場銷售超過日本市場”為目標。
這是一個實在讓人看不懂的戰略,莫非,日系零售被打了雞血?或者,在日本國內市場萎靡不振的情況下,日系零售想在中國重新找回“失去的十年”?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有些骨感。中國市場已經今非昔比,一是本土企業已經壯大,二是外資同行虎視眈眈,三是新興業態及購物方式正在強勢壓縮傳統零售的生存空間。日系零售再想“大躍進”難度較大。
不過,精細化管理、精致的陳列、自上而下的勤奮精神、人性化的顧客服務――日系零售還是有其內在優勢的,若是把在其國內的精髓實打實地克隆到中國市場,或許還有一絲突圍的希望?
如何添加“第一資源”微信公眾平臺?
1、二維碼掃描:可在手機上登錄微信選擇“添加朋友”=》掃一掃,將攝像頭對準二維碼圖片約2~3秒、即可識別并加載微信的基本資料,添加好友;
2、按號碼查找:通過輸入“微信公眾賬號/微信號”查找添加好友;
微信公眾賬號:第一資源
微信號:tophr-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