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 | 2022年第一資源品牌合作計劃




如何添加“第一資源”微信公眾平臺?
1、二維碼掃描:可在手機上登錄微信選擇“添加朋友”=》掃一掃,將攝像頭對準二維碼圖片約2~3秒、即可識別并加載微信的基本資料,添加好友;
2、按號碼查找:通過輸入“微信公眾賬號/微信號”查找添加好友;
微信公眾賬號:第一資源
微信號:tophr-China
![]() |
|||||
2012-11-2 |
![]() ![]() |
瀏覽量: | |||
![]() |
“在互聯網滲透一切的時代,企業學習也必須要充分適應環境,否則就會被淘汰。這意味著企業必須把“企業大學”定義為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的平臺,并充分運用最新的社交網絡技術,使學習變得更加個性化、非結構化。”
——珍妮·梅斯特(Jeanne C. Meister)
目前,許多企業都在籌建或拓展自己的企業大學。并且,其中那些有遠見的企業正著眼于2020年職場特征來進行企業大學的建設;蛟S,2020年將出現五代人一起工作的場景。多世代員工將帶來關于工作方式的新的想法、期望和需求,同樣也給企業學習還有企業大學的建設帶來了新的挑戰。
全球人口結構的轉型
近年來,歐美國家都在面臨人口結構的劇烈轉型。在歐洲,人口老化加上生育率的低下,使得2000-2010年間的人口總數減少了1%,而這個趨勢在未來40年間還將持續甚至不斷惡化。根據聯合國(微博)人口司的估計,未來40年內,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人口總數將下滑14%~25%不等。換句話說,在整體人口變遷的趨勢下,未來我們將面臨不斷縮減和老化的勞動力。據估計,德國在2020年的勞動力總數會比2000年少20%,而退休人口會多出50%。
亞洲國家的情況也和歐洲差不多,甚至更嚴重。日本、臺灣、韓國、香港和中國大陸都面臨人口替換率低下的問題。統計顯示,大多數東亞國家在未來半個世紀都將面臨嚴重的勞動人口銳減問題。日本早已過了其勞動人口的高峰期,2010年日本的勞動人口比2005年減少了300萬人。而現在的中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和15歲以下的兒童數量均等了。
在勞動力不斷減少的背景下,企業大學該如何應對?企業學習這項工作該如何適應不同世代的學習偏好與習慣,并提高學習效益?
企業大學
需要多世代員工嗎?
在過去的50年,美國以及世界各地建立了數以千計的企業大學。企業大學不但培訓員工,還服務了客戶、供應商甚至消費者。事實上,至2015年,全球的企業大學數量可能比全美國的公立和私立大學加起來(約4300所)還多。
然而,隨著企業大學數量的膨脹,一個關鍵問題出現了:這些企業大學是否都能達成企業的期望?又是否能符合不同世代員工的需求?
未來職場公司(The Future Workplace)的“職場多世代員工”(Multiple Generations @ Work)調研組訪問了1189位不同世代的企業員工,詢問他們是否可能工作到70歲以后。結果,77%的嬰兒潮世代(48~66歲)員工認為他們會工作到70歲,但令人驚訝的是,更年輕的X世代(36~47歲)中,有高達82%的人認為他們會一直工作到70歲以后。此外,調研組還詢問了最年輕的員工族群偏好的學習方式,結果顯示,有35%的年輕人偏好非正式學習,包含導師制、企業教練、移動學習等。
“超鏈接”員工登場
有一個時髦的新詞可以用來描述這群高度活躍在社交網站上的員工:“超鏈接”(hyper connected)的一代。國際數據公司(IDC)針對17個國家的2400名員工進行了關于社交網站使用行為的調查,結果有16%的員工已經“超鏈接”于社交網站了,還有36%的人在未來兩年內也會變成如此。
IDC的調查數據還顯示:
·各國的員工都有成為“超鏈接”員工的傾向,以中國、印度和德國的員工最突出。
·“超鏈接”的員工在工作和私人生活中都高度依賴手機等通信設備。
·他們在各個行業和工作類別都可以見到,并以IT業、研究開發(R&D)人員最為明顯。
·他們分布于所有年齡層,其中,60%在35歲以下,而55歲以上的只占7%。
·他們的生活已離不開網絡——63%的“超鏈接”員工家里裝有無線網絡。相比之下,一般員工只有40%。
·他們熱衷于科技新產品,例如亞馬遜(微博)的Kindle、蘋果iPhone以及其他智能移動設備。
·當需要離家24小時以上時,他們會優先想到攜帶筆記本電腦,然后才是皮夾或手機。
對這些“超鏈接”員工,工作和私人聯系間的疆界幾乎已經不存在了。在所有受訪者中,三分之二的人在工作和私人生活中都會使用短信和即時通信(instant messaging)軟件,還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不管雇主是否允許他們上班時使用社交網站,他們的工作和私人生活都離不開這些社交媒介。即使電腦被禁止連上社交網站,他們也能用智能手機連上。
最近,越來越多的員工變成“超鏈接”一族,他們希望(甚至要求)在上班時也能使用自己平時慣用的社交媒介。一旦進入公司,并且開始學習、更新技能,“超鏈接”員工會希望也能通過社交媒介來學習、分享知識以及與他人互動,就如他們在網站上分享照片、尋找餐廳或者定位志同道合的好友一樣。
手機發展促進移動學習
手機技術的成熟促進了移動學習發展。目前,全世界的手機數量已經超過50億部(包含一人多機)。移動通信全球系統協會(Global System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Association)甚至預測,到2020年,全球手機數量將超過200億。
如今,高級手機擁有的運算能力已經不遜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最好的個人電腦了,但同時,手機也成為許多科技創新的溫床,例如GPS定位服務、視頻分享,甚至內建特定功能的可拋棄式手機(disposable mobile phones)等。隨著手機網絡數據傳輸速度越來越快,甚至可以和大多數電腦的無線網卡匹敵,手機儼然成為了較理想的學習媒介。例如在中國,BBC已經推出了通過手機學英文的服務。
不難想象,未來企業培訓師完全可以向學員發放廉價的可拋棄式手機(也許只需1美元),內建所需的學習內容,并以在線互動平臺作為補充,讓學員能夠就特定主題展開討論、爭辯以及知識分享。
企業大學2.0的出現
再創造還是無關緊要
在互聯網滲透一切的時代,企業學習也必須要充分適應環境,否則就會被淘汰。這意味著企業必須把“企業大學”定義為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的平臺,并充分運用最新的社交網絡技術,使學習變得更加個性化、非結構化。圖表1展示了一些可用來建構企業大學2.0的工具和技術。
正如“企業大學2.0”這一名稱所暗示的,新的企業大學必須充分運用各種Web 2.0技術,涵蓋常被公司防火墻阻擋在外的各類社交網站、博客、維基、播客(視頻分享)、在線論壇以及視頻分享等,它將學習和工作緊密結合。奧萊利媒體公司(O’Reilly Media)CEO提姆·奧萊利(Tim O’Reilly)提出的“Web 2.0”概念,就是指人們能發表作品和創造內容的新型網絡。這種技術上的革命改變了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也給企業大學帶來巨大的轉型壓力——企業學習必須擺脫過去純粹以課堂為主的教學形式,將自身轉變成一個由學員組成的網絡,學員在網絡中自由地創造和分享知識,而不只是消費知識。
可以說,企業大學的最大挑戰在于如何采用那些非正式的、開放和多樣的學習方式(見圖表2)。
簡而言之,企業大學2.0轉型的目標,就是把組織學習從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式的生產線模式,轉向谷歌(微博)式的搜尋與發現模式。企業大學2.0的基本特色可以描述如下:
多渠道:以學員為中心,打造由傳統的課堂教學、e-Learning、在線社區、社交網站、播客、維基、博客等平臺共同構成的復合學習體系。
彈性化:允許學員依照自己的需求,利用在線、課堂或者其他方式多次學習。
動態性:讓學員可以輕易地貢獻所學、分享知識,積累知識庫。
投入性:利用互動式的學習情境來激發學員的注意力和興趣,讓他們渴望學習。
個性化:學習與每個人的工作績效密切相關,并且在需要之時能及時得到學習的機會。
智能化:學員能在需要的時候,通過自動搜索和篩選系統獲得“如我所需”的學習內容。
負責性:學員可以掌握自己的學習軌跡和知識貢獻,從而對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
企業大學2.0將是非常個性化和協作化的,并且滿足各個世代員工的需求。在這種模式下,更多的學習將會通過與同事互動以及在職的方式完成。
在企業大學2.0中,學習應該變得更“非結構化”、“自助服務化”,讓學習者有機會探索自身的需求和偏好,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此外,學習將不再只是一系列一成不變的課程和講師名單,而會變成一種持續性的、按需提供的資源。最終,學習會變成一種雙向的過程,學員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通過論壇、聊天室、博客、維基以及播客等方式貢獻自己的知識,讓組織的學習資源不斷壯大。同時,它將是每個學員可以自主搜尋、客制化的靈活體系:你可以根據你的角色、工作需求以及期望,決定自己的學習路徑。
企業大學2.0
知識共享中心
對諸如醫療信息技術這樣復雜的產業而言,員工和客戶培訓至關重要。Cerner Corporation就是一家全球性的醫療信息技術企業,它為我們提供了新形態組織學習與發展的范例。知名組織學習專家羅伯特·坎貝爾(Robert Campbell)在Cerner Corporation的組織學習轉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該公司的培訓部門職能發展已很成熟并有一定的規模。過去,該部門只專注于內部員工培訓,現在則擴展到同時為員工和客戶提供學習與發展服務。Cerner的口號是:“我們今天學的東西,明天一定要用得上。”事實上,該公司的學習部門名稱已經從“Cerner虛擬大學”(Cerner Virtual University)改為“Cerner知識中心”(Cerner Knowledge Works)。該部門成為整個公司知識創造和分享的中樞。部門職能的擴充,使相關人員不得不探索新工具和技術的運用,包括維基、博客等Web2.0技術。
坎貝爾認為:“Cerner知識中心的工作重點,如今涵蓋了企業戰略、知識管理和儲備,以及所有正式和非正式的學習。Cerner知識中心的責任在于及時創造、維持和分享組織的智力資本,并增進公司員工、客戶以及伙伴的績效。”圖表3顯示了Cerner知識中心如何運用Web 2.0工具和技術,打造“企業大學2.0”。
在企業大學2.0模式中,學習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培訓模塊、面對面講授、績效支持、數據存儲與發布、導師制,以及來自公司在線協作網站UCern的輔助。簡言之,Cerner知識中心變成了整個公司所有學習、知識分享、績效改進、數據存儲以及內容管理的中樞。Cerner知識中心的最終目標,是讓智力資本在組織內部的流動更為快速、有效:在最恰當的時候、以最合適的方式,把智力資本提供給最需要的人。
建構企業大學2.0
企業大學的領導人必須能夠利用培訓設計、發展和實施來推動企業創新,并滿足企業的戰略目標。經濟學家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的一項針對世界五百強企業CEO的調查發現,CEO們認為組織各部門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企業在未來2~3年成長的關鍵點。法國達索系統(Dassault Systemes)集團下屬企業Enovia公司的CEO萊姆克(Joel Lemke)就認為:“削減成本固然重要,但如果你能夠很好地管理組織創新,其帶來的增長將數倍于單純削減成本所能帶來的結果。”
五個問題
對創建企業大學2.0而言,建立創新的思維模式極為重要。在《藍海戰略》(Blue Ocean Strategy)一書中,作者W.C。金(W.C. Kim)和R。莫博涅(R. Mauborgne)認為,想要擁有創新的思維模式,企業必須先問自己五個問題。從傳統的企業大學向企業大學2.0轉型,這五個問題同樣也是很好的出發點:
1.有哪些價值是之前從未貢獻,卻可以創造并貢獻的?
2.有哪些服務應該提升到超越產業標準?
3.有哪些不需要的服務/價值應該被摒棄?
4.有哪些服務/價值應該被再創造?
5.我們該如何以新的目標來自我營銷并說服他人?
這些問題能夠很好地幫助你明確升級到企業大學2.0所需的路徑。這并不是一段容易的旅程,其中,關鍵步驟就是建立與企業領導者們的密切關系——他們能為學習課程的再創新提供建議。在學習發展的推動人員與掌管企業戰略方向的高層管理者之間,建立合作關系,是企業大學再建設的重要步驟。
七條建議
如果你想改造你的企業大學,充分發揮最新工具和技術的作用,你該如何開始呢?
下面的七條建議,有助于為你的企業大學“升級”到2.0版:
1.考察目前的學習項目,評估它們在未來是否依然符合企業戰略需求。運用最新的網絡工具和技術來提高年輕員工的參與熱情。
2.給所有企業學習部門員工進行培訓,讓他們掌握所有有用的社交網絡技術。重點在于如何把傳統的單線式培訓模式,轉型成互動式、參與式的學習環境,并盡量發揮社交媒介在創造和分享知識上的作用。讓你的企業大學成為公司測試和利用新信息技術的先驅。
3.針對上班時使用社交媒介,建立新的人力資源指導原則,讓員工善用社交媒體來促進知識分享和生產力提升。
4.建立新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規則,讓員工熟悉建立企業大學2.0的路徑。這包括將學習視為工作緊密聯系的過程,并使學員同時成為智力資本的貢獻者和消費者。
5.重塑公司學習與發展部門的目標,使該部門成為21世紀組織發展的重要推手。
6.與公司內部其他部門建立伙伴關系,如公關部、信息技術部、法務部門等,以此形成組織學習的共識。
7.尋找機會與客戶公司的學習與發展部門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運用內外部資源持續強化你的企業大學,進而改進整個公司的效能。
當我們展望2013年乃至于更長遠的未來時會發現,學習、工作、溝通與娛樂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而學習越來越和我們的工作生活連結在一起,并且內嵌于我們日常不可或缺的一切裝置——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乃至于汽車等。
如何添加“第一資源”微信公眾平臺?
1、二維碼掃描:可在手機上登錄微信選擇“添加朋友”=》掃一掃,將攝像頭對準二維碼圖片約2~3秒、即可識別并加載微信的基本資料,添加好友;
2、按號碼查找:通過輸入“微信公眾賬號/微信號”查找添加好友;
微信公眾賬號:第一資源
微信號:tophr-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