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難就業年”來了?!
2013年,是建國以來大學畢業生最多的一年,699萬的應屆畢業生以及截止到5月初僅3成的簽約率讓今年的應屆生就業市場顯得十分不景氣。各大媒體也在紛紛報導大學生就業難,就業率低。那么,相比于去年,今年應屆生就業形勢的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
為了讓社會了解真實的應屆生就業市場情況,智聯招聘針對應屆生就業難的問題,對全國的28個重點城市的應屆生就業形勢做了相應的分析和解讀。
各大城市的應屆生崗位競爭指數
珠三角城市競爭最為激烈,長三角次之,上海位居第四
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13年28個城市應屆生崗位的競爭指數排在第一梯隊的依次是廣州、深圳、蘇州、上海、北京和南京,第二梯隊為沈陽、無錫、西安和成都,第三梯次為其它二線城市。
從2013年各城市的應屆生崗位競爭指數圖可以看出,傳統的熱門城市“北上廣深”依然是應屆生求職第一站的首選。“逃離北上廣”的趨勢尚未成型,對于初涉職場的應屆生來說,大城市仍然是求職的夢想之地,這也就導致大城市的應屆生崗位競爭依然炙手可熱。值得關注的是,同屬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經濟區的蘇州和南京的應屆生崗位競爭不輸北上廣深,這與這些城市近年來的經濟飛速發展吸引大量求職者息息相關。
單從上海地區來看,近三年來的應屆生崗位競爭指數是逐年上升的,應屆生對上海的熱情并沒有受“逃離北上廣”的影響。
各大城市應屆生的平均薪酬
上海平均薪酬排名全國第一
智聯招聘數據顯示,應屆生平均月薪位居前十位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天津、杭州、重慶、成都、寧波、廈門。上海以平均月薪4859元居首,其次為北京,平均月薪為4746元,再次為深圳,平均月薪為4494元。
上海地區不同性質企業的應屆生崗位競爭指數
國企競爭最為激勵,民營企業競爭偏弱
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13年上海地區不同性質的企業的崗位競爭指數由高到低依次是:國企、合資、股份制企業、外商獨資、民營企業、上市公司、事業單位。
上海地區的國企數量并不多,但是上海大學生對國企的熱情顯然已超出國企職位的容納量,平均162人競爭1個國企崗位,競爭非常激烈。
民營企業雖然崗位占比最高,但是崗位競爭指數比較低,受知名度、規模等影響,應屆生對于民營企業的青睞程度非常低。
上海地區不同規模企業的應屆生崗位競爭指數
大中型企業倍受關注,100人以下小企業難受青睞
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13年上海地區不同規模的企業崗位競爭指數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1000人以上企業,500—999人企業,100—499人企業。而規模在20-99人以及20人以下的小型企業的整體職位量雖然不少,但崗位競爭指數卻明顯偏低,落差相比于最高的92人競爭一個崗位降到40人。
上海地區不同行業的應屆生崗位競爭指數
貿易/批發行業競爭激烈,IT/互聯網行業體量大,競爭程度偏弱
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13年上海地區不同行業的崗位競爭指數位居前五位的依次是:貿易/批發/零售業、能源/采掘/地質/石油加工、金融業、加工制造/儀表設備、交通運輸倉儲。
而職位量占比最高的IT/通信/電子/互聯網行業的崗位競爭指數卻位居中下游。近年來,新興行業發展迅速,該行業需要的人才也逐年攀升,值得求職者關注。
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上海的吸引力非常大,加之上海的崗位平均薪酬列居所有城市之首,使得上海的崗位競爭非常激烈,位居28個主要城市的第四位。在這樣的競爭形勢下,大學生可以考慮前往二線省會城市尋找發展機會,這些城市正處于經濟發展期,生活成本低,也是不錯的就業選擇。對于立志在上海立足的大學生來說,在求職受挫時,可以考慮中小企業或民營企業。這些企業雖然在企業知名度上不占優勢,但受益于團隊小、機會多,大學生鍛煉和成長的機會也會更多。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成長空間,對于初入職場的大學生來說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