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3年6月21日電 /美通社/ -- 截止到6月19日,由CCTV新聞頻道與智聯招聘聯合發起的《就業有“位”來》公益行動共向大學生提供了30000多個崗位,隨著活動的推進,央視新聞頻道又增加了《東方時空》、《共同關注》兩個欄目資源,和《新聞1+1》欄目共同支持該公益行動的推廣。
身為活動發起者之一和活動崗位的主要提供方,智聯招聘除了為參與活動的企業及大學生開辟招聘求職的綠色免費通道,也在智聯招聘首頁及全國70多個城市頁面公開宣傳了該公益活動。與此同時,及時匯總及分析“就業有位來”的崗位信息數據,管中窺豹,在畢業前夕為大學生提供更實際的幫助。
智聯招聘對“就業有位來”發布的崗位從城市分布、行業分布等角度進行了數據分析。結果顯示,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崗位需求量猛勁,居46大行業之首。該行業職位量占全部行業職位的10%,居首位。但崗位競爭指數并不樂觀,居中等偏下的位置。深入分析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發現民營企業的職位量占比高達61%。智聯招聘《2013大學生就業形勢報告》指出,受規模、知名度等影響,應屆生對于“皇糧”的熱衷程度依舊居高不下。而民營企業的急速擴張導致對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上漲。但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求職者對于民營企業的崗位并不熱衷。這也是導致互聯網行業人才難求的原因之一。
智聯招聘CEO郭盛表示,近年來互聯網行業快速膨脹,電子商務行業大浪淘沙后成長迅猛,對人才的需求量急速上漲,人才供不應求現象明顯。身處朝陽行業,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不容置疑,而且崗位基數大又包羅萬象,新興崗位還層出不窮。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讓網絡觸角漸漸向傳統企業延伸,互聯網行業人才供小于求的局面將會愈演愈烈。
《就業有“位”來》活動已持續近半月,從企業提供的崗位情況及大學生的投遞行為能夠看出,空缺崗位的分布以及大學生求職的偏好呈現出的是錯位局面。以互聯網行業為例,民營企業和小型企業均不是大學生關注的重點,與其說是大學生“就業難”,更多是“擇業難”。這樣的現象背后的原因是值得深思的,大學生在校期間對職位的接觸和了解甚少,對不同行業發展信息掌握也極為匱乏,盲目求職現象不難理解。
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不是近期能夠徹底解決的,如何讓大學生更早接觸到就業的真實信息?如何做到讓供需雙方信息溝通更加的順暢?高校、企業、大學生、招聘網站之間如何做好無縫對接?這也才是問題關鍵,而這些終究要交給市場來解決。就業有“位”來活動只能解燃眉之急,大學生就業市場亟待更加市場化和成熟化。
“就業有位來”活動簡介:
自6月3日起,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和智聯招聘攜手展開了共助大學生就業的公益活動 -- “就業有位來”;顒悠陂g,央視新聞和智聯招聘共同號召企業在活動平臺上發布針對大學生的崗位,央視新聞《新聞1+1》會每日截取部分職位滾動播出,智聯招聘也為廣大學子開通“綠色通道”( http://2013.zhaopin.com ),智聯招聘首頁首屏、校園頻道首頁、28個城市頻道均有活動入口。注:該活動企業發布所有招聘應屆畢業生的職位均是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