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登錄],新用戶?[免費注冊]
最新共享 
主頁 > 招聘獵頭
北森支招:招聘HR如何面對六大質疑
2014-7-23  字體  瀏覽量:

北京2014年7月23日電 /美通社/ -- 求職者和招聘HR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以及很多規則的缺失,讓弱勢的求職者一直處于被弱勢的狀態下。截止今天,市場上嘗試解決這兩條問題的產品、工具、解決方案在不斷的涌現,在千絲萬縷的表象中,人們發現有越來越多的中間平臺和工具,用不那么“以招聘HR為中心”的態度,給求職者帶來了更多的曙光,北森提出了6點質疑,希望能夠引發招聘HR做更多的反思:

第一點:究竟是誰在招聘誰?

上文提到的最后一句亮了,在這個行業誰是誰的誰呀?如果不是雙向的利益相關(招聘HR要完成招聘任務,求職者要換工作),一個招聘HR和一個求職者永遠不會有建立連接,不會有發生對話這種行為發生。我們都知道招聘HR擁有對雇主內部信息掌握更多的競爭優勢,但是人們不一定思考過:其實求職者從另外的角度擁有更多雇主外部信息的優勢(如雇主競爭對手給的Offer是2倍以上,招聘HR客觀上不一定能夠輕易獲得同樣的信息優勢)。后者的這種優勢是一種更具競爭力、更具生命力的競爭優勢。

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為中心是很早已成的事實,盡早意識到招聘HR在某種情況下也會處于競爭的劣勢,也會是變成“弱勢群體”,就能越早開放自己的心態,實在不行,那就再靜下來問一遍自己“究竟是誰在招聘誰?”

第二點:用更開放的心態來看待求職者,你在懼怕什么?

更開放體現在方方面面很多的細節:時間的碎片化可能會使招聘HR的工作時間必須具備更高的靈活性,例如昨天發出Offer的求職者可能在頭天晚上做了深度思考后有了新的問題想咨詢;工作的移動化可能需要招聘HR在電梯里用IPAD給用人經理初步看下匹配的求職者信息;或者給到招聘HR自己個人的微信號;或者不再是丟掉一份不匹配的簡歷再也不管,而是候選人加入到行業人才群組里面;招聘HR們不得不面對更多工作內和工作外、公家與私人不同維度下的情況。而以上這些情況,都從客觀上要求招聘HR必須具備更開發的心態。

用更開放的心態看待求職者可能是變換競爭優勢的一個路徑,現在工作有了更多的不確定性,順應著不確定性就需要在靈活性上做更多的準備,調整更開放的心態應該還只是準備的第一步。

第三點:越來越多的招聘行為個人化,為什么還是冷冰冰的官方口吻?

招聘是企業級的一種行為過程,但是更加個人化是否會有更好更長久的結果產生呢,這是肯定的,因為“人”與“人”更容易發生情感的連接和互動。社交類、移動類工具和產品的盛行,讓招聘HR建立和塑造個人品牌,擴大個人的社交影響力有了更多的方式方法。除此之外,招聘行為的個人化,能夠讓招聘HR獲取到更多有價值的人才市場信息以及結識更多的求職者人脈。個人化的行為沒有刻意的建立人才供應鏈,但是水到渠成。

或許人們還沒有意識到招聘行為的個人化趨勢,但事實上優秀求職者與招聘HR基于職業機會信息的社交需求已經早就存在(在有了覆蓋更高質量求職者的渠道上,不要只留下用于接收應聘的郵箱),只是現在有了更多用于這樣社交目的的工具和產品了,求職者已經在大面積使用了,招聘HR還在等什么呢?難道對高質量求職者在領英上添加個人為“一度”好友不抱任何期待嗎?

第四點:不是招聘渠道太少,是招聘渠道太多了吧?

對于大部分匹配的求職者而言,一家雇主的一個機會他并不是完全沒有一點了解,無論是表面能看到的還是內部更加真實的信息。很多時候可能就是那么最后一公里的距離,招聘HR就連接上求職者了,只是在這個關鍵時刻,招聘HR放棄了。越是優秀的求職者,越需要細致的、個人化的方式才能獲取到。太多的渠道分散減弱了招聘HR的效率,尤其是在尋找匹配求職者的渠道深度上,導致招聘HR永遠在尋找“外面的”、“下一個”求職者的循環里面。比如說內部推薦渠道,內部推薦應該是雇主最值得研究思考和進行資源投入的渠道。

招聘渠道太多,增加的不僅僅是管理成本。用“用戶思維“來看待求職者,根據校招、社招人群劃分求職者類型可能已經過時了,根據”被動求職者“和”主動求職者“來劃分可能會更加細致,更加有利于雇主招聘營銷策略的制定和有效的傳播溝通,所以不妨再問問自己:渠道還不夠嗎?

 

第五點:薪資面議就是耍流氓,你還要耍多久?

有過分的能力自然會提過分的要求,薪資面議依舊是在增加信息不對稱來鞏固招聘HR的競爭優勢。在人才搶奪大戰越演越烈的趨勢下,這種障礙變得更加沒有意義。不同水平和狀態的求職者對雇主信息了解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其實我們再有更多一點的“產品思維“,完全可以在將”人才獲取鏈條上“將很多東西分門別類的”產品化“,以此來滿足求職者的需求。一方面是上文也提及過的賣方市場再向買方市場轉變,如果偏激一點純粹就是在很直白的告訴優秀的求職者:“您上別家吧,我們這邊面議”。

真正的競爭優勢應該是不卑不亢,但是起碼要更有一點“求職者“思維(用戶思維),更多一些情感連接和互動,哪天招聘HR找工作時也一定先關心薪資范圍究竟是多少對不對?

第六點:什么時候停止簡歷的“物理堆積轉向創造求職者的“化學反應”?

對于大部分雇主招聘HR而言,獲取一份簡歷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成功吸引匹配的候選人,大部分所謂的“人才庫“只是簡歷的“物理堆積”,并沒有挖掘出求職者之間、求職者與招聘HR之間進行社交衍生出來的價值。用產品思維、用戶思維的話,雇主需要連接更多的外部候選人,并且讓內部員工參與形成”人才社區“(這也是開放心態的表現形式之一),產品思維是要求雇主把”人才社區“有形化形成一個”產品“,這個”產品“服務于廣大求職者,激活和互動更多優秀的被動求職者,只有這樣才會有“化學反應”,有了這個有形化的“人才社區“,雇主的招聘營銷策略、雇主品牌傳播策略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和落地。

從長期人才關系管理,讓內部員工和外部候選人建立連接,到強化內部/外部推薦機制、加強推薦過程激勵(推薦源、推薦路徑、推薦流程管理),在求職者入職前那些日日夜夜,招聘HR所發生的各種行為習慣還有很多提升的空間,如果有動態鮮活的、有良好社區氛圍的求職者職業社區,那么完成招聘任務量是否會更加得心應手?因為招聘壓根不是一個簡單的階段性結果,而是一個長期過程。

沒有不同的聲音,不可能引發思考,更不用談落地的招聘創新。以上6點質疑可能略有偏頗不夠全面,但是早日重新開始思考招聘一定會給雇主、給招聘HR個人帶來先發的優勢。招聘HR不可能永遠擁有主動權,在“連接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今天,求職者也不會一直處于被動的狀態。

關于北森

北森,中國人才管理第一品牌人才管理軟件開創者。成立于2002年,是中國起步最早的人才管理企業,十一年來,一直專注于人才管理技術的研究。經歷和推動了中國人才管理的發展進程。2010年9月,北森推出了國內第一個人才管理云計算平臺iTalent,在這個平臺上,人才測評系統、招聘管理系統、績效管理系統、繼任與發展系統、360度評估反饋系統、員工調查系統、移動考試中心等產品得以無縫整合。其中,北森招聘管理系統的客戶保有量穩居業內第一,客戶涵蓋了中國移動、中國石化、工商銀行、蒙牛、京東、中糧、新東方、支付寶、農夫山泉等大中型客戶共3500家。

第一資源活動&會展
薪酬訓練營
調研報告下載
微信公眾平臺

如何添加“第一資源”微信公眾平臺?

1、二維碼掃描:可在手機上登錄微信選擇“添加朋友”=》掃一掃,將攝像頭對準二維碼圖片約2~3秒、即可識別并加載微信的基本資料,添加好友;

2、按號碼查找:通過輸入“微信公眾賬號/微信號”查找添加好友;
微信公眾賬號:第一資源
微信號:tophr-China

卓越人力資源服務解決方案
SAP中國 ADP
北森 中智咨詢
怡賽 愛康國賓
肯耐珂薩 關愛通
MERCER 科銳國際
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久久老司机精品网站导航|嫖妓丰满肥熟妇在线精品|色九月亚洲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