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80后張亮和大學同學聚會,茶余飯后大家聊起了工作生活,沒想到同學們抱怨最多的竟然是加班。“早上7點出門,著急著送完孩子上學,然后從城西趕到錢江新城,路上最少也要花一個半小時。有時候遇上堵車,一不小心就遲到了,到單位看到的第一張臉就是老板的臭臉。”從事廣告工作的蔡航大吐苦水,“到了下班時間,這時候老板倒不著急了,說要開個會,餓著肚子聽他大談一個小時,而且這都是常有的事。”
蔡航這番話迅速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張亮調侃道,“現在,加班已經成為企業文化,正常下班就像中彩票,能趕著看新聞聯播的時間到家就是享受!”
上班要求準時下班則無償加班
據新華網報道,在2014年中國白領加班城市排行榜中,杭州以72%的加班率位居榜首。當長期被動加班和無償加班成為常態,白領們如何看待按時上下班問題?
從事IT類崗位的余賢軍坦言,“像我們程序員加班是普遍的,但好在我們公司允許一年有40次遲到的指標,允許在9點-10點到達公司,在消耗完這些指標之前允許遲到。這樣的話遇到前一天加班太晚,第二天還可以睡個懶覺,處理點私事。我覺得這樣的做法是比較人性化的。”
同樣經常遭遇老板下班開會的網友“花菜”就表示,“如果老板不能按時下班,還要求員工按時上班,這簡直是‘流氓行為’。自己沒有做到按時上下班,憑什么要求員工一天24小時守在崗位上?按時上班意味著按時下班,這是對員工的一種基本尊重跟平等。”
“花菜”因不能忍受這樣的老板而選擇了跳槽,而且他還建議像他一樣遭遇上班打卡,下班開會的朋友盡早跳槽。
從事媒體工作的汪洋表示,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上班時間相對自由,公司的打卡制度也全靠自覺。“現在更多的工作考核和評價是由產出與業績來衡量的,是否按時上班并非很重要,員工自己會安排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成工作。”
在實行雙軌制公司工作的小潘表示,“我們公司按照具體崗位來區分的,某些崗位規定按時上下班,某些崗位不能按時下班,經常無償加班的,那對上班時間很靈活。”
下班開會白領會為此跳槽?
對于加班,可能更多的白領會選擇敢怒不敢言,而對于老板下班時間拖著員工開會,白領們可能比對加班存在更多的意見,嚴重者直接導致員工出走,人才流失。
“加班本來就不太得人心,但工作效率高點還能自己控制回家的時間,但是老板一開會,什么時候能走就不得而知了。”蔡航說。
“花菜”是這樣描述自己跳槽的想法的,“我想說大家一天干下來都累了,老婆電話短信催了,還餓著肚子你能指望會議上討論出什么高明的方案來。就算發現了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第二天又遺忘了50%,然后執行又出問題了。這樣的開會簡直是浪費大家時間,提了幾次意見,老板沒改善,我就走了。”
已經做到中層管理的張亮對開會分享了自己公司的經驗,“開會肯定是上午最好。想讓員工短期加班,就壓進度;但想讓員工長期加班,除了壓進度,一定要有明確的有償加班體系,而且還需要必要的物質鼓勵。”
“我們公司是一個項目型的公司,在平時的工作中,節奏快的部門,每天晚上要求員工寫日報,老板自己在家看完日報匯總問題,第二天晨會針對關鍵點具體討論10分鐘解決。10分鐘搞不定的問題說明很有深度,一幫人七嘴八舌是想不出來的。當老板一個人拿不定主意,或者需要多方協調的時候,他會找幾個能力強的負責人,進行小范圍的頭腦風暴,盡量少占用一堆人的時間。如果是個別員工的問題,就不要把大家拖到一起聽他指點江山了?梢曰貜袜]件,然后單獨溝通和解決問題,這樣的效率最高。”張亮說。
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的謝達明也在工作中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因為我們會遇到一些突發的情況,COO經常趕在大家走之前到公司開臨時性的會議談方案,之后有同事針對占用下班時間給COO提了建議,把會議時間提前到下班前半小時,COO同意了。其實,我們挺理解老大的,畢竟他們也挺忙的,而且他們的時間未必是自己的時間。開會肯定是為了解決重要的問題,這個時候溝通很重要,在競爭如此激烈的行業因為加班開會而離職,我認為這種做法并不職業。”
對于加班開會,正在創業的葉大明有自己看法,“作為員工,尤其是在創業型團隊,加班是很正常的事情,團隊需要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標,大家都能夠認同,老板也需要有寬廣的胸懷,體貼自己的員工,相互理解,充分信任,獎懲合理,這樣才能使團隊發揮出更高的效率。老板和員工的付出都需要得到實際的成果,這其中帶來的成就感,我想比計較拿多少獎金,加多長時間班都更有意義?傊,心態很重要,不管你遇到多么糟糕的老板,先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