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再就業者來說,找工作時所考慮的問題更加周全,對工作的薪酬、福利待遇等條件的要求也更為苛刻。7月4日,第9屆“圣地金橋”中高級人才招聘會在濟寧市人才市場舉行。記者在現場采訪時發現,不少再就業求職者對新職業的前景、工作環境及氛圍有了更多要求,容不得有一點“小瑕疵”。
畢業兩年連跳四次槽,小王說這次要穩定下來
“公司地點在哪兒?雙休嗎?有保險嗎……”在當天的招聘會現場,再就業求職者王輝認真地詢問工作的細節問題,對于有意向的工作崗位,他都會拋出一連串問題。王輝心目中的理想工作是這樣的:交通方便、工作輕松、福利好、工資過得去。他說,在工資要求不高的前提下,其他條件他“不將就”。
自從2013年大學畢業后,王輝已經換了4份工作。王輝的第一份工作是高新區一家物流公司的后勤,工作內容主要是處理工作中的零碎小事,平時不太忙,但覺得很枯燥,沒發展前途。三個月后,他找到了一份收入可觀、工作環境不錯的工作,但是還沒過試用期他又遞交了辭職信,原因是公司地理位置太偏,上下班不方便。之后,他如愿在市區找了第三份工作,但是因和同事發生矛盾,又辭掉了第三份工作。一個月前,他因工作氛圍不好,從一家外貿公司辭職。“公司不大,長期出差,很枯燥。”
盡管畢業兩年多了,但是由于持續跳槽,他并沒有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重新找工作時,他也沒有絕對的優勢。但是這次再找工作時,王輝變得更加認真了。“都畢業兩年,是時候該找一份工作穩定下來了。”
記者在采訪時發現,不少再就業求職者離開上一份工作的原因普遍是“自己不滿意,主動辭職”、“工資太低”、“工作環境差”……
一家外貿公司的招聘負責人張潔告訴記者,公司年初共招收了5名新人,而現在僅剩下一個人了。“他們的辭職理由令人匪夷所思,和同事發生點不愉快,說辭職就辭職了。”
用人單位對再就業求職者的態度褒貶不一市
人才市場的統計數據顯示,6月份,市人才市場招聘單位數量有所增加,但提供崗位數減少了9.9%,求職人數增加了15.7%。機械加工行業一線技術工人、建筑行業技術員、銷售人員、培訓機構教師及行政類崗位減少較多; 在崗人員、就業轉失業及初次就業人員數量有所增加。
招聘會當天,記者在現場轉了一圈后發現,不少求職者都有一個和王輝一樣的標簽——再就業求職者。他們雖然不是職場新人,但是沒有職場老人所應具有的工作經驗。
“用人單位對于再就業求職者的態度褒貶不一,有人認為,有了職場經歷,適應性強,也有人認為頻繁跳槽,缺乏對公司的忠誠度。”高新區某科技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楊會芳說,公司在招收一名新員工時,會首先考慮他能否給企業帶來經濟價值。對于一名人事專員來說,如果招收來的新員工,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便是一次失敗的招聘。“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這是電視劇《劉老根》里面的一句經典臺詞,追求幸;蛘呖鞓返墓ぷ魇90后們悄然發生改變的一個擇業觀念。“一定要在工作中融入自己的興趣,把工作當成一種享受,這樣才能心甘情愿為公司效力。”有了三次跳槽經歷的大學生小雪如此描述自己的擇業觀;蛟S正是秉承著這種“快樂至上”的心態,職場新人的跳槽頻率越來越高。專業人士建議,在求職時,要理性對待工作中的每一個問題,端正求職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