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低油價痛恨到咬牙切齒的不僅是國內油服公司,國際油氣、油服巨頭從去年就開啟了“過冬”模式,紛紛削減開支并大幅裁員。
?松梨、雪佛龍、BP、殼牌、道達爾等石油巨頭進一步收縮上游勘探開采的投資,并進一步剝離非核心資產,砍掉一切可以砍掉的開支。例如,殼牌2015 年投資規模將低于去年,未來3 年將削減投資150 億美元;BP今年的資本支出將從此前預計的240-260 億美元大幅削減至約200 億美元,大幅削減了40-60億美元。
基于“唇亡齒寒”的邏輯,在石油巨頭都紛紛勒緊褲腰帶的情況下,產業高度依賴石油上游的油服公司們也被迫“降本裁員”。截至2014年底,國際四大油服巨頭斯倫貝謝、哈里伯頓、貝克休斯和威德福,開始紛紛裁員自保。截至2015年3月,斯倫貝謝已裁員9000人,貝克休斯裁員7000人,哈里伯頓裁員6400人,威德福裁員8000人。
準備繼續過冬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13日發布的月報給油服公司們帶來了利好與希望。歐佩克將2015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幅上調10萬桶,至128萬桶/天。同時,歐佩克還將全球2016年對OPEC原油需求預估上調86萬桶/天,至3007萬桶/天。
歐佩克表示,隨著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原油需求回升以及美國頁巖油及其他地區原油供給放緩,2016年原油市場供求關系將更趨于平衡。
但對上述利好,國際原油市場似乎并不買單。國際油價小幅回升后又重現陷入下跌通道。
卓創資訊原油高級分析師朱春凱表示,盡管歐佩克對原油市場長期前景看好,“但目前原油市場的過剩,歸根結底是在供給端,而不是需求端。供應增速超過需求增速才是問題的核心”。
“中國需求增速放緩,對國際原油市場的影響也不容小覷。目前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60%,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國內的油氣生產也面臨產能過剩、產品過剩等問題。”朱春凱預計,今年下半年,國際原油市場的環境不會比上半年有太大改觀,供過于求的過剩局面將延續,油價也極有可能在低位震蕩,很難大幅反彈。
“下半年油服行業還將迎來一次大洗牌。”朱春凱認為,下半年,油服公司將面臨嚴峻的考驗。那些資金少、規模小及技術落后的油服企業有可能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油服公司最好早些做好下半年繼續過冬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