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去年以來已取消149項職業資格的基礎上, 再取消網絡廣告經紀人、注冊電子貿易師、 全國外貿業務員、 港口裝卸工等62項職業資格,旨在通過改革釋放創業創新活力。
會議要求, 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繼續集中取消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對國務院部門設置實施的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準入類職業資格,以及國務院行業部門和全國性行業協會、學會自行設置的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一律取消; 有法律法規依據, 但與國家安全、 公共安全、 公民人身財產安全關系不密切或不宜采取職業資格方式管理的, 按程序提請修訂法律法規后予以取消。
人社部副部長湯濤認為, 職業資格制度自建立以來, 在推動人們學習技術、鉆研業務、 提高技能方面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尤其是準入類職業資格,依照國家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設置,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食品安全等方面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經過多年的發展, 職業資格制度存在3大突出問題: 第一是太多太重, 職業資格制度實行以后,由于缺少一個大的框架設計, 使得很多地方和行業協會設置了不少職業資格, 而且重復量很大; 第二是有些組織、 協會、 學會在實施職業資格制度的過程中, 監督管理上做得不夠好, 職業資格考試和培訓分離、 鑒定和培訓分離做得還不夠;第三是有些職業資格是水平評價類的, 但是有的地方把它作為準入類的。 一大批職業資格認定已經不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要求。
“在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的發展背景下,職業資格不能成為就業創業的門檻。” 湯濤表示, 減少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工作是簡政放權的一個重要內容。在職業資格管理上也要把該放的徹底放開, 該減的徹底減掉, 同時把該清理的徹底清除好, 不留尾巴、不留死角、 不搞變通。 要針對現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轉型升級的新形勢,進一步把減少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工作做得更好。
下一步要抓緊建立國家職業資格管理長效機制, 向社會公布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 一方面, 在目錄之外不得開展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工作;另一方面, 通過建立科學的國家職業資格體系, 促進各類人才脫穎而出,提升更多產業、 崗位的勞動和工作品質,推動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 讓廣大勞動者更好施展創業創新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