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案例增長近四成 醫藥業并購擴張馬不停蹄
股市經歷了冰火兩重天,但醫藥公司資本運作速度并未放緩。今年上半年,醫藥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案例達149起,較去年同期的109起增長36%。從標的資產來看,以化藥、中藥生產為主的制藥領域并購案高達47起,約占上半年并購案總數的三成。同時,生物技術、醫療設備、醫療服務、移動醫療等細分領域的并購也有明顯增長。
2015年我國醫藥市場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但國內醫藥產業結構分布并不合理,醫藥企業“多小散亂差”的局面多年來一直沒有多大改變,制藥企業達1.3萬家,藥品商業企業達42萬家,藥品仿制藥比例則多達90%。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業內企業家、專家及研究員后發現,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醫藥行業未來一段時期的并購步伐將加快。
并購步伐加快
上半年,醫藥板塊并購此起彼伏,149起行業整合交易額約300億元,并購案例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6%。其中數額最大的案例當屬友搏藥業斥資65億元借殼九芝堂。友搏藥業專注于中藥創新藥物的研發,主營產品疏血通注射液為國內第一個動物復方水針劑型品種。本次交易完成后,友搏藥業將實現借殼上市,“涌金系”將九芝堂控股權轉手于李振國。
國企改革方面,今年4月華潤雙鶴(600062)37億元收購華潤賽科100%股權,開啟華潤集團醫藥資產整合大幕。華潤賽科系華潤雙鶴大股東北藥集團旗下資產,將華潤賽科注入上市公司后,華潤雙鶴將增加在心血管、泌尿系統用藥領域的產品儲備;同時,華潤醫藥集團的化藥業務也將集中于一個統一平臺。
此外,哈藥股份(600664)、紅日藥業(300026)、金城醫藥(300233)等藥企也均在今年上半年先后披露了十億元級別以上的并購重組方案,標的資產紛紛鎖定中藥、化藥生產企業。
與去年上半年的并購趨勢存在的明顯差異是,醫藥上市公司針對生物科技領域的并購擴張大幅增加。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以來,藥企加碼生物科技的并購案例共24起,而去年同期案例僅8起。
其中,迪瑞醫藥斥資5.5億元收購體外診斷試劑企業寧波瑞源51%股權,由此成為上半年生物科技領域最大并購案。迪瑞醫療(300396)是國內少數具備體外診斷儀器研發制造能力的企業,而此次收購旨在加碼體外診斷試劑業務。公司表示,本次交易將使得公司的體外診斷試劑生產能力得到提升,可在向終端客戶提供診斷儀器的同時,持續供給診斷試劑,實現產業鏈整合,增加用戶黏性。
梳理該細分領域的并購不難發現,夯實主營擴充產業鏈系上市公司并購生物科技資產的主要目的,或借助標的公司拓展市場,或共享標的公司的區域、用戶資源,甚至通過并購可直接涉足新興市場、創新的技術手段,可謂一舉多得。
綜合分析2015年的并購案例發現,各細分行業并購的熱度與行業集中度呈現反相關性,與估值倍數呈正相關。在各細分行業中,整體盈利能力較強,則主動退出的企業比較少,并購成為行業集中度提升的主要推手和必然選擇。上半年,一級市場估值集中在10-20倍,各細分行業二級市場估值在20-80倍之間,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行業估值持續在50倍以上。估值差距吸引上市公司和被并購企業積極參與并購以實現資產證券化。相比醫藥流通行業和制藥行業,醫療服務和醫療器械并購特別活躍,這與行業相關政策及自身的變化存在很大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