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中興視通對外宣布,前聯通電子商務部副總,華翔聯信副總經理林劍鋒將于9月份正式加入中興視通。而現在距林劍鋒離開聯通加入華翔聯信才剛剛滿一年。
一年的時間便讓曾在廣州聯通、聯通電子商務部等職務任職多年的林劍鋒呆不下去了,而這并非個案,而是普遍現象。
僅以加入華翔聯信的運營商人為例,在去年獲得牌照之后,華翔聯信便陸續從中國聯通挖來大批高管,其中包括原中國聯通副總李剛的秘書王永剛、中國聯通信息化和電子商務事業部副總經理宋麗梅、市場部副總經理江大君、電子商務部副總經理林劍鋒等管理層人士。但王永剛在任職僅一年時間就辦理了離職手續,其他多位人士也去向未明。
去年底,愛施德發布公告證實負責轉售業務的高管呂保平(原中國聯通客戶部產品處處長)、總監張林苗(原中國聯通安徽公司客戶事業部總監)在任職僅半年時間后,便陸續離職。
同一時期離職的高管還有話機世界移動轉售總裁江衛平(原中國聯通溫州公司總經理)、國美集團副總裁劉誠明(原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等。
眾多運營商人才從虛商離職已經不能簡單的歸結為個人問題,這明顯是虛商整個行業所帶來的問題。
此前,筆者寫了一篇名為《一封虛商高管的離職信:缺的不是漫山遍野的戰斗》文章就表述過,運營商人才帶著理想來到虛商,卻面臨著不受重視的現狀。雖然,企業對外宣傳時在說給這些運營商人極大的自主權,但到具體業務進行時仍會遇到各種阻礙。
這些阻礙不僅有組織流程、企業戰略、人員配置等問題,還有著市場、政策等方方面面的問題。而這些在運營商里并不存在,從運營商里出來的人才很難適應這些改變。同時,業務發展不順,企業無心發展虛商業務也讓運營商人寒心,這不可避免的就出現各種離職,工作不用心的問題。
此外,過大的考核壓力,如獎懲機制與短期的用戶發展目標結合起來,也誘發了團隊的動蕩。
對此,業內專家認為,虛擬運營商的老板在申請牌照的時候表示,準備三五年都不考慮盈利的問題,但這種態度在實際運營中發生了動搖。目前看到,有的虛擬運營商給經營團隊下達的指標已經有短期盈利的指標。
這導致虛擬運營商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民營企業不考慮盈利肯定不現實。這就需要虛商在運營之前,要考慮長期的發展目標,進行頂層設計。如果放棄了長期考慮,而過多考慮短期的盈利,就造成了經營團隊的壓力瞬間增大。
此外,現在有些轉售企業把移動轉售業務作為轉型的引擎,把將企業轉型的寶全押在轉售業務上;有些企業把轉售業務是作為資本運作的跳板,而本身沒有考慮轉售業務怎么發展;有些則是將原有業務完全拋棄只做轉售業務徹底實現企業的轉型。這些不同定位的企業為各自經營團隊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挑戰和壓力。而這些則是此前進入虛擬運營商的人才沒有考慮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