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大電信運營商各自召開高層調整的會議,此前坊間一直爭相傳播的三大運營商換帥工作終于塵埃落定。數年間,中國移動先后辭別了王建宙、奚國華兩位掌舵人,如今迎來尚冰這位并不陌生的“新面孔”,這頭“奔跑的大象”又一次站在了新征程的十字路口。
臨“危”受命
從近期先后公布的三大運營商的半年報看,中國移動依舊是占據了國內電信市場的主導地位。雖說主要競爭對手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各自取得一定的進步,但依舊難以匹敵在4G市場“王者歸來”的中國移動。從利潤水平來看,中國移動占據了上半年國內電信市場過半的利潤份額;從4G用戶增長來看,錯失了TDD和4G發展先動優勢的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更是難以抵擋,一方面坐看中國移動瘋狂收獲4G用戶、加速2G/3G用戶向4G轉換,另一方面是自己千辛萬苦累積起來的3G用戶有被中國移動回搶的危險。這種態勢下,尚冰接手中國移動看似并無太大難度。
但是,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卻發現強大的中國移動依然面臨著危機四伏的境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是關鍵財務指標持續下滑。仔細解讀今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的半年報,再結合近4年來中國移動的各類報表加以分析,不難看出中國移動的EBITDA率和利潤增長率正處于明顯持續下滑的狀態。前者是用于評價企業的財務健康度,雖然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三大運營商在國資委的要求下都陸續收減各類營銷成本,但在4G網絡建設的剛性投入之下,EBITDA率指標短期內依舊難有起色。利潤增長率則是反映了企業盈利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傳統電信業務已經告別了“明星產品”時代,進入規模巨大但增長緩慢、利潤水平波動走低的成熟期。雖然中國移動依舊家大業大,但如何擺脫“溫水煮青蛙”的尷尬,則需要自上而下的警醒。
其次是人員隊伍備受降薪和流失困擾。之前中國移動的降薪行動雖然主要是針對二級經理以上干部,但對于廣大基層員工而言,也不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惴惴不安。然而更為嚴峻的問題是,在此番高調的降薪行動之前,不少地方的省市分公司已經出現人員流失甚至大規模離職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出自干部員工對運營商未來前景的彷徨和失落,發展信心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國移動普遍的入職門檻高、干部員工素質好,新的用人單位對這種“來之能戰”的人才自然十分歡迎。此外,由于移動公司與外部合作單位的往來密切,干部員工對電信行業和移動互聯網行業的理解掌握較深,這給干部員工跳槽到互聯網企業、虛擬運營商等往日合作單位,甚至自行創業都創造了良好條件。換帥之后會不會給各級骨干力量帶來震動和沖擊,如何留住人才、穩定軍心等也是各級干部員工密切關注的焦點。
再次是新增長曲線難以為繼。與傳統業務式微相對的是以流量為代表的新業務快速增量,但快速增量卻未能帶來收入和利潤的同步增長。對外由于市場和消費者降價呼聲的日益高漲、對內由于粗放經營和惡性競爭,使得價格體系難以堅守,新增長曲線未能起到預想的成果,反而使管道化現象日益嚴重,價值鏈中高附加價值部分逐漸流失。
最后是未來前景何去何從。過去幾年中,面對移動互聯網的新競爭,中國移動和其他兩家運營商并沒有太好的應對策略,對公司前景的不可預期直接反映在各級干部員工的心理狀態上,面對移動互聯網行業的高速發展和生活成本日益高漲的壓力,如何激發干部員工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以“再次創業”的激情迎接未來的挑戰,是中國移動和其他運營商都面臨的共同選擇。
由此可見,以上種種困難對于有想法、有魄力的領導者而言都是繞不開的坎兒,接手中國移動昔日輝煌容易,但開創未來新輝煌的困難可想而知。
華麗轉身
眾所周知,尚冰在工信部任職副部長期間,連續數年參加了運營商的年度工作會議,并且在會議講話中多次提到了“服務兩化深度融合”、“創新驅動發展,激活企業行業活力”等期望。接手中國移動之后,則是如何將期望轉化為現實的挑戰。雖然面對種種挑戰,但中國移動依舊擁有全球數量最大的移動通信用戶,而當下國內電信市場、移動互聯網市場也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實現中國移動這頭大象的“華麗轉身”并非沒有可能。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加強新業務基礎平臺建設。目前中國移動的主要業務都是依賴于移動通信網絡,近年來雖然陸續加大了IDC/MDC/VDC等面向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業務布局,但依然無法滿足高速增長的用戶需求。除此之外,云計算與大數據的建設,面向集團客戶、家庭客戶和個人客戶三大市場(特別是集團客戶市場)的應用與服務目前依然處于初級探索階段,與阿里巴巴、騰訊等新型競爭對手在新領域的競爭,中國移動還需要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加大投入力度,以新平臺作為未來業務發展的根基。
其次是優化業務模式。雖然移動互聯網的改革已經開始深入市場各個領域,但中國移動依然還是墨守成規沿襲傳統模式。以高速增長的流量業務為例,智能管道服務和靈活定價體系依舊停留在研究和嘗試階段,無法通過客戶的業務行為來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資費,以爭取更高的利益。而這種無差別的業務模式,也是造成流量等新業務價格持續下滑的重要原因。當然,優化業務模式和“降價提速”之間并不矛盾,就好像機動車性能不斷提升,價格不斷下降,但輝騰始終不可能下降到賽歐的價位,這是由于產品層次和客戶需求不同決定的。中國移動應當加強客戶和市場研究,以更大釋放龐大用戶群的價值,謀求更好的可持續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