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微軟和Snapchat有什么共同點?
答案是,他們在過去幾個月里都進行了裁員。
科技公司裁員的原因雖然各種各樣,但這與巨額資金涌入以及動輒數十億美元的創立聲明形成了有趣的鮮明對比。
雖然科技產業看似一派繁榮(有人認為,處在或瀕臨危險的泡沫水平),但科技公司們卻正在削減開支,并解聘員工。
問題在于,裁員究竟是一個健康的信號——反映出井井有條的企業正在采取準確措施避免過度擴張,還是市場變化的“早期危險”信號。
風險投資公司Goodwater Capital聯合創始人錢智華(Chi-Hua Chien)表示:“目前有一種普遍的情緒認為,科技融資市場每一個階段都變得越來越困難。”
他指出,Twitter和初創公司Flipagram的裁員很可能不盡相同。但他說:“精明的董事會已經著眼于收縮固定開支、精簡機構。我們將在接下來幾個季度中看到更多裁員現象。”
老牌VS先鋒
科技行業巨頭惠普和微軟今年已經裁減了數千名員工。這兩家老牌公司先后精簡和重組了老化的業務。
像Groupon和Living Social這樣最近有過裁員的公司也屬于身陷困境。
但是,裁員已經波及到新興的手機和社交應用。這些公司可是當今科技產業的先鋒力量。
想想上周發生的事:
Flipagram(一款圖片記事App)削減了20%的崗位;
Zomato(總部位于印度、估值10億美元的餐飲類初創公司,收購了餐廳推薦應用Urban Spoon)裁減300個崗位,大部分位于美國;
Snapchat解散了一個原創內容開發組,據稱還將解雇約數十名員工(盡管公司表示其中一些人將被重新安置)。
之后,Twitter周四表示將削減336個崗位,占公司員工總數的8%。
Twitter的掙扎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Twitter最大的問題并非是公司開支,而是其用戶量增長后繼無力。Twitter多年來一直虧損,但這在此前從未令投資者感到困擾。因此,Twitter決定裁減員工、而非在新的增長性業務中重新派遣員工,這是值得關注的。
此外,Twitter還不是一家普普通通的公司。它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恢復期中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初創企業。它于2013年上市,是將舊金山定位為美國科技之都的主力企業。
系好安全帶
如今連Twitter看上去都搖搖欲墜、其數百名員工正要打包走人,那么當你看到共享經濟初創公司、餐廳和地產公司接二連三地裁員,請不要感到驚訝。因為所有這些公司都互相聯系,都依賴于不斷增多的、花錢大手大腳的技術人員。
裁員僅是市場惡化的一個征兆——在泡沫破裂后,不斷攀升的現金消耗水平、激增的應收賬款以及破產申請都會接踵而至。IPO也會大大減少。
這將我們帶回到Twitter上來。Square上周提交了IPO申請,這是科技行業最被看好的IPO。這家總部位于舊金山的移動支付公司與Twitter有著同一位CEO——杰克-多爾西。
Square在過去三年中虧損了數百萬美元,并沒有顯露出任何好轉跡象。
跟蹤研究初創企業表現的丹尼爾-莫里爾(Danielle Morrill)認為,Square選擇在公開市場融資,僅僅是因為它不能在私募市場(private market)獲得能夠讓它滿意的價格。
這聽上去很像是造成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的“更大傻瓜”理論("greater fool" theory),而這對于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來說并不是什么吉兆。
Square的IPO有可能像2013年Twitter上市一樣大獲成功。但如果Square的IPO失敗了,那么準備迎接更多裁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