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校園招聘季,一大批企業將要開始新一輪的征戰,加入到搶奪高校精英人才的大軍中。高質量簡歷少,吸引難,篩選慢,成本高——似乎每年都面臨著同樣的困難,每年都沒有明確的解決方案,越來越多的企業把關注點放在了數據分析上,期望從數據分析結果中挖掘線索,找到突破。那么,校招中可利用的數據都有哪些,可以做什么分析,讓我們來看看數據能幫助校招做些什么。
一、你的目標人才都在哪,有多少? ——人才供給分布
1.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盡管每年巡回宣講的省市都差不多,但是不同類型的生源卻是每年都在變化,去目標院校之前提前做好功課,了解清楚目標院校目標專業的畢業生源數量,對計劃的制定和完成至關重要。
2. 有了各個地區、目標院校和目標專業的生源數量后,需要進一步預估有多少畢業生會找工作,換句話說,即使鎖定了目標人才,還要明確有真實的求職意向的生源量有多少,如果不清楚,很有可能會錯誤的估計人才供應量,從而導致計劃無法完成。分析目標生源的畢業去向,可以更精確的預計目標生源的數量,以制定更為合理的招聘計劃。
了解目標人才的分布和人才供給,是理性制定招聘計劃的關鍵,也關系著招聘計劃是否可以順利完成,因此,在制定招聘計劃前,有必要對目標生源情況做精細化的統計分析。
二、你的競爭對手是什么情況? ——人才需求分布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對人才市場的了解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需要仔細分析同行業競爭對手的情況,才能做好應對準備。行業趨勢分析就是其中最常用的。隨著人力資源領域對大數據的關注,越來越多的HR開始關注數據趨勢,期望通過趨勢的走向,對當下的工作有一定的預估,讓校園招聘的過程更好掌控。
1.近年來,校園招聘的啟動時間在逐年前移——即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更早啟動校招,包括與目標院校老師提前接觸,更早張貼校園海報、更早通過建立微信群,邀請關注微信號等方式推廣企業品牌,讓學生盡可能早的對企業產生良好印象。掌握每年的校招啟動時間,每年關注本行業的這一變化趨勢,才能預測同行業競爭對手的變化,跟上形勢,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2.除了校招啟動時間,人才需求趨勢是另一個了解競爭對手的重要指標,不同類型人才的需求趨勢也是不同的,觀察和記錄所屬行業歷年的校招需求趨勢,可以快速響應變化,同時也可以據此推測競爭對手的人才缺口,分析其他企業的狀況。
分析完人才需求,制定合理的招聘計劃,完成了招聘中關鍵的第一步,企業錄用人員都有什么特點,隨著時間變化呈現出什么樣的趨勢,是非常值得關注的。
三、誰是你要找的人?——人才畫像
通過對錄用人員大量數據積累后的分析,可以勾勒出企業鐘愛的、適合企業發展需求的人才畫像。人才畫像包含多種分析維度:性別、學歷、測評分數是校招中最常用的分析。
1.從各個專業的錄用人員中的性別比例,可以發現隨著時間的變化男女錄用比例的變化。
2.錄用人員的畢業院校占比,直接體現了招聘完成的質量,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把校園招聘的范圍拓展到了海外,錄用人員中來自海外院校的比例在逐年上升,這一趨勢讓很多大中企業都開啟了海外招聘,讓錄用人員更多元。
一本和二本院校的占比也直接反映了招聘質量狀況,當錄用人員的畢業院校更多來自985、211高校時,說明企業校招的錄用人員質量在逐年上升。
3.測評作為校招中普遍應用的篩選技術,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認可和使用,測評分數也直接體現了企業對人才篩選要求的變化趨勢,通過分析不同緯度錄用和淘汰人員的得分差異,可以重新審視對人員標準的界定,讓人員需求更清晰。
大數據在HR領域早已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各種分析技術已經越來越多的應用到人力資源領域,傳統的數據分析多是事后的總結,對于管理有嚴重的滯后性,而大數據分析則是將分析前置,盡早的對招聘過程進行干預,以獲取更好的結果。由于多數企業的人力數據缺乏規劃,要實現大數據的前置管理,漫長而艱難。然而大數據帶來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我們應該盡早行動起來,進行創新性的數據研究和探索,提升人力資源部門之于企業的價值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