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7年4月27日電 /美通社/ -- “金三銀四”招聘季接近尾聲,隨著經濟環境變化,今年的人才市場也有所不同。國內職場被動型人才占比近80%,且95%的中國職場人士對新的工作機會持開放態度;同時,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產業布局擴展,各行業對高技術、復合型人才需求快速增加。如此局面促使企業HR打破固有招聘模式,擴充人才招聘渠道與方法,借助最新的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找到人、找對人,并憑借更優決策管理人、留住人。國內人才大數據服務產品應勢而生,憑借其超前的行業判斷和快速發展勢頭,頗有打破以硅谷為代表的科技產業舊格局之意。
人力資源服務的崛起并非偶然。數據來看,美國2700萬企業總數下早已誕生了Oracle等千億美元市值的服務公司;而中國2200萬企業體量下,此前一直沒有百億美元級別服務商出現。此番借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變革新契機,國內企業服務后程發力,產業態勢出現拐點:根據IT桔子《2016中國互聯網創業投資盤點》,去年國內新成立的互聯網創業企業中,企業服務類占比高居榜首達到18%;而人力資源服務作為垂直領域中的剛需,占比15%成為新服務商中的大頭。投融資方面,最近一年企業服務成為國內VC最愛,以158起投資事件數獨占鰲頭。
2016年底,獲得硅谷基金合投的BRILENT項目,在路演中直接對標國內已獲B輪數千萬美金融資的e成科技。在大數據處理技術與產品思路上竟與e成有頗多“巧合”。相同模式,國內服務商已有3年技術與產品積累并獲得營收,美國同行才剛剛起步。以往硅谷引領全球科技創新風向的格局,正在被打破。
良好發展趨勢下,大數據招聘服務緣何打破硅谷創新格局?
•產品思路由工具支持向服務體系搭建轉變
人力資源行業的信息化早已普及,大數據服務產品的關注方向在于提升辦公效率及精準度、幫助高層提升人力決策,即招對人。具體來看,招聘過程中候選人匹配率與多渠道重復率是HR長期痛點,e成這樣的大數據招聘服務平臺所提供的工具,其價值點就在于將企業自有簡歷庫、人脈簡歷、多渠道主投簡歷去重整合,完成招聘渠道信息整合的智能化建設。
但這還不夠,企業服務不同于C端消費,針對不同行業、不同使用場景,需要服務商拿出功能覆蓋面廣、普適性強、落地場景貼近工作流程的產品。針對企業級服務另外2個核心點成本控制和規模效應,其實現前提就是產品能否完成一套全流程體系化服務。渠道工具僅僅是招聘的開端,將渠道與后續的流程、決策等招聘體系環節打通,才有望將HR SaaS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進行規;l展。國內老牌人力資源服務商中諸如北森、大易,在某個功能上的SaaS服務已相當成熟;而e成這樣的新興品牌,則更關注在體系搭建中創新發展,將機器學習與智能分析貫穿HR工作始終。
•入口剛需產品帶動全體系服務
與其他企業服務產品類似,大數據招聘服務也需要經歷兩次銷售:第一次關注開發新客戶,第二次重在留住老客戶?蛻袅舸媛首鳛橐坏“硬指標”直接反映了客戶對產品服務的認可度,也是服務商能否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所在;加之大數據產品前期研發及獲客的高昂投入,老客戶留存帶來的營收補給也與企業未來生存狀況密切相關。
而入口產品作為導流、獲客、留存乃至變現的第一道防線,肩負重擔。產品能否迅速為HR帶來有價值數據、是否有豐富的場景應用價值、能否滿足長期大體量需求,直接決定著客戶留存態度。這就要求服務帶來的入口產品要具備“需求普遍”、“使用頻度高”、“依賴性強”等基本特征。
e成人才庫產品,作為其一站式大數據服務體系的切入口,就落足于招聘的第一道坎:“從哪里找人”。從信息整合功能出發,將人才甄選渠道進行智能化建設,核心點則聚焦于通過大數據算法和人工智能技術,機器學習企業的用人偏好及候選人求職偏好,將外網最新候選人資源與企業簡歷檔案進行雙向智能匹配,直接提高HR招聘和候選人面試效率。僅此一項,每年能為企業節約30%購買簡歷成本、減少70%無效溝通,在企業用戶中頗受好評。云人才庫實現二次銷售之余也為人脈內推、人才地圖、雇主品牌等多項產品反哺導流,多重功能組合引導,拓展完善HR對于大數據招聘產品的認知范圍和使用體驗。
同時,標桿客戶的良好使用體驗為服務產品提供行業背書,也對人力資源領域的市場教育起到了積極作用,形成行業轉型良性循環。
未來,能否把握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變革帶來的市場重組新機、打破硅谷創新壟斷地位,實現由“跟風者”向“創造者”的角色轉型,國內服務商對技術積累、產品打磨的耐性,對資金與人才投入的決心,將起到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