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聯結萬事萬物的根本科學,人力資源連接千行百業的根本。不過哲學是象牙塔上的明珠,而人力資源卻仍然只是職業世界的幕后英雄。也許你找過很多次工作,卻還不知道職場就如同一個獵場,企業對人才的尋覓和爭奪激烈到近乎殘酷;你可能跳過很多次槽,卻渾然不覺正身處全球化的人才變革大潮,企業的用人標準也悄然發生變化。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是人類的偉大之處,但個體的獨特性同時這也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最大難題。為千千萬萬截然不同的個體尋找到TA在社會上的位置,是人力資源行業永恒的主題,但這一切正在變得愈加困難和復雜。正如獵上網創始人辛小蝶在回答楊瀾關于人力資源行業問題時所說的那樣:“時代的變革早已驟然提速,這給整個人力資源行業都帶來新的挑戰”。
楊瀾與辛小蝶的最初對話于楊瀾創辦的天下女人國際論壇,在2017年的“金三銀四”硝煙散去之后,辛小蝶把楊瀾的目光引向了這個看似傳統神秘實則很互聯網化的人力資源行業,楊瀾將和領軍者們展開一系列深度對話,楊瀾和她的《楊瀾訪談錄》,試圖解碼變革時代的人力資源行業前景。人力資源這個職業之宗將第一次站到鎂光燈下供人解讀和認知。
楊瀾暢談自己對人力資源行業的印象
時代變革推動行業變革,人力資源走向臺前
任何行業都會感受到變革的速度正在加快,這源自于互聯網領域的飛速進步;ヂ摼W科技不但自身的更新迭代讓人眼花繚亂,而且還在不斷嘗試“連接一切”,傳統行業亦不能例外。“十年前,沒人了解什么是共享經濟,什么是O2O,什么是人工智能。”辛小蝶認為,這場時代變革也在推動人力資源行業向互聯網化的方向變革。“人力資源也是傳統行業,但行業的處境已和從前截然不同。”
每一個單獨的個體也能感受到這種變化。來自媒體、行業的多項關于擇業就業的數據調查都顯示,當前的就業者在面對職業生涯的時候,比以往更加迷茫。海量的信息,多元的社會,豐富的崗位,并沒有打消人們的顧慮和憂患。正相反,更多的信息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人們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才能得到最優解。“未來怎樣,誰也說不準。”這是即將步入職場的年輕人在擇業時的心聲。
這種變化原本是悄然進行的,但當反映在人力資源行業中時,變革的硝煙味越發濃烈。獵頭,HR,高管,所有身在行業當中的人都意識到,互聯網時代的人力資源行業發生了諸多變化。
首先是效率;ヂ摼W省卻了無數原本繁雜細碎的中間環節,信息不對稱的負面影響被最大限度地壓縮。人們可以在互聯網平臺上輕易獲得準確、全面的招聘信息(渠道還不止一個),甚至可以在半封閉或者匿名的社交環境中,偷偷了解心儀的用人單位究竟口碑如何。對于獵頭和招聘HR來說,沒有信息優勢,意味著必須做出更多改變,用單純的技術做不到的成績來證明自己。
其次是維度。人力資源本質上是管理和協調人力的匹配,為合適的工作找到合適的人。但在互聯網時代,人力資源行業需要連接的事物多了起來,每一方的標簽和元素也越發豐富?绯鞘、甚至跨國家的人才市場如此興盛熱鬧,這種高度的連接在以前讓人不敢想象;人才更趨向于獲得為自己量身定做的高匹配度offer,否則他們寧愿繼續觀望;更重要的連接是技術手段的融入,人力資源行業也在逐漸開始用科技解決問題……
還有量化,量化讓行業內的一切都有了通行的新標準。“一切都是有價值的。”辛小蝶在跟楊瀾的對話中就提到,在互聯網時代,可以把一切有價值的東西進行量化。企業的需求和人才的需求量化,人的能力和企業的現狀、前景同樣可以。
人力資源行業的變革,將潛移默化地推動所有行業的變革。沒有一個行業可以和人力資源失去聯系,當人力資源行業用更高的效率、更嚴的標準、更量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時,每一個行業都需要接受這種設定。
在這個信息量多到成為“干擾項”的時代,人們越來越可以深刻地意識到,人力資源行業之于市場經濟,如同動脈之于人體,如同哲學之于世界。它隱沒,低調,時長不為人注意,但它的重要性卻從來都是不言而喻的。如今人力資源在互聯網的推動下漸漸走向前臺,人們越來越清晰地了解到了這場轟轟烈烈的變革。
需求變革倒逼人才變革,新的時代剛剛開始
在這場變革剛剛開始的時候,辛小蝶就已經意識到了可能發生的新挑戰。
辛小蝶進入人力資源行業是在2003年,修習經濟學出身的她對行業大趨勢有著超乎常人的敏感性。她創立的獵上網本身就誕生于互聯網時代,她創立這家公司的目的,是為雇主企業提供中高端人才招聘服務,通過大數據技術,將雇主企業需求職位與專業獵頭進行匹配并精準推送——這正契合了上文提到的三點行業變化:更高的效率,更多的維度,更大程度的量化,而這一切都來自于互聯網技術的進步。
獵上網CEO辛小蝶
辛小蝶傾力打造的獵頭平臺,站在最全面、客觀、清晰的角度審視著人力資源行業。她清晰地看到,互聯網企業之間的人才競爭,正變得多么激烈甚至殘酷。“行業巨頭之間的競爭,本質上就是人才爭奪的暗戰。”辛小蝶說。
中國三大互聯網科技巨頭BAT之間就有著頻繁的人員流動,很多技術大拿、市場老炮,就在這三家公司之間“跳來跳去”。近年來,阿里和騰訊的市值漸漸與百度拉開差距,人才的趨勢也更多地變成B為AT輸送人才、AT之間高頻流動。
然而即便是日前剛剛邁過市值3000億美元大關的騰訊,在人才競爭當中仍然有頭痛的問題:年輕的技術人員更傾向于在技術驅動型的百度這類公司歷練,頂級的高端人才則會首選走向海外。
辛小蝶認為這是全球化趨勢下人力資源行業必須面對的困境。相對于從前的西方主導模式,如今亞洲的崛起使人力的流向和選擇變得更加復雜、多元,國際間的人才爭奪沒有終止。更寬松的流動環境讓國內外的高頻流動成為可能,這讓華為,小米,UC等企業可以放心開拓海外市場,事實證明他們均獲得了極大成功。
在新趨勢下爭奪中高端人才,是一個涉及到多方面因素的復合問題。對于企業來說(無論是行業巨頭,還是新興企業),如今要面對的人才形勢,不但包括合適人才的稀缺、人才要求的提升,同時也包括全球化帶來的人才流動大潮。如果從前是跟一隅的同類型企業小打小鬧地競爭,如今就是在世界范圍內和所有企業全面開戰。“跨界的現象在互聯網領域非常常見,你不知道你的下一個競爭對手來自哪里。十年前的移動、聯通肯定想不到,騰訊的微信會成為分食自己利益的重量級產品。”
實際上對于人才來講,也沒有多少時間可以用來迷茫。行業的變化正在倒逼著人才的變革。抱守原有的規則和標準,就意味著快速失去競爭力。市場需求是人才永遠繞不過的根本問題,賣方市場階段,人才還可以從容選擇(但實際上即便是此時,高端機會仍然與保守傳統觀念者無緣);一旦進入買方市場,不適應時代需求做出變化者,將面臨極大困境。而不管你是中產還是低產,這種困境都將給生活和就業來帶巨大沖擊。
因而可以發現,很多企業在尋找合適人才時,在工作年限上可以選擇適當放寬,但卻越來越強化對于創意和新媒體敏感度的需求。很多大型企業也對擁有多年工齡的老員工提出了越來越苛刻的要求——企業必須要推動這種變化,人才也必須要跟隨市場的腳步。正如馬云此前在鄭州的一次公開年會上所表達的一樣,未來三十年的變化會超出想象,不反思,不變化是要倒霉的。
楊瀾訪談錄:我們要透析這個行業的一切
辛小蝶不是唯一受邀參加《楊瀾訪談錄》之人才相對論的嘉賓,在接下來的十期節目中,來自互聯網,金融,地產,獵企,媒體觀察者等影響力足以撼動人力資源領域的“話事人”也將悉數被請到訪談現場。楊瀾為所有人準備了尖銳而深入的問題,每一個問題也都具有相當大的延展性和討論余地。楊瀾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要將時代變革下的人力資源行業,做一次徹底而全面的“透析”。這是她的一貫風格,在認識一件事、一個領域的時候,永遠懷有認識到底的“野心”。
楊瀾訪談錄——記錄時代的印跡
《楊瀾訪談錄》開播至今已經有16年,是國內最早推出的高端訪談電視節目。秉承著“記錄時代的精神印跡”的節目理念,楊瀾女士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精英翹楚坐而論道,一次次將深邃而難解的問題,剝絲抽繭地呈現給觀眾。正如楊瀾自己所介紹的,這檔節目力圖穿越風于際會的有限時空,將嘉賓的人格力量和社會價值作為節目的終極呈現。
楊瀾提給人力資源行業的十大問題中,有一半都關乎一個“痛”字,似乎是有意想要激發這幾位嘉賓對行業的深入剖析和解讀。
“人才在迷茫期面對哪些自我選擇之痛?(人才在時代變革中的自我定位,來得并不比企業更輕松,他們在追求個人價值、基本收益和社會地位之間,需要做出艱難的抉擇)”
“亞太地區的人才流動于我們而言為什么成為痛點?(亞太地區的普遍崛起、國內企業的走出去戰略,都讓亞太大區域內的人才流動更加頻繁,這當然是一個機遇,但也同樣是一種挑戰)”
“全球頂級企業的跨國人才之戰和全球化進程中有怎樣的人才稀缺之痛?(人才并沒有隨著時代的變革變得更豐富,正相反,需求的多元化讓合格的高端人才變得難以尋覓)”
“即便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是否仍然面對人才戰略和人力資源行業的基礎匱乏之痛?(人力資源行業是在互聯網的帶動下不得不變革的,人力資源在中國仍然能是一個面對多重困難的年輕行業)”
“人在職場是目的還是工具?傳統行業轉型中有哪些人才變革之痛?(人力資源說到底還是人的問題,互聯網時代解決了技術難題,信息難題,效率難題,但人的難題,還需要人自己解決)”
《楊瀾訪談錄》期待的是最深入和透徹的解答,這將成為人力資源行業的時代特征,在公眾面前的一次史無前例的高度“曝光”。
另一半問題,楊瀾則是在關注行業的趨勢和前景。“互聯網時代給人力資源行業的效率帶來了多大變化(中間環節的略去讓人力資源的過程變得更簡單,但并沒有直接解決行業的根本問題)”“職場為什么如同獵場?(行業之外的人,很少能夠意識到人力資源行業的殘酷性)”“從中國到世界,人才搶奪戰中已經發生了怎樣的戰略之爭?(人力資源作為一種公司戰略,中國企業尚未能予以足夠的重視,一旦在人才培養、人才招募上遇到困境,整個企業的運轉都將被拖累)” “全球化浪潮下我們面臨怎樣的國際人才戰爭?(然而全球化的趨勢早已勢不可擋,這個行業可沒有本土保護主義)”“科技巨頭崛起背后正在進行著怎樣的人才暗戰?(人們常說互聯網行業有三座大山,這三座大山在人力資源行業也左右著人才的流向,如何把人才留在自己的帳下,對于包括BAT在內的任何一家企業,都是一門必修課)”各位受邀接受采訪的嘉賓均來自于頂級企業的人力資源中心,面對這些透析行業、為未來把脈的大問題,他們擁有最主要的發言權。
絕大多數的社會人身處在職場之中,所有身在職場的人,都有必要關注人力資源行業的變革和發展。時代帶來的變革是否朝著對人才有益的方向發展?當下的企業究竟需要什么類型的人才?怎樣的技能才會成為核心競爭力?其中有哪些內容已經充分量化成為直觀的標準和條件?《楊瀾訪談錄》接下來的十期專題節目,都將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