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登錄],新用戶?[免費注冊]
最新共享 
主頁 > 新聞
美通社發布《2017中國媒體內容生產者職業發展狀態與工作習慣》調查報告
2017-7-11  字體  瀏覽量:

        -暨《2017技術對媒體內容生產和企業新聞偏好的影響》白皮書


        -聯合今日頭條媒體實驗室、藍媒匯、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共同發起

        -37位資深媒體人觀點解讀技術對媒體內容生產分發趨勢的影響
 
        北京2017年7月11日電 /美通社/ -- 今日,美通社正式發布《2017中國媒體內容生產者職業發展狀態與工作習慣》調查報告,報告針對1,167名專業媒體內容生產者展開調查,從媒體人的職業發展狀態與工作習慣、影響媒體信息獲取與內容生產的因素、企業新聞內容的偏好、新傳播技術對媒體內容生產分發的影響等方面,展開深入的調查研究。
 
 
《2017中國媒體內容生產者職業發展狀態與工作習慣》調查報告
 
        2017 年,我們越來越多的聽到“人工智能”這個詞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在今年首期的奇葩大會上,李開復談到人工智能的話題時說,未來有50% 的人類工作會被人工智能取代,高曉松說在人工智能愈發興起的未來,內容將成為世界的主宰。
 
        內容連接著人們的生活、娛樂、工作、甚至衣食住行,影響著我們對身邊世界的感知、判斷和行動。曾有預測說,到2030 年,90% 的新聞都將由計算機撰寫,而一些勤奮的機器人甚至可以在此之前就獲得普利策獎。事實上,人們所獲取到的內容,越來越多地與智能內容技術有關。而在媒體技術發展趨勢的影響下,媒體內容生產者們的工作習慣受到了哪些影響?
 
        美通社今年聯合藍媒匯、今日頭條媒體實驗室、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針對媒體記者、編輯等專業內容生產者,繼續發起關于其職業發展與工作習慣變化的調查,累計得到1,167 名受訪者通過在線問卷與線下一對一訪談的形式參與。
 
        美通社中國區受眾拓展部負責人劉曉林表示,“我們希望探尋2017年移動化設備與場景、智能算法、大數據等技術和內外部因素,對媒體內容生產者在信息獲取、內容生產、分發等方面產生的實際影響。同時,我們就這些話題對參與調查的數十位資深媒體人進行了一對一的問題訪談(視頻專題:3分鐘看懂2017最新媒體趨勢),相信他們的見解,能夠對您帶來一些啟發與參考。” 
 
        重要發現
 
        •媒體內容生產者的收入和工作滿意度相比2016 年并沒有大幅提升,月收入超過2 萬元的比例僅為3.3%,但卻有近八成(79.2%)的受訪者表示未來五年仍將繼續從事媒體職業,比去年提高十個百分點。
 
 
        媒體內容生產者收入情況對比
 
        •平均每三個媒體人中就有一個在做自媒體,半數人(52.1%)至少每周更新一次,絕大多數(85.5%)為個人模式運作,內容形式基本為圖文(90.2%),其余是以短視頻、音頻、直播等為主的多媒體內容帳號,占據近一成。
 
 
職業媒體人自媒體發展狀況畫像
 
        •對于大多數媒體人來講,自媒體并不是一個可以掙大錢的事業,近半數媒體人(48.3%)只是為了興趣愛好,兩成(18.7%)作為內容創業,僅有不到一成(8%)記者做自媒體的目的是為了增加收入。 
•七成以上媒體人(74%)除供職媒體外的內容撰稿或自媒體收入,占據每月總收入比例在 5% 以下。平均每37 個人中才有1 人外部撰稿或自媒體的收入能夠超過所供職媒體的月薪資收入。
 
 
媒體人運營自媒體收入占比情況
 
        •內容生產者對使用移動化設備獲取信息重度依賴,近半數(49.5%)受訪者每天使用移動設備獲取信息的時長在 3小時以上,但內容創作依舊是在傳統的PC 電腦端(90.9%)與固定辦公場景中完成。
 
 
您最經常的內容生產場景是?
 
 
 
 
內容生產者進行創作內容時最常使用的設備
 
        •缺少高質量的信息源依舊是媒體在內容生產中最經常遇到的困擾,如,獲取不到想要的信息(49.6%)、缺少選題線索(40.1%)和采訪資源(38.8%)。分別有接近2 成的記者表示內容被報道對象干預或撤改稿,是其最經常遇到的困擾。
 
 
媒體人在內容生產工作中最經常遇到的困擾
 
        •行業觀點、新產品新服務、人物訪談、創新故事是受媒體普遍關注的企業新聞類型,而促銷 / 營銷活動、獲獎新聞等內容,媒體的關注意愿最低。近三分之二(62.8%)的媒體希望企業的新聞內容中帶有更多行業觀點性信息。
 
 
你關注企業什么類型的新聞內容?
 
        •新聞稿(56.2%)、產品資料(45.7%)、企業介紹信息(36.5%)是媒體在訪問企業官網時最常查詢的內容,其次是高管信息(30.7%)、案例研究(29.1%)、與聯絡信息(28.1%)等。大多數媒體(67.6%)希望能夠查詢到企業至少3 年以上的新聞稿件內容。
 
 
新聞稿中最受媒體“討厭”的詞
 
        •絕大多數媒體人認為人工智能技術持樂觀支持態度,對媒體內容生產和分發是有益互補與促進。從自己的作品被分發的情況來看,近半數(49%)的內容生產者表示人工為主、機器算法為輔的推薦方式,帶來的閱讀效果最好。
 
 
影響媒體內容生產者未來工作的技術因素
 
        •2017 年大數據(42%)與視頻直播(41.8%)等技術將會對媒體人工作帶來最多影響,多數媒體人認為未來的人工采編生產深度調查類報道(77.4%)和觀點型新聞(56.7%)內容會更有優勢,而新聞消息、數據類新聞和趨勢類新聞,機器算法會比人更具優勢。 
 
        •數字可視化新聞(45.1%)、深度故事報道(42.4%)、視頻拍攝剪輯(29%)、攝影技巧(25.4%)、VR 場景新聞制作(24.9%)等,是內容生產者最希望未來獲取的專業技能培訓,渠道的內容生產也正在朝著數字可視化、深度化、多媒體化、場景化等方向發展。
 
        “很高興能和美通社共同發起針對專業媒體內容生產者的調查,作為“最懂你的信息平臺”,我們特別關注優質內容的生產與豐富內容生態的形成,這是我們推薦算法的源頭。所以我們一面將智能分發技術沉淀下來的數據通過媒體實驗室即時提供給媒體人,一面密切關注著數據、技術對于媒體人帶來的影響,希望更好地連接人與信息,促進創作與交流。”今日頭條媒體實驗室負責人劉志毅表示。
 
        “今年是藍媒匯第二次聯合美通社發起針對媒體內容生產者的調查,”藍媒匯創始人韓輝表示,“技術在提升內容傳播效率的同時,也對內容生產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那些真正專業的內容生產者,生產出優質的內容,才能鏈接住有價值的用戶,最終實現內容的商業價值和變現。”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教授說道,“從調查結果看,媒體人的身份和角色正在逐漸泛化,既是內容采集者、也是產品創意者,既是專業媒體的從業者、也是自媒體的實踐者。如何在重構專業范式和邊界的過程中,探索專業實踐的創新、堅持專業精神的內核,值得學界和業界共同深思。”
 
        報告完整版免費開放下載 http://www.prnasia.com/marketing/survey-2017
 
        •美通社發布《2016中國記者職業生存狀態與工作習慣》調查報告http://www.prnasia.com/story/141491-1.shtml 
 
        •美通社2016亞太區記者職業工作習慣調查報告
 
        http://en.prnasia.com/story/160654-0.shtml 
 
 
        關于美通社
 
        美通社在創新的企業傳播服務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幫助全球企業和機構聯系和接觸他們的目標受眾。美通社通過其多渠道發布網絡、受眾情報、定向、評估及信息披露和投資者傳播服務,幫助企業和組織與媒體、消費者、決策者、投資者及普通大眾進行充分、及時的動態對話,從而為塑造品牌、打響知名度、影響公共政策、推動銷售和籌集資本提供支持。
 
        美通社1954年開創了企業新聞稿發布行業的先河,2016年成為一家Cision旗下公司。通過分布在南北美洲、歐洲、亞洲和中東16個國家和地區的辦事處網絡,借助與全球領先新聞機構之間的獨特關系,用40多種語言將客戶與170多個國家的受眾聯系起來。
 
        了解更多美通社信息,請聯系: 
        電話:+86-10-5953-9588
        郵箱:info@prnasia.com
        訪問:http://www.prnewswire.com(全球)http://www.prnasia.com(亞太地區)
 
        圖片 - https://photos.prnasia.com/prnh/20170711/1896329-1-a 
        圖片 - https://photos.prnasia.com/prnh/20170711/1896329-1-b
        圖片 - https://photos.prnasia.com/prnh/20170711/1896329-1-c
        圖片 - https://photos.prnasia.com/prnh/20170711/1896329-1-d
        圖片 - https://photos.prnasia.com/prnh/20170711/1896329-1-e
        圖片 - https://photos.prnasia.com/prnh/20170711/1896329-1-f
        圖片 - https://photos.prnasia.com/prnh/20170711/1896329-1-g
        圖片 - https://photos.prnasia.com/prnh/20170711/1896329-1-h
        圖片 - https://photos.prnasia.com/prnh/20170711/1896329-1-i
        圖片 - https://photos.prnasia.com/prnh/20170711/1896329-1-j
        圖標 - http://photos.prnasia.com/prnh/20160617/8521603993LOGO-c 
 
        消息來源: 美通社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第一資源活動&會展
薪酬訓練營
調研報告下載
微信公眾平臺

如何添加“第一資源”微信公眾平臺?

1、二維碼掃描:可在手機上登錄微信選擇“添加朋友”=》掃一掃,將攝像頭對準二維碼圖片約2~3秒、即可識別并加載微信的基本資料,添加好友;

2、按號碼查找:通過輸入“微信公眾賬號/微信號”查找添加好友;
微信公眾賬號:第一資源
微信號:tophr-China

卓越人力資源服務解決方案
SAP中國 ADP
北森 中智咨詢
怡賽 愛康國賓
肯耐珂薩 關愛通
MERCER 科銳國際
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久久老司机精品网站导航|嫖妓丰满肥熟妇在线精品|色九月亚洲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