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飛速進步將給人類社會帶來哪些變化,一直是人們探討的熱題。有人主張這是人類社會實現跨越式進步的最大助力,同時也有人認為人工智能發展到不受控制的地步會成為人類社會的威脅。更有激進者,認為人工智能將讓大批的人類失業,進而造成社會恐慌。
《楊瀾訪談錄-人才相對論》本周迎來的新嘉賓是德勤首席人才官王大威,他是在獵上網的邀請下參與節目錄制。王大威治下的德勤中國擁有一萬多名員工,對于科技即將帶來的更大沖擊,他有清晰的判斷和準備。關于讓更多人失業的言論,他認為隨著科技的進步,工作崗位并不會減少,反而有可能會增多。
初級工作被機器取代,只會初級工作的人才不是獵頭的目標
作為企業高管,王大威認為自己的工作也將有20%左右被機器取代。比如數據分析等工作。對于一線員工而言,比例會更高。然而這并不是一件壞事。從最終的結果來看,人工智能取代人類,給準確率和效率帶來的幾乎是翻倍的提升,這讓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成為必然。
以德勤為例,最近推出的德勒財務機器人人工智能APP,將原本需要繁雜的人工處理的財務流程交由機器來做。通過使用這樣一個機器人,計算的準確率相比過去而言提升了80-90%。同時還節約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
在未來十幾年內,顯然有許多工作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推出歷史舞臺。早在2013年,牛津大學的卡爾.弗瑞及邁克爾.奧斯本發表的《就業的未來》指出,到了2033年,電話營銷人員和保險業務人員大概有99%的概率會失業。
包括財會行業也是如此,比如會計師和審計師。變化正在發生。原本在上世紀20-30年代非常重要的記賬工作,現在就已被機器取代。一些簡單重復的基礎工種將最終將向科技妥協。
這對于職場新人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原本大量初級工作是由初入職場的新人來完成的,他們的履歷相對簡單,初級工作是他們所能經歷的最早的職業歷練。如果只是從事此類工作,不僅將面臨被機器替代的危險,也很難有提升自身價值的空間。
跳槽同樣不容易。對于獵上網這樣的中高端獵頭來說,這類人才因為簡歷單薄,很難成為市場上有競爭力的人才。換句話講,即便他們經過了初級工作的歷練,資歷依然不吸引人。
從獵上網的數據和經驗來看,市場已經重新定義了人才的價值?剂咳瞬诺恼嬲齼群,是擁抱變化、和機器協作的能力。與其說未來的社會是讓機器完成所有的工作,不如說有一種更可能的情況是人機合作、共生共存。
而對于職場中的每一個人才,是否也以擁抱的心態迎接時代的變化?是否也以發展的眼光審視行業的趨勢?是否以補位的姿態構建社會的共贏?這些都決定著時代進步的速度。更決定著人才的價值。
人工智能破除局限,企業找尋更具適應性和創造力的人才
王大威一點都不擔心人工智能會倒逼企業進行裁員,他認為一些行業或者工種消失的同時,還有一些崗位正被人工智能創造。機器可以解放人類,代替重復且繁重的工作,讓人類從低效的重復勞作中解放出來,但機器無法替代人類的服務價值與創新價值。
比如ATM機的出現。20年前美國推出了100多萬部ATM機,以前負責取款放款的工作崗位并沒有因此被取消,相反,他們去負責更具有價值的工作,如與顧客之間面對面的交流,提升了服務質量。
就德勤而言,盡管低端工作已經可以交由機器,但對于人才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公司并不會因為科技的發展而裁員。相反,從繁瑣重復的工作解放出來以后,這些員工將被安排更能實現自身價值也更有意義的崗位中去。新的工作,更多的是圍繞高價值的服務,以及與客戶面對面交流的高質量的成長。
機器和人各有所長,機器擅長于大數據分析,錄入計算推演等,而人在綜合管理能力創造能力,還有人和人之間的交流互動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面對改變,陣痛在所難免。就如以前的工業革命,馬車夫變為出租車司機,他必須要改變自己的整個技能的結構,才能迎合時代的發展,讓自己重新變得有價值。所以現在的年輕人不僅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組合,更重要的是保持一種學習的心態,擁抱科技、擁抱改變。
人才究竟該如何選擇,因此變得尤其重要。人工智能已經包攬低端工作,獵頭服務如今在為市場找什么樣的人才?未來的職場將變得更加扁平化,層級不再涇渭分明,這實際上給年輕人創造了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更從容地突破極限。在人力資源市場,對人才的衡量也將隨著技術的發展而不斷變化。中高端人才的定義,也許會發生劇烈的變動。
技術變革的時代,人才對于行業趨勢、地域發展趨勢的發展與選擇變得尤為重要。是抱守既有的利益和能力,還是徹底擁抱未來,適應科技時代的需求,成為人才需要面對的重要人生抉擇。
對此,王大威通過自身的經歷給出了答案。原本會計出身的他在香港工作,卻在1993年抓住一個機會前往上海做咨詢工作,直到現在。他認為香港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經濟體系,要想快速發展職業,需要一些新的機會。上海的機會讓他成為了今天的自己。對于年輕人而言,自身發展不要只看短期利益,把眼光放長遠一點,到更繁榮多元、擁有多種可能性的市場,將收獲更多未知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