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g)
人才從未像今天這樣多元化、個性化,人力資源行業正在經歷深入骨髓的變革。
《楊瀾訪談錄-人才相對論》用一個夏天的時間洞察、解構了正在變化中的人力資源行業。用人企業、咨詢公司、資深HR、獵頭服務者乃至行業媒體,人力資源整條產業鏈上的每一環,都共同參與了這場前所未有的行業討論中。在日前播出的第十期節目中,楊瀾攜參與訪談的意見領袖共同走進北京大學,與即將步入職場的精英進行了一場直接的對話。
.png)
作為知名意見領袖,楊瀾在青年學子當中有很大的號召力。相比于其他人“人生導師”的角色,她更像是一位成長旅途中的陪伴者,更善于用個人的親身經歷來為年輕一代提供參考和幫助。這次走進北大,她直呼這段時間以來對人力資源行業的觀察讓她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發現,而對于即將步入職場的年輕人,她建議大家要勇于嘗試,并且不要忘記讓自己發光的東西。
新人才價值時代的“意料之外”
在走進北大之前,《楊瀾訪談錄-人才相對論》采訪了8位人力資源領域的核心領袖,他們受獵上網的邀請在節目中暢談行業變革。從技術革新的推動和威脅,到人才價值的重新定義,再到企業需求的悄然轉變,最后還有獵頭服務模式進步。楊瀾直言,這一季的訪問讓她對人力資源行業有了全新的認知。
“我們過去以為人力資源行業就是發發工資管管檔案再做個招聘,但是通過他們的分享我們發現,人力資源不僅對于企業的戰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對于整個社會的人才流動、整個社會更加公平做著不懈的努力。”楊瀾直呼這個行業里有三個她原來想不到的現象,人力資源的重要作用只是其中之一。
“第二個沒想到是,無論過去多么成功、多么優秀,是否有著北大的或者一些大公司的光環,再高級的人才在今天都必須不斷學習。”這幾乎是所有訪談嘉賓的一致意見,人力資源是連接各行各業的紐帶,往往最先感知到市場的變化,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重復性勞動崗位陸續被替代,企業結構也在不斷調整。不斷學習的能力,和掌握新技能的潛力,成為企業用人最重要的考核標準之一。
“第三個沒想到是,我也是弱勢群體。作為一個企業的創業者,我經常有人才的焦慮。”辛小蝶關于人才匹配的論述觸動了楊瀾。市場上,企業在抱怨找不到合適的人才,而人才也為找不到適合的企業而發愁。人力資源市場為實現資源的精準匹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讓獵頭及獵頭服務開始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受邀參與訪談的嘉賓伯樂CEO莊華從業數十年,他看到了獵頭在人力資源整條產業鏈上從小眾業務到廣泛應用的過程,在他看來,獵頭的存在保證了職場的流動性,讓企業和人才的匹配有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
適應時代,并記住“讓自己發光的東西”
獵頭業務的壯大,對人才來說是打開了一扇通向更廣闊職場的大門。楊瀾在演講中提到自己早年的經歷,當年畢業時已沒有工作分配,甚至很多職業還不存在。“很多今天職業當時是不存在的。我剛剛做主持的時候當時我想做制片人,我的部主任跟我說你野心太大了,這就叫不安分。這是那個時代對年輕人的約束。”楊瀾認為變革時代的人才有了更多機會和選擇,因此更需要對職業生涯有清晰的認知和規劃。“在今天這個時代,不能坐、等、靠,不能期待著有一個伯樂來發現你,在這個時代你必須自我發現、自我成就。”
楊瀾在演講中,給了北大的年輕學子三個職業建議。第一點就是要不斷的學習,擁抱改變,第二是勇于嘗試允許自己失敗,第三就是,哪怕失敗了,也要讓自己再試試。
“過去沒有人做或者你還沒有做并不意味著你不能做,年輕最大的資本就是你有試錯的機會,試試看,是這個時代年輕人必須有的一種心態。”楊瀾在職業生涯中接觸和嘗試的領域極為豐富,可謂跨界的先行者。作為申奧大使,她開始了解體育事業并學習法語,在人工智能行業興起時,她又集合了團隊的力量,在全球范圍內做詳盡的調查。多年來《楊瀾訪談錄》幾乎觸探了各行各業的專家和領袖。楊瀾將不斷的學習和嘗試,稱為“保持一種跟社會脈搏同步的節奏”。
楊瀾最后提醒在場的同學,無論社會如何變化,機會如何豐富,都不應該忘記最本源的沖動和熱情。“永遠不要忘掉那個讓你發光的東西。就是會讓你的五官都生動起來,讓你的眼睛放亮的那種話題。那個發光的東西往往是你的初心,是你由內而外的有熱情,會讓你不斷的去嘗試的那種動力。”
楊瀾認為,年輕人的理想應當超脫于“買個房子,買個車,娶個媳婦有個娃”,或者“兩年賺夠100萬”,她認為這是可以量化的欲望,而非最本真的理想。她認為當下是一個實現個人價值的時代,年輕人有足夠的資本可以考慮為這個世界創造什么樣的價值,得到了什么樂趣,在這個過程當中看過什么風景,而這些是更直擊內心的夢想。“夢想是我想擁有怎樣的人生。所以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三句話:第一句是讓我試試,第二句是讓我再試試,第三是為了我的夢想我愿意不斷的去嘗試。”
《楊瀾訪談錄-人才相對論》系列節目
正在火熱上映中
戳視頻直接觀看本期精彩內容
更多精彩花絮行業干貨可關注楊瀾訪談錄和獵上網官方服務號、官方微博。
戳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