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全球化,外企本土化趨勢已形成,這將給我們帶來哪些機遇?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要如何選擇最合適自己的職業道路?
9月30日,萬寶盛華集團高管及人才尋訪事業部合伙人胡穎女士做客東廣新聞臺FM90.9《新聞風尚志之職場江湖說》為您深度解析民企與外企,助力規劃你的職業之路。
此次專訪,給大家主要解答了三個問題:民企與外企的共性與差異是什么?如何打通民企與外企二者的邊界?職場人要如何決擇與規劃職業生涯的起點或終點?
接著,胡穎女士從三個角度為我們深度解析面對民企和外企,職場人該如何選擇。
民企與外企的區別
企業的目標是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這也是民企和外企最大的共性。
民企和外企的界限正在模糊化,由于民企和外企企業理念和宗旨存在差異,導致民企為“人治”,較為靈活; 外企是“法治”; 較為規范。民企與外企的具體差異主要表現為4個方面。
在全球化的今天,呈現出民企全球化,外企本土化的發展趨勢。優秀人才需要通過自身改變來適應這種變化。
民企與外企的邊界
民企與外企邊界化變模糊,民企與外企的高福利和好待遇的界限回到同一起跑線。同時,人才逆向流動的現象出現。
擁有10-15年的職業經理人開始尋求轉型和自身突破,帶著外企積累的經驗回流到民企。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職業經理人的二次職業規劃發生和自身的轉型需求。
作為職場人,職業的舒適區帶來的穩定和保障不應該成為自我突破的阻礙。
職場人要如何決擇與規劃
不同人群的職業規劃也不盡相同。剛畢業的職場年輕人和初級經理人該如何選擇職業生涯的起點或終點?
對于畢業年輕人,擁有成熟深厚背景的外企是學習現代管理能力不錯選擇;如果志在先學做人后學做事,成熟的民企會更適合。
對于工作五年到十五年的初高級經理人,在二次規劃職業之路時,應該自我審視自身擁有的資源和所掌握的能力。由民企轉戰外企,英文的能力是溝通的重要工具。作為管理者,內外部溝通能力至少占領導力50%,缺少語言優勢會阻礙管理的實施。
因此,規劃職業之路時,需要了解自己底線和優劣勢,敢于挑戰舒適區,尋求更好發展。
關于萬寶盛華大中華
1997年,萬寶盛華服務啟航香港、臺灣,2000年,成立上海辦公室,依托旗下四大品牌 ManpowerGroup® Solutions、Experis®、Manpower®、Right Management® ,逾20座直營城市1,500名專業服務人員提供人力資源服務。2015年,萬寶盛華戰略聯盟中信產業基金,大中華總部落地上海,攜領兩岸三地服務覆蓋百余城市逾萬家企業。持續20年,我們始終秉承“以人為本、以識為器、創新為行”價值觀,在科技變革、經濟放緩、政策更迭等迅速變化的人智時代,憑借招聘、用工服務、人才管理及職業發展等企業及人才綜合解決方案,屢獲業界廣泛贊譽,兩屆斬獲“亞太人力資源領軍企業”及“大中華區人力資源機構客戶滿意度大獎”。
點擊“下方鏈接”,收聽本期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