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頭行業的人,對于Frank Yu和他的仲望獵頭是耳熟能詳的。
成立與1998年的仲望獵頭是中國最早一批的獵頭公司,歷經20年行業風雨,如今已然躋身行業第一梯隊。而在Frank決定創業的時候,獵頭剛剛在中國萌芽,新鮮而又粗糙。大家都是學著外資同行的模樣,亦步亦趨中摸索自己的路。
300萬,獵頭公司的第一個坎
早先的獵頭市場,客戶成熟度和市場環境跟現在是沒法比的,大家都是憑著人脈關系去拿客戶,然后再死磕交付。每一個客戶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公司業績經常會因為客戶需求的變化而發生較大的波動。
終于做到了快300萬的業績,顧問人數也有十多個了,是時候考慮擴大規模。Frank說,當時的擴張,讓他遭遇了創業以來的第一個坎兒。
公司擴張倒逼訂單的增加,客戶的開拓成為了首要問題,在熟悉的行業里客戶已經做的七七八八了,再擴就得考慮新開行業。
問題也隨之而來了:
開什么行業?
去哪兒找客戶?
現在的顧問能交付新行業職位嗎?
人員不夠應該招什么樣的顧問?
顧問怎么管理和培養?
。。。。。。
創業以來Frank第一次發現,做獵頭公司原來也不是想像的那么容易。連續好幾年,公司似乎陷入了一種循環:擴張規模就掉業績,又不得不收縮回到熟悉的領域。
先行者的坎坷擴張之路
來回折騰幾年后,Frank認識到問題是在自己對團隊的定位、經營思路和發展方向的選擇上,加之這些年摸索中團隊人員的變動,缺乏穩定的核心顧問團隊。
找到了問題的所在,Frank快速調整思路,明確了公司和團地的定位,走出外資客戶的圈子,大力拓展快速發展中的民營公司。
04年到08年,仲望在這四年里辦事處全國開花,以幾乎每年新增兩個城市的速度覆蓋了沿海的重要城市,重點布局長三角、京津地區和珠三角。
按Frank當時的想法,分公司就應該以當地的業務為主,所以不管是招人還是客戶開拓,都得優先考慮本土。
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如果要做好一個當地市場的話,一個分公司里面十來個人就要服務十來個行業,按照當時的人員規模,一個行業最多只有一兩個顧問,很難給客戶提供滿意的服務?偛颗c各個分公司、顧問和顧問之間都難以形成有效協作,公司整體效益不僅沒有因為分公司的開設而增加,反倒被業績發展不好的地區所拖累。
專注細分領域帶來新機會
擴張的困境讓Frank意識到,隨著市場的變化,獵頭行業的競爭不是說面有多廣的競爭,而是深度的競爭,是在各行業細分領域做的比競爭對手更深更好,分公司之間是相互協同相互依存的關系。
在08年之后,Frank停下了擴張的腳步,對團隊和分公司進行了新的調整,由原來的主做當地市場調整為只做一個細分行業,團隊可以是跨地域組合,覆蓋該領域的全國市場。
具體來說,就是在這一個細分領域里面組建一個團隊,這個團隊下面按照職能再分配顧問。每個職能可能會有一到兩個顧問,每個行業可能有十來個職能,每個顧問都確定為某個細分行業下面的某一個細分職能,去做深度垂直。在這樣的精細劃分下,仲望的顧問打破了原有的地域區隔,全國范圍內協同作戰,甚至在海外的新加坡分公司也有可能服務的是中國市場的客戶。
調整后的分公司業績有了明顯的增加,每年20%-30%左右的增長率遠超同行業平均水平。不僅如此,原先缺客戶的狀態也在此后有了極大的改善。因為公司的專業服務被越來越多的客戶認可,好的口碑帶來了更多生意。
除了客戶的認可,仲望也在行業內屢獲殊榮,并在2012年,成為了全球知名獵頭聯盟Inter Search在中國的獨家合作伙伴。
包容和開放的企業文化
大多數的獵頭顧問要是三個月沒有業績就會被公司淘汰,而仲望愿意給顧問更多的時間和包容,有些今天業績非常優秀的顧問,在剛進入公司時甚至六個月一個Offer都沒有。
Frank認為,靠說教改變一個人的思維和習慣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而通過開放包容的企業文化打造和樹標桿立榜樣,可以做到改變所有人的認知,達成公司的最終目標。
仲望在人才引進方面,也是不拘一格,吸納優秀行業人士,給與極大的發展空間。在去年,分別任命了Philip Clark和Sophia Lin分別為北京和深圳地區辦事處經理,其中Philip Clark來自英國,在中國獵頭行業擁有超過13年的經驗,Sophia Lin曾在全球知名獵頭公司米高蒲志等擔任高級獵頭顧問職務。
作為從事獵頭行業20多年的資深專家,Frank認為,獵頭行業目前已經進入了全面競爭時代。老板除了考慮業務專精程度外,更要考慮品牌影響力、團隊競爭力、運營效率和公司綜合成本等多方因素。隨著互聯網技術和資本的進入,獵頭行業一定會有更大的發展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