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 | 2022年第一資源品牌合作計劃




如何添加“第一資源”微信公眾平臺?
1、二維碼掃描:可在手機上登錄微信選擇“添加朋友”=》掃一掃,將攝像頭對準二維碼圖片約2~3秒、即可識別并加載微信的基本資料,添加好友;
2、按號碼查找:通過輸入“微信公眾賬號/微信號”查找添加好友;
微信公眾賬號:第一資源
微信號:tophr-China
![]() |
|||||
2010-3-1 |
![]() ![]() |
瀏覽量: | |||
![]() |
中國種業正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2009年12月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加快良種培育、做大做強種業”已經上升為“戰略舉措”。春節前公布的新年一號文件也強調,要“推動國內種業加快企業并購和產業整合,抓緊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種子企業”。
怎樣做大做強中國種業?從“小、散、亂”到“大、強”,中國種業需要走一條怎樣的道路?2009年7月和8月,《第一財經日報》曾刊登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趙剛研究員的文章《中國種業滅頂之!泛汀墩l能擔當起中國種業航母重任?》,本次我們續約趙剛研究員就“中國種業如何做大做強”發表評論。
中國種業發展已經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然而,中國種業內部還存在一些顯著的問題,比如缺乏中長期規劃和戰略思路;種業企業小、散、亂,沒有能與跨國公司匹敵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研發力量薄弱而且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等。
在這樣背景下,中國種業要做大做強,形成與跨國種子公司抗衡的能力,就必須堅持和遵循一定的原則,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推進,以此保障種業的健康長遠發展。
原則一:規劃為綱
從中央的層面來看,盡管種業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提出種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從地方的層面來看,北京市農業局有望于2010年頒布實施“種業之都”建設規劃;“浙江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規劃(2010-2015)”于2010年1月6日通過專家論證;上海市農委于2010年1月13日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編制“上海市種業發展規劃”工作。
總體來看,中國的種業發展規劃相對滯后,各地參差不齊。因此,從中央到地方均需加強,全國一盤棋,建立統一規劃;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中央與地方種業發展規劃之間應形成有效的對接。
原則二:政府引導,市場主體
種業研發體系,中國與國外主要種業強國的區別在于,國外的農作物品種研究有70%是由企業完成的,即應用研究和競爭性研究,而中國90%都是科研院所完成。
我國在公共資金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由政府合理引導,在科研項目和資金安排上進行有針對性的傾斜?蒲性核断蚧A研究和公益性研究,企業要投向商業化育種和競爭性研究,推動兩者之間的密切結合,發揮協同效應。
在產學研合作方面,中國雖然提倡產學研一體,但是并沒有落實,原因就是種業一直以科研院所為主導,企業得到的扶持相對較少。這種體制使國內企業和跨國種子公司競爭的需求不相匹配。對社會責任感強、成長性良好的企業,應該加以扶持,使其能夠真正發揮市場主體的地位。
原則三:分類指導,梯度推進
政府對種業的管理不能一刀切,必須進行細分。其一,種業具有不同的領域,如蔬菜、玉米、水稻、大豆等,各子市場開放的程度有所不同,被跨國種子公司壟斷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其二,國內的種子企業有規模大小之分,經營的重點不同,面臨的情況也不相同;其三,政府、科研院所、企業的目標有所不同,采取的應對策略也就相應地不同。因此,政府對種業的管理必須根據不同的種業類別、企業規模及發展階段,有區別地對待。
中國種業實際上仍處于起步的階段,與跨國種子公司的實力差距懸殊,這就要求中國種業在有長遠規劃的同時,還要有階段性目標,對不同領域里面種業做大做強應有先后順序,區分不同的梯度層次,抓住重點市場、重點企業、重點技術,在此基礎上再對成功的范例加以推廣,實行整體推進,提高種業的總體競爭實力。
原則四:提升平臺
目前來看,主要是中國農科院體系和科研院所體系掌握了大量種業研發平臺和資源,但僅有這些平臺還是不夠的,還需要鼓勵企業成立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將其融入中國種業做大做強的體系中。
拋開對轉基因種子的爭論,我國轉基因種業的研發體系也較為分散,需要整合力量成立轉基因專門平臺,使中國能夠在較短的時間迅速獲得自主知識產權基因,才有與跨國公司競爭的資本,然后才能開放大田作物市場。
原則五:協調利益,機制靈活
中國種業內部存在很多利益主體,包括科研院所及其下設的企業、國有種子企業、私營種子企業等等,它們目標不同,在與跨國種子公司的競爭中極易被分化。為此,政府需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促進內部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溝通協調。
對于公共資源,由國家設立集中提供服務,比如成立中國農作物種子資源中心和國家種子知識產權保密審查制度,前者主要搜集優秀種子資源免費提供給種子行業的科研單位使用,后者主要支持種子資源分子身份標識開發利用;而對于競爭性資源,則需要放給市場,注重商業化,提升盈利能力。與此同時,在企業與科研機構之間建立合適的接口,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的能力,發揮不同環節間的協同效應。
原則六:推動整合
國外著名的種子公司如孟山都、杜邦、先正達等通過收購、兼并,迅速成為巨無霸式的國際種業公司。中國種業需要培育自己的種業巨頭,借助于戰略聯盟,走集團化品牌經營道路,在橫向和縱向兩方面整合多個企業的優勢資源,打造中國種業的“航空母艦”,才能快速提升競爭力。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已經明確指出“要推動國內種業加快企業并購和產業整合,引導種子企業與科研單位聯合,抓緊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種子企業”。
中國種業需要組成許多成果共享、風險共擔的聯合體,科研院所只有和企業結合才能檢驗其成果是不是有市場競爭力。在這種聯合體中,既有代表國家利益的部分,也有代表企業利益的部分,政府需要推動科研資源和經營資源的結合,給予扶持政策,共同對抗跨國公司。在這里,并非僅僅局限于扶持大型企業,同時也要放活小企業發展,設置適當的市場進入、退出門檻以及資金和質量門檻,避免同質化的浪費。
原則七:重視人才,保護資源
中國種業科研人員素質并不差,很多都是從國外回來,或者是從事多年研究,水平都很高。如果國內提供的待遇不能夠適應科研人員的要求,他們必然會被人挖走?鐕N子公司能夠提供更好的薪酬待遇,月薪動輒數萬,這造成中國種業人才流失。而且若管理不當,一些核心的研發人員有可能將國內的研發成果帶到跨國公司內,因此中國種業需要遏制這種不利的局面,通過設立富有吸引力的薪酬和激勵機制,防止人才流失。
另據資料表明,中國現已保存38萬份農作物種質資源,名列世界第一,但這些種質資源若被國外的先進技術掌握并獲得專利,其研究成果就控制了種子。例如,中國的野生大豆種子資源被國外獲取后,已通過分子標記等手段申請了160多項專利。2008年,綠色和平組織和第三世界網絡發布調查報告稱,中國最有可能商業化的3種轉基因水稻,其多項專利屬于外國公司,這可能導致中國對主糧失去控制。因此,中國種業要做大做強,就必須保護好自己的種質資源,防止被國外通過各種渠道竊取。
原則八:嚴格執法,提高保障
中國種業在發展過程中,已提出和形成了一些很好的政策,如良種補貼制度、種子法等,但在執行過程中卻沒有被認真貫徹;鶎邮袌隽挤N侵權、假冒等行為依然大量存在,這不僅給農民和農業帶來負面影響,還打擊了大量投入資金開展研究的企業。種業發展必須強化執行能力,嚴厲打擊盜版、換袋等不法行為。
中國種業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例如推動設立制種生產風險基金和保險制度的法律化,建立嚴格的審查制度等。
如何添加“第一資源”微信公眾平臺?
1、二維碼掃描:可在手機上登錄微信選擇“添加朋友”=》掃一掃,將攝像頭對準二維碼圖片約2~3秒、即可識別并加載微信的基本資料,添加好友;
2、按號碼查找:通過輸入“微信公眾賬號/微信號”查找添加好友;
微信公眾賬號:第一資源
微信號:tophr-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