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 | 2022年第一資源品牌合作計劃




如何添加“第一資源”微信公眾平臺?
1、二維碼掃描:可在手機上登錄微信選擇“添加朋友”=》掃一掃,將攝像頭對準二維碼圖片約2~3秒、即可識別并加載微信的基本資料,添加好友;
2、按號碼查找:通過輸入“微信公眾賬號/微信號”查找添加好友;
微信公眾賬號:第一資源
微信號:tophr-China
![]() |
|||||
2010-3-23 |
![]() ![]() |
瀏覽量: | |||
![]() |
“神壇”是講師站在上萬米的上空為學員傳經布道的地方,我們只可遠觀而不能近玩焉,“食堂”是大家解決溫飽問題的地方,既可以遠遠的感受菜色與菜文化,又能夠細嚼慢咽的品嘗吸收支撐生命活力的營養。培訓有沒有效,關鍵就看鍍著“神壇”金身的講師融入“食堂”的精確程度。
去年給一家房地產公司做顧問的時候,他們請了一個培訓公司的老總來給大家上管理課,作為首席顧問,也作為經常被請到不同行業講課的老師,我當然得去捧捧場。培訓開始了,這個培訓老師第一句“告訴你們管理其實很簡單”就把給我唬住了。管理怎么個簡單法呢,老師讓我們做了一個魔術釘子的游戲,游戲嘻嘻哈哈的結束后,老師告訴大家:“管理就這么簡單,那枚力撐全盤的釘子就像是公司的老板,老板倒下了,就什么都沒了;那倆枚起著骨架作用的釘子就像是公司的中層,起著承下啟下的作用,基層就像是那些左右排列的釘子,每一個人都起著關鍵的作用,所以管理就是這么簡單,只要把他們的關系處理好就行……”。
只用一個游戲就可以解決系統的管理知識培訓,我深感無言,這種故弄玄虛講大道理玩高深莫測的做法,在一陣菜香飄過后,又有多大的意義呢?為此,特寫此文以正視聽。
一、實效培訓,知識體系與行業口味二合一
廚師要有自己的獨門絕招,同時還要針對不同地方的口味做相應的變通。營銷與管理的培訓一樣,應該是培訓師將相關理論溶匯于工作、將工作感悟升華為理論的一種結晶體。但遺憾的是,近年來培訓界速成的大師太多,很多只有書本理論知識而沒有實戰感悟或只有實戰經驗而沒有理論體系的營銷與管理大師一涌而上,在不知所云的忽悠過程中把培訓界搞得面目全非了。
曾有一個這樣的笑話,一個培訓師給學員講授市場營銷的知識,但絲毫沒有自己的見解,全部對著PPT照本宣科,最后有個學員忍無可忍了,站起來對培訓師說:“老師,我來念吧!”。也許這只是個笑話,在現實中,學員們雖然很少會以這樣直接的方式來反饋培訓實果,但大家在下面冷眼旁觀或低頭酣睡的態度,無疑是對這種培訓忽悠敢怒而不敢言的真實寫照。
筆者以前的公司也曾請過一個當地小有名氣的人力資源老總來給大家上管理課,雖然這個老師實際經驗比較豐富,但遺憾的是他沒有一個統一的主題思想,把一些管理格言東講一下西講一下,讓大家好像領會到了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沒學到。因為,他的課程不成系統而無法連貫,讓大家只能產生一種被忽悠的感覺。
葉茂中策劃機構有一句廣告語叫“沒有創意就去死吧”,一些企業也在宣揚“沒有文化就讓品牌去死吧”,雖然這兩句話有一點點偏激,但對于培訓界而言也無疑是一種警示。在這個知識傳播特別發達的時代,學員需要的是系統的有創意有思想火花的培訓知識,那種將各家各派的言論拼在一塊就照本宣科的講授,或者是拿別人的課程原封不動的照抄照講,已經難以讓學員信服。對于學員來說,聽這種課程和買本書來看看又有什么區別呢?
筆者上次給歐普照明福建核心經銷商培訓《經銷商系統提升秘訣》時,是第一些次在照明行業講課,但一天講下來,那些身價數百萬、平時坐上幾分鐘就溜課的“大佬”級經銷商卻感覺非常爽,原本六個小時的課程在大家要求“加料不加價”的情況下講成了八個小時。
很多經銷商都誤以為我是從照明行業出來的,把色溫度、照度的在銷售環節的應用說到了他們的心坎里去了。而成功的秘訣就是自己知識體系與聽課對象行業特點的完美結合。
二、精確打擊,區分禾苗與雜草
一個魔術釘子的游戲就真的找到了管理的真諦嗎?非也!相反,魔術釘子理論反而與追求系統力量組織力量的現代科學管理背道而馳,按照魔術釘子理論,老板一出事企業立馬就會倒塌,中層有問題員工就失去了依靠的力量。但是,老板一出事企業立馬就倒塌、中層有問題員工就失去了依靠的力量是我們要追求的管理目標嗎?
創維高層出事后企業能夠正常運轉,而王石邀請國內一些老總去滑雪卻沒人抽得出時間,過份依賴高管的作用而忽視企業組織體系的科學運作,只能導致企業風險的無限擴大。三國時期諸葛丞相事必親躬,最后的結果就是丞相一去則國不成國,這種誤導國內企業老板的管理模式何時才能退休呢?
大忽悠給一個人下套充其量只不過是讓那個人蒙受損失,而培訓師這種誤把雜草當作禾苗、不對理論進行消化過濾的做法,蒙受損失的卻是整企業及其員工。當前培訓界最大的悲哀就在于一些培訓師自己都沒有弄懂的時候,就在拿著那些所謂的先進理論四處傳播,表面上開著艷麗的花,但結出來的卻是苦澀的果。就像釘子理論一樣,傳播這種已經不適合當前社會發展的觀念,只能讓我們的企業越培訓越迷失。
三、游戲成了培訓的代名詞
幾曾何時,課堂的笑聲及熱熱鬧鬧的場景已經成了衡量培訓效果的重要標準,于是,為了響應這個標準,很多培訓講師都開始向小品演員轉變,為了搞笑而搞笑已經成了行業的一大歪風。
在培訓中穿插一些笑話或游戲來調節課堂氣氛、提高學員的認同度與參與度當然值得提倡,但如果笑話與游戲的時間占據了學員大部分培訓時間的時候,這種培訓就又成了忽悠了。
記得有一個老師在講課時,通過笑話和游戲把課堂氛圍搞得很生動,特別是那句講到了學員內心感觸的“痛苦啊、郁悶啊”的話語更是讓學員們到處模仿。然而,培訓結束后,很多學員發現,一堂好好的銷售技巧的培訓課,學員們除了滿口的“痛苦啊、郁悶啊”以外,其它的什么也沒有學到,這種培訓不是忽悠又是什么呢?
很多人都以為培訓課程一定要搞笑要做游戲才能受學員歡迎,其實這個觀點并不太對。
筆者在給北京某太陽能企業的經銷商培訓《經銷商如何打造區域第一品牌》及《導購攔截的六步八法》兩門課程時,中場休息了十分鐘,一百多名經銷商只有不到十多人外出透氣,其它的經銷商都坐在會議室里等待著老師的講授,因為,筆者所講的內容正是經銷商朋友們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們生怕出去休息后就會漏掉自己渴望學到的知識——想想看,年終的時候大家都很忙,誰愿意花自己寶貴的時間來聽笑話來玩游戲呢?所以說,衡量培訓效果的標準應該是學員們學到了多少他們渴望學到的知識!
四、千篇一律,濫用廣普抗菌藥
在醫藥界,有一些藥屬于廣普抗菌藥,即凡是需要消炎殺菌的人就可以吃幾粒,你說沒用嘛,這種藥還是能起一點作用,你說很見效嘛,又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因為廣普抗菌藥不是針對性的藥,對于普通的小毛病可以搞定,但稍微嚴重一點的病,基本上就只能緩解病情而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了。
現在,在培訓界,一些培訓老師也開始濫用廣普抗菌藥,一個課程從食品到衛浴產品、從銀行系統到運輸系統,所講的內容一模一樣,引用的案例也全是這個行業以外的東西,根本就沒有針對學員的需求去設計課程——可笑的是,他們在培訓過程中還會跟學員說,不同的顧客有著不同的需求,你們要根據顧客的需求去進行銷售引導。
要求學員根據顧客需求去實施銷售引導,但做老師的卻無論走到哪個行業都是一成不變的講自己的課程,這種培訓也只能由傳道解惑變成隨意忽悠。
筆者在《深度培訓,傳九陽神功還是教獨孤九劍?》一文中曾指出:張無忌在學九陽神功的過程中有兩個關鍵點,一是九陽神功的口決心法,二是別人將現成的功力進行了傳遞。而我們在培訓時所講的一些觀點理論和別的公司的案例只不過是一紙口決心法而已,怎么領會怎么運用完全在學員自己,用好了是師傅的功勞,用不好是徒弟的過錯。培訓要像治病一樣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應,就得對癥下藥結合學員所在行業的銷售特性進行闡述。因為學員雖然不是傻瓜,但他們也不是超人,他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思考如何將培訓課上的知識轉化為回去以后就能運用的東西,這就好比是吸星大法,如果將別人的精華吸進去而不能運用則會更為痛苦。因此,有效的培訓課程一定要有學員聽了后馬上就能運用的套路和招式。筆者給雙能太陽能山西的經銷商培訓完《經銷商利潤增長的九項修煉》后,一個姓柴的經銷商回去立即對他的店面重新做了氛圍的設計,結果不但太陽能的銷量提升了近兩倍,而且其另外經營的木門銷量也翻了一番。為什么?
原因就在于老師得針對這個行業的獨特性提煉出一些實戰操作的技巧讓他們帶回家去用。想想看,如果別人不將現成的功力傳遞給張無忌,張少俠光靠自己修煉能有那么快成功嗎?所以,要想培訓產生實效,培訓師在濫用廣普抗菌藥的同時最好還是開出幾副只針對這種病情的藥。
忽悠培訓及培訓大忽悠,該你們進入食堂的時候了!
如何添加“第一資源”微信公眾平臺?
1、二維碼掃描:可在手機上登錄微信選擇“添加朋友”=》掃一掃,將攝像頭對準二維碼圖片約2~3秒、即可識別并加載微信的基本資料,添加好友;
2、按號碼查找:通過輸入“微信公眾賬號/微信號”查找添加好友;
微信公眾賬號:第一資源
微信號:tophr-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