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登錄],新用戶?[免費注冊]
最新共享 
主頁 > 招聘獵頭
跳槽,如何把握最佳時機?
2010-5-11  字體  瀏覽量:

    跳槽的高峰期,很多人都在為是否離職而蠢蠢欲動。而離職的原因無非是因公司的薪水太低、沒有發展空間、工作太單調、與期望的職位不合等等。誰都以為下一個企業就是自己最理想的公司,但一旦發現所選的并不是自己所期望的,于是又重蹈覆轍,永無休止地徘徊在跳槽與求職的邊緣。

    計劃跳槽者,應該靜下心來判斷是不是“跳”有所值,分析一下你所在的職場是沃土還是瘠地,是不是真的就沒有開墾的價值。如果不是,就要從自己的主觀上找找原因,并不一定非要跳槽轉行。認真挖掘其真正的價值,你會發現不用離職,你的工作也能得到180度的轉變;如果一定要跳槽轉行,也要找個合適的時機?傊,跳還是不跳,是個問題;怎么跳,也是個問題,下面的文章,也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跳槽者的“5W”法則

    計劃跳槽者,不妨參考一下“5W”法則:

    WHO?明確我是誰?審視自己的能力和定位;

    WHAT?知道想從跳槽中獲得什么?有了清晰的目的,選擇最接近你職業目標的道路,跳槽才有意義;

    WHY?你為什么要跳?眼下的狀況非跳不可嗎;

    WHEN?何時跳?一定要選準時機,在原公司有了過硬經驗和較大成績時跳,可以為你在新老板那里加分;

    WHERE?你要跳向哪里?多了解目標公司的發展狀況和目標行業的前景是有益無害的。

三類跳槽者最易“受傷”

    作為職場中人,即便你沒有跳槽,相信身邊也總有那么一二位同事或者朋友跳了。他們可能跳得更高,但也可能摔得更狠。記者調查發現,目前,跳槽已經成為職場中獲得更高薪酬、更理想工作環境、更大發展空間的重要手段,但跳槽失敗的案例也不勝枚舉,三類跳槽者最易“受傷”。

逃避型:多少有些不成熟

    其實并不是每個人跳槽都是為了工資更高、待遇更好,有不少人覺得職場環境與心情很重要,當這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跳槽。

    小許從大專畢業就在一家中等規模物流公司工作,一晃就是6年,雖然也有一些跳槽的機會,但他始終沒有想過要離開這家公司。因為他不喜歡變化,而且部門經理人很好,對待屬下寬嚴相濟,部門業績一直是公司里最好的。6年來,大家都過得很輕松也很充實。但上個月,小許跳槽了,因為換了經理,整個部門的風氣變了。

    據小許講,新任部門經理嘴上功夫了得,基本上每天總有人會挨罵。最痛苦的是每個星期一的例會,必須報告你上個星期做了什么,這個禮拜打算做些什么,然后告訴你這也不對,那也不對,而如果有人上個星期什么事情做得不好,那他更倒霉了,開會作為重點挨批,有時甚至還被罵娘。平時只要他在,大家就如臨大敵,但越是謹慎,做錯的事越多,挨罵的機會就更多。在這種環境里呆著,人變得很壓抑,心情很糟,最終大多數人選擇跳槽,小許只是其中的一個。

    點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有些人與上司的性格“相克”,很難共處,溝通交流困難,自然在工作中感到很憋屈,進而選擇跳槽。這種逃避型跳槽要從兩方面考慮,有些時候確實是上司性格問題,不得不走,但更多的時候是因為跳槽者不夠成熟,不知道如何與他人溝通與交流。他們如果不能改變自身的處事方式,即使跳槽,也難有大的發展,因為在新的公司你很有可能碰到更難相處的上司。

    另外,現在職場上拿跳槽當家常便飯的大有人在,他們大多也屬于此類型。他們在企業中經歷往往比較淺,也沒有什么特長和技能,但“這山望著那山高”。因為沒有成績,平時不被上司或老板重視,企業給的待遇自然也低,在思維觀念中有種“懷才不遇”的感覺,就埋怨環境,到了一個新的單位,依然不滿意,只好接著“跳”。

沖動型:跨行業跳槽要三思

    小艾原來在一家國內數一數二的網站做銷售工作,收入也很不錯,但工作幾年下來,覺得不再有什么發展。春天的時候,在朋友的幫助下,同時也憑借自己卓越的銷售業務能力,進入了一家世界500強的醫藥公司任職醫藥代表。豐厚的底薪、完善的福利政策以及頗具前途的發展起初讓小艾興奮不已,覺得自己選擇跳槽很正確,這一步走得“值”!但半年過去了,小艾有些郁悶。

    小艾真正接觸了醫藥代表業務后發現,原來一切要比自己當初預料的困難得多;逎y懂的醫藥名詞、“黑暗”的業務銷售模式、混亂的公司內部管理,都讓他一籌莫展!按說小艾可以選擇再跳槽,但外企的福利真的很好,面對豐厚的薪酬和福利,小艾真是有點兒舍不得,F在小艾天天發愁,不知道該怎么辦,只好拼命學著適應。

    點評:小艾可以說是被福利待遇給“腐蝕”了,雖然跳槽結果不如意,但他還是在堅守。其實,這種跨行業跳槽的失敗案例很多,主要原因都是敗在不適應新行業的游戲規則。如果目的是為了更高的薪酬,或者更看好這個行業,那么既然選擇了新的環境,就不要受之前模式的困擾,適應這個行業的“行規”。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反之,如果覺得自己的做人原則更重要,那么你跳槽之后的親身體驗已經證明你不適應這個行業,應該迅速離開,不要試圖靠一己之力改變一個行業。

    其實,同行業跳槽也會碰到前后公司的管理模式、行為方式上的沖突,尤其是從大企業向小企業跳槽。小企業大多是私營的,在大企業呆慣了的跳槽者往往沖著高薪高職而來,卻受不了那種家族式的、小氣的管理模式,最后也會忍不住走人。

禁忌型:帶走團隊和技術是大忌

    與單兵作戰相比,團隊跳槽似乎境遇會好些,近的如《財經》雜志的胡舒立,遠的像陸強華離開創維,“小霸王”段永平出走等等,他們似乎都會在未來打開一片天地。一個共同的特點是團隊帶頭人在業界有一定號召力,帶團隊出走的目的大多為了自立門戶,即便換個東家也為了尋求更大的話語權。在職場中,跳槽時帶走團隊和技術是大忌,但因為這樣做容易在新公司得勢,還是有不少人觸碰這條底線。對于帶著技術走的跳槽者,職場中的評價幾乎一邊倒,“可惡”。新公司在用這樣的跳槽者時,往往會盡量避免讓其再接觸核心技術,防備他們過兩年故伎重施。因此,此類跳槽者往往到了新公司后開始時春風得意,漸漸就會有束手束腳的感覺。

    點評:團隊跳槽引起的巨大震蕩,足以使任何東家心驚膽戰。對于老東家,曾經的戰友突然變成了敵人,而且這個敵人熟悉自己的全套路數,這自然很可怕。對于新東家,也難保這個團隊帶頭人未來不會對自己也來這么一手,所以從合作的第一天就會防著這個團隊。團隊和技術說白了都是跳槽者認為可以提高身價的法寶,但事實證明這些法寶往往對自己的職業發展造成傷害。

三招跳出光明前景

巧用跳板

    看過跳水比賽的人都知道,如果沒有那塊彈力十足、能以力借力的跳板,即使是跳水明星也難有精彩一跳。那么跳槽時,有哪些跳板可以借助呢?

    進修充電。參加各種培訓,一方面,企業喜歡到對口的培訓機構招聘相關崗位的工作人員;另一方面,培訓所學到的知識與技能也保證你到了新工作崗位后能夠迅速進入角色。

    內部轉崗,積累經驗。對于有意轉行的人來說,盡量在企業內部先創造轉崗的機會。在公司內申請崗位輪換,選擇新的崗位“轉行”,不轉換公司,只轉換崗位,不僅由于“人脈”暢通可以較快地適應新崗位,而且轉行的成本要比離開公司的轉換低得多。

    應聘那些歡迎新兵的公司。越是管理水平高、能力強的公司,越有能力系統地培訓新人,通常也越喜歡雇用新手。相反,管理水平較弱的公司更喜歡那些“來了就能干活”的雇員。

    盡可能追隨長袖善舞的“貴人”型上司。他們眼光獨到,知人善任,需要有能力的下屬協助,也能幫助下屬成長。

    善于利用人脈網絡。多結交同行以及知識面寬的朋友,互相提攜,互相幫助。

找對跳槽理由

    企業的面試官通常對跳槽者存在著矛盾的心理,他們一方面需要跳槽過來的人才,另一方面又擔心頻繁的跳槽影響企業用人的穩定性、連續性,增加招聘和培訓成本,因而,他們在招聘時會很在意應聘者跳槽的理由,仿佛能從跳槽理由中鑒別出誰是真正應該有理由跳槽的人,而不是所謂的“跳槽狂人”。

    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由于受過專業的訓練通常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準確地看人。在面試的時候,怎么談自己的跳槽理由很關鍵。

    面試時,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一般會了解你在原單位的工作職責、具體的工作內容,甚至讓你舉一些例子闡釋自己的工作。求職者一般都會把自己的優點、突出的業績、成功的工作案例說出來。之后,下一個問題通常是:“你在公司的表現不錯,為什么要離開這家公司呢?”

    回答這個問題,一定要慎重,盡量把離職的理由歸結到客觀原因,比如:企業的并購、行業固有問題、企業經營業績、政府政策以及個人原因,等等。這里說的個人問題,也是客觀的個人問題,如結婚后遷居、搬家、脫產進修等?傊,理由一定要言之有理,令人信服。

明確跳槽禁忌

    職場專家給您提個醒:跳槽的禁忌你知多少?

    隨意改行,盲目跟潮。

    沒有一個行業是永遠的熱門。不考慮自身專長和興趣,即使應聘成功,也難以長久。何況每一次換行都必須從新手做起,知識和經驗難以積累,也很難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如果到了四十歲還沒有在某個行業里開拓出一片天地,那么跳槽就業將會變得比較艱難。這里還要提醒廣大的應屆畢業生,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專業,畢竟學以致用者輕車熟路,較非專業者容易上手得多。隨意改行意味著沒有職業目標,難有發展。

    不加分析,盲目聽信。

    據統計,約有50%的跳槽是為了追求高薪。通過跳槽能讓薪資上個臺階固然是好,可是為了一兩百塊跳槽就顯得過于草率,F在很多中介或公司在招聘的時候說得花好稻好,可是工作后才發現被騙。比如在“年薪”上作文章,在“四金”上“搗漿糊”等等,花樣百出,不一而足。求職者如果不加分析,就會輕易入甕。有的人在跳槽時只盯住薪資,不考慮自身的長遠發展,更是得不償失。盲目聽信者往往會迅速再次跳槽,進入惡性循環。企業認為這樣的求職者做事草率,難堪大用。

    意氣用事,盲目跳槽。

    有些人僅僅因為一點小事與上司或同事意見不和,便“一紙休書”,“掛印而去”。這樣的人情商一般高不到哪兒去,更缺乏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換了環境也難有作為,反易成為老單位同事的笑柄。企業一般也不愿招聘。

    急于求成,盲進忙出。

    幾乎每個人都希望在工作中能迅速得到晉升。有志向是好的,但是急于求成就不行了。急于求成者往往“欲速則不達”。一位曾在金貿大廈工作過的人事告訴筆者,金貿大廈最后晉升到高層管理位置的并非當初能力最強者,而是能堅持留到最后的人。經驗和能力都需要日積月累。來到新的環境,光是獲得領導和周圍同事認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晉升機會的獲得更需要耐心。因此,現代成功學認為成功更多取決于情商和逆境商,而非傳統意義上的智商了。要把潛力轉化為能力,實力轉化為地位,切忌急于求成。

特別提醒

避免職場陷阱及地雷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在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企業與人的時候,這句話要時刻牢記在心。勞動保障部門于2009年根據掌握的求職投訴情況,提醒求職者謹防“招聘陷阱”,常出現陷阱的有以下八類崗位:保險代理員、程序員、期貨交易員、“計件制”員工、“見習”崗位、“應聘考試需買復習資料”的崗位、“上崗前先繳費培訓”的崗位和“上崗前先匯款”的崗位。就業專家表示,不法招聘單位通常通過以下侵權手段牟取利益:

    一是“偷梁換柱”招保險代理。一家廣告公司招聘“儲備人員”崗位,但在面試中不斷詢問應聘者營銷能力等情況,并介紹保險方面的業務。事實上,這家企業是代一家保險公司招聘保險業務員,為吸引求職者而發布的較為動聽的崗位名稱。

    二是借招聘程序員“順手牽羊”。一家軟件公司以招聘程序員為名,在“筆試”中要求求職者編寫程序,8名求職者的試題各不相同,但8段程序恰巧合成了一個項目,考試結果則是無一人被錄用。專家建議,在不能判斷招聘方真實意圖的情況下,求職者應注意自己留存一份勞動成果,要求招聘方簽字證明,避免落入“考試陷阱”。

    三是招聘期貨交易員“醉翁之意不在酒”。施某到一家公司應聘期貨交易員,公司表示當即錄用,并要求他付2萬元開戶操作作為培訓,待他付費開戶后就不聞不問了。

    四是借計件制工種“趁火打劫”。一家工具廠招用鉗工,約定月工資為750元,根據計件數量支付報酬。在上海地區最低工資標準上調后,工人提出加薪,但企業解釋稱“最低工資標準不適用于計件工”。專家提醒,員工可對勞動定額標準過高的企業向勞動部門投訴。

    五是以“見習崗位”為名“渾水摸魚”。一家公司招聘網絡管理員崗位,明確表示月薪為2000元,但招聘后卻與員工簽訂“見習協議”,每月僅支付504元的“見習補貼”。專家指出,發布見習崗位的用人單位必須具有勞動保障部門見習基地資質,否則不得發布所謂的見習崗位招聘信息。

    六是以“考試需買復習資料”為名,實則變相售賣產品。一家公司要求應聘者支付250元購買“公司資料光盤”,背熟后參加考試,考試合格方可錄用。勞動者辛苦復習之后,卻發現考試與光盤資料毫無關系,白白花錢。

    七是要求“上崗前先繳費培訓”。一家廣告公司招聘檔案文員職位,面試中要求應聘者先到某某職校付費參加培訓,考核后合格方可錄用,但培訓結束后卻告知條件不符,崗位已滿,不予錄用。

    八是“無中生有”騙取匯款。一家公司通過電子郵件欺騙上網求職者,告知“聘用你為經理助理”,月薪5000元,同時稱“公司在外地,希望匯款200元至公司賬號,表示應聘誠意”。求職者匯款后就再也聯系不上這家公司。

    這些招聘陷阱主要是針對大學應屆畢業生,或受教育程度較低的求職人員,但也不要以為高素質的“白領”、“金領”就不會碰到職場地雷而“壯烈犧牲”。

第一資源活動&會展
薪酬訓練營
調研報告下載
微信公眾平臺

如何添加“第一資源”微信公眾平臺?

1、二維碼掃描:可在手機上登錄微信選擇“添加朋友”=》掃一掃,將攝像頭對準二維碼圖片約2~3秒、即可識別并加載微信的基本資料,添加好友;

2、按號碼查找:通過輸入“微信公眾賬號/微信號”查找添加好友;
微信公眾賬號:第一資源
微信號:tophr-China

卓越人力資源服務解決方案
SAP中國 ADP
北森 中智咨詢
怡賽 愛康國賓
肯耐珂薩 關愛通
MERCER 科銳國際
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久久老司机精品网站导航|嫖妓丰满肥熟妇在线精品|色九月亚洲综合网